编者按:近日,孔子研究院青年学者黄星博士的学术专著《正德配天:先秦儒家君道观研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中国人民大学张立文教授为该书作序,现转发于此,以飨读者。 翻翻文若朝阳鸣,似璞有价筑书城。黄星博士的书稿认为,“君道”简言之就是“为君之道”。所谓“为君之道”,应指为在不同历史时代中,人们对社会最高统治者君主所实行的、治国理政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制度的方针政策,以及道德、价值、治乱、兴衰的融突和合的整体的评价。中国自古以来是中央统摄下的“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 的国家,是君臣联合治理的宗法社会,而与西方异。君臣共同管理万物,养育人民,使整个天下的人都得到利益。因此君道的是非善恶、社会的治乱兴衰,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财产有无,相切相关。 何谓君主?荀子说:“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 君为源,民为流,源的清浊影响流的清浊,君正正朝廷,朝廷正正百官,百官正而天下正。荀子说,所谓道,就是为君道而言,“道者,何也?曰:君之所道也。君者何也?曰:能群也。能群也者,何也?曰:善生养人者也;善班治人者也;善显设人者也;善藩饰人者也。善生养人者人亲之,善班治人者人安之,善显设人者人乐之,善藩饰人者人荣之。四统者俱而天下归之,夫是之谓能群。” 道是君主所遵循的道,君主善于按一定的分工次序把人们组织起来,善于养活大众,善于治理百姓,善于任用安置人,善于文饰人民。善于养活人而亲附君主,善于治理人而安定君主,善于任用人而满意君主,善于文饰人而敬重君主,这四者均具备才叫做能群。若此四者丧失,天下也就失却了,所以说,君道存则国存,君道亡则国亡。这就是君道所应具备的条件和前提。 基于对君道的探赜索隐,黄星博士的书稿展开对神、政、治之间的相对相关、相辅相成的联通,构成君道的逻辑系统;对尧舜禹夏商周禅让传承的相禅相让,相承相传,构成绵延不绝的序列关系;对贤能之士仁民教民与神、政、治之道的贯通,构成先秦君道整体的逻辑体系。 书稿对神、政、治赋予精微的探赜。在尧舜禹夏商周的人文语境里,人们崇拜敬畏天神,作为人间在世的最高统治者君主,其由上天任命。所以有“君权神授”“上天赐命”的记载,为君道披上神圣的外衣,是天神任命君来统治天下,以至君本人成为“天子”,是天的儿子代替天神来统治。既为君的地位的合法性作论证,又为其统治权力的合理性作阐释。从《殷墟卜辞》《竹书纪年》以及《尚书》等文献中,中国先民的宗教信仰体系凸出了天神崇拜和祖宗崇拜。天神崇拜和祖宗崇拜并非分离为二,而是融合无间,恰为董仲舒所说:“天亦人之曾祖父。” 人本于天,天人一也。人副天数。人的小节、大节、五脏、四肢副天的日数、月数、五行、四时。天人不仅在人身上与天相副,而且在血缘宗族、意识德行上也相互联通。这就为天人感应、天神信仰夯实了根底。夏、商、周三代在天神与祖宗神、“王权神授”与“敬敷五教”之间形成结构性的融突张力,在天神与祖宗神之间,祖宗神服从天神,传达天神意志给其宗族子孙。在这里,天神扮演着主宰、监督王权实施者君主的角色,并充任关怀天下百姓根本利益和规范君主及臣民的行为的指导。既然王权神授,就要“恪谨天命”;若要“祈天永命”,就要“敬敷五教”“敬德保民”“以德配天”。周公在总结夏商两代天命不延的原因时,认为就在于“不敬厥德”,才导致“早坠厥命”。“敬德”包括王权掌握者君主自身德性修养,及行使德政政治以及保养民众等。这样便构成神道、政道、治道圆融的、精微的逻辑体系。 书稿对尧舜禹夏商周的禅让和传承谱系作出精细的序列。早期各民族君王谱系,大多口耳相传,中国传说时代的帝王谱系,据司马迁《史记》所援引的《世本》与《大戴礼记•帝系》对校,并结合《史记•五帝本纪第一》,其传承谱系在尧之前的序列大致可为黄帝→帝颛顼→帝喾→帝挚→帝尧。其间没有严格体现“家天下”体系中的“父子相继”的传承方式。帝喾是颛顼的“族子”,而非嫡长子;帝挚是帝喾之子,而非嫡子,由于其政绩不显,而传位于其兄弟尧。但依《尚书•尧典》和《尚书•舜典》文献,尧禅让于舜,并非其一人决定,而是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而定,尧曾否定了放齐提议的嗣子丹朱和驩兜提议的共工,亦否决了众人所提议的鲧。尧采纳了四方部族首领提议,不要将帝位继承者的选择仅限于在朝为官之人中,这样舜由于人格品行优秀而被推举出来,又经过考验,尧才传位于舜。这种严格的选择,保证了禅让的无偏性、公正性和正确性。保证被禅让对象是德才兼备的人,在推行教化、总领百官、接待诸侯朝觐等的执政才能上是胜任的,是天命所赐。帝舜禅让禹是因为禹治水的成功。禹以后中国帝位传承便由禅位转变为传嫡长子,这便是从“公天下”转变为“家天下”的一种形式,构成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形态。 书稿对贤正士人、仁民教民与治道的关系作出精到的阐述。“士”是中国古代典制礼法内自主运行的阶层。春秋战国时,士阶层不断扩大,并不断流动各国之间,成为独力支撑礼法如常、匡扶时君、出谋划策的动力,在当时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哲学、政治、兵法、礼乐的创新中扮演了主角。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构建了理论思维体系,涌现出诸多世界著名的哲学思想大家如孔子、老子、墨子、管子、庄子、孟子、荀子以及孙武等,以及世界名著如《周易》《诗经》《道德经》《论语》《墨经》《庄子》《孟子》《荀子》等,为中国文化的创造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中国文化以无比璀璨的风采登上世界文化舞台,成为中国之所以为世界文明古国的标志之一。民在整个社会秩序结构中具有关键性的地位与作用,历史经验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桀纣的灭亡和商汤、周文武的吊民伐罪,便是历史的告诫,所以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水能载舟,水能覆舟”的箴言,这是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于是周公提出“敬德保民”,孔子提出德礼化民,孟子提出仁政保民,荀子提出裕民养民。老子讲:“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主张救人救物,而不弃人弃物,不善人应向善人老师学习,善人以不善人为借鉴。不贵不爱其师其资,虽自以为有智慧,实是糊涂。管子认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爱别人、别家、别国,也像爱自己一样。仁民爱物,这是君主治国理政的根本。邦本明,政治清;政治清,国富强;国富强,民生丰;民生丰,社会序;社会序,君道安。 《正德配天:先秦儒家君道观研究》,资料扎实、逻辑紧密,做到精微探赜、精细序列、精到阐释的三精,而言前人所未言,是为先秦儒家君道观的贡献。黄星乃是罗安宪教授的博士生,由于安宪教授的悉心指导,才取得如此硕果。 是为序。 于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 2021年3月20日(辛丑年春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