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会让没有经历过“组织生活”、“民主生活”的企业会员,了解到什么是民主办会。同时“企业家办会”也让商会负责人由纯粹企业家向社会企业家转变。虽然民主办会道路还很长,但商会具备了民主的空气和土壤,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民主孵化器”,有事就说话,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已经成为多数商会的普通共识。” 高健淇秘书长这段话,精准地总结了一个企业会员在商会里面最重要的成长,也反映了中国民间商会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异地商会对于企业家群体精神风尚的塑造作用。 改革开放以后,从最初的“老乡会”,到规范的、蓬勃发展的商会组织甚至“商会联盟”,异地商会的发展大约已走过了二十余年的历程。高健淇本人也是长期供职于京城颇具代表性的一家省级商会——北京山东企业商会。 本期选登高健淇秘书长有关异地商会管理和运作方面的一些实务与心得,对于异地商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商会运作中的一些痛点和启示,想必商会圈的人都能够会心一笑,感同深受。 希望这种探索、讨论和思考能够走向深入。 异地商会是家乡的“脸面” 从一个异地商会能看到什么? 异地商会就像一个放大镜,能看到家乡的方方面面。从任何一个商会的日常信息宣传报道中,基本能够读懂、读透、读明白。 从地方党政一把手重视商会的程度,可以了解一个地方的政商关系、营商环境、非公经济(民营经济)支持力度等宏观信息;从异地商会与家乡互动频次,可以判断一个地方党委统战部、工商联工作的活力、影响力和覆盖面;从异地商会企业在原籍投资企业、项目落地的情况,也可以推测一个地方商务(投资促进、招商引资)部门与商会间联系的亲密度、合作度。 其实,家乡领导重视那些“漂”在外面的异地商会,更多的只是一种“态度”,有时也仅仅需要一种“态度”。 比如,一次例行公事的单独接见、一次虚心问计的主题座谈、一次出差中的专题调研、一个全国异地商会活动上的致辞等等。正是这种“态度”,让在外创业、打拼、奋斗者,感受到了来自家乡的关心、关怀和关爱。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异地商会处在他乡,代表着家乡,是家乡一张“脸面”。异地商会首先要时刻维护家乡荣誉,不能丢家乡人,要团结、要有大局意识、要“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不能山头林立、派系纷争、内讧内斗,不能一地N个同级组织,都标榜自己是“正宗”。其次要苦练内功,打铁先要自身硬,要想让家乡人瞧得起,就得做出让家乡感到“荣耀”的事来。同时,还要与家乡保持密切联系和积极互动,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助力家乡、回馈家乡、反哺家乡。 异地商会的“脸面”除了自身保养、修心养性外,还要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家乡党委政府的“妆扮”,粉要搽在脸上,因为商会发展的好坏,不仅是自己的“脸面”,更是家乡的“脸面”。 祝愿异地商会这张“脸面”,更洁净、更青春、更活力、更美丽、更有魅力。 “弱关系”组成的“强大场” 人的出生有三个不能选择,时间、地点和人物。时间代表了我们的年龄、属相;地点是出生地,基本代表了我们籍贯、家乡;人物是父母及祖先,记载了我们的家族、宗亲、血脉。 人可以老去,只有籍贯跟你本人天长地久。纵然改户口、换国籍、结婚离婚,今生你注定只有一个籍贯。籍贯为什么重要?因为他不仅仅是地理信息,它还承载了历史、文化、民俗、价值观、生活习性、饮食习惯、性格脾气、经营理念等等太多的信息量。 一方水土一方人。在国外看国籍,在国内看籍贯。有了籍贯,就有了家乡;有了家乡,就有了同乡。同乡关系是血缘关系的延伸。对于离开故土,出门在外打拼的人来说,正所谓,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然而,同乡关系是一种弱联系、弱关系。除了来自一个地方,或者籍贯相同外,其他的几乎都没有什么交集。更谈不上互动次数、亲密程度、互惠交换等等,相对于强关系来说,似乎起不到任何作用。 异地商会的出现,让远离家乡的企业家(创业者)有了一个“同乡会馆”,一个乡音阵营,一个精神家园,一个可以安放乡愁的地方。 商会的生动实践,通过激活、聚合、动员、放大,继而利用商会的平台优势、桥梁作用、服务内容、乡情效应、资源转化,使同乡关系这种弱关系得到了加强、深化和升华,最终形成了强大的场。同乡关系也在实践中发生了质的变化。 他乡多故知,他乡即故乡。 商会联盟看上去“很美” 什么是商会联盟?为什么要联盟?联盟究竟要做什么? 商会成立的多了,就需要对外交流联络,相互学习借鉴经验,研究探索新经验、新方法,寻找合作发展机会。交流多了,就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了分众。于是就有了不同商会之间的“联谊会”、“联席会”。随着交流活动的深入,几家商会发起人的倡议,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推动,于是“XX商会联盟”就成立了。 联盟是“交流会”、“联谊会”的升华,也是“联席会”的升级。如果说“会”只是一种活动形式,而联盟更强调了“组织属性”,加入联盟成为一分子,以联盟的名义,可以组织各类的活动。 文∕高健淇北京山东企业商会秘书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