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资源 >

唐宋明清时期的清明节:哀伤与狂欢,在这里巧妙融合

http://www.newdu.com 2022-11-11 “浩然文史”大风号 newdu 参加讨论

     
    清明节,古代又称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植树节、鬼节、冥节、死人节等。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原为十月十五下元节), 合称“三冥节”,并称古代中国三大“鬼节”。它还与春节、端午、中秋节,并称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它起源于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在形成过程中,又融纳了先秦至南北朝时期盛行的上巳节、寒食节等若干节日元素,至唐朝时,正式定型。宋、元、明、清历代,大多沿袭、损益。节日活动主要有赐新火、扫墓、踏青、荡秋千、蹴鞠、斗鸡、插柳等,可谓丰富多彩、异彩纷呈。
    一、皇帝赐新火给勋贵重臣
    先秦至南北朝时期盛行的寒食节,在冬至日后的第105天。节日期间,要禁火冷食。清明节时,皇宫举行钻榆柳木以取火的礼仪。钱易《辇下岁时记》记载这一礼俗说:“至清明,尚食内园官小儿于殿前钻榆木取火,先得火者进上,易绢三匹, 金碗一口。”然后,皇帝将新火赐予王公贵戚、元勋重臣,以示宠幸。
     
    钻木取火
    得到皇帝恩赐新火的王公大臣们倍感荣幸。他们往往将传火的柳条插于门前,以资炫耀。后人争相仿效,相沿成俗。所以,到五代,江淮间寒食节时,家家杨柳插门。宋代以后,此风俗更流行。
    二、扫墓祭祖
    唐代时,寒食、清明扫墓之风极盛。有鉴于此,唐玄宗于开元二十年(732年)诏令:“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每逢清明节,“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上父母丘墓。”扫墓一时成为清明节主要节日活动。
    至少在中唐时,墓祭时给死者送纸钱也亦蔚成风俗。不过,由于寒食节期间禁火,无法焚烧纸钱,只能或抛撒,或压于坟顶,或挂于某处。
     
    《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寒食第三日,即清明日,宗室、姻亲分别到各陵墓祭拜。《梦梁录》则记载,南宋依然盛行此礼俗,皇帝、后妃及皇室近亲,或亲自,或派人去绍兴欑(cuán)宫(南宋皇室放置棺椁的场所)祭陵。
    清明节期间,开封市街上有很多卖祭品者,纸马铺皆用纸衮垒成楼阁状,堆放街道两侧售卖。
    百姓纷纷出城扫墓,不设香火,只将纸钱挂在墓旁树上。若客居外地,则登山望墓而祭。祭时,将纸钱撕裂,撒向空中,时称“擘(bāi同掰)钱”。
    除祭扫祖先亲人坟墓外,有的地方还祭拜名人墓。如今湖北枣阳花山一带,有吊唁北宋著名诗人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的风俗,“多载酒肴,饮于耆卿(柳永字)墓侧”,时称“吊柳会”。
     
    柳永塑像
    元代亦沿承清明扫墓的礼俗。如武汉臣《老生儿》唱词道:“时遇清明节令寒食一百五,家家上坟祭祖,我将着这春盛担子、红干腊肉、同着社长上坟去来。
    明清时,帝王、后妃、勋贵也在清明节时,拜谒先帝、祖先陵墓。民间清明节例行扫墓,称为“上坟”。
    祭墓时,要为死者烧香、上供、“烧纸”。时人又称这种纸为“光明钱”、“往生钱”、冥镪(qiǎng成串的钱。白镪,银子),送给鬼神或死人在冥世间使用。
     
    除焚烧纸钱外,明清时还流行“压钱”,就是把纸钱压在坟堆的四角、坟顶。如坟墓上无钱,表明其为孤坟,没有后人祭祀。嘉兴、云和、广州等地,流行挂纸钱于墓上的风俗。广州人谓之“压纸”,云和人俗称“标墓。”有的地方用彩笺剪成长纸条,挂在墓上。
    除给死者或神灵送纸钱外,明清时人祭墓,还要为坟堆培土、立碑。
    有的地方,如安徽繁昌县,不在郊外扫墓,而是流行在宗祠内祭祖的风俗。各宗族平时聚族而居,清明节时,至各族祠堂祭祖。祭祀结束后,常在祠内聚饮,并按成年男丁人数,分享祭神的供品胙稻、胙肉等。
     
    流传至今的清明祭祖习俗
    三、踏青郊游
    清明节时,正值春回大地,草木皆绿,自然界到处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因此,人们纷纷外出踏青郊游。
     
    唐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踏青日期因时因地而异。青年男女之间在踏青时,常常发生一些爱情故事。唐德宗时诗人崔护所作《题都城南庄》诗,据说就是他清明节踏青郊游,而获艳遇,终发生一段传奇爱情故事的真实写照。
     
    明代人也在扫墓后踏青游玩。北京人清明日祭墓后,并不马上回家,而是到山林树下、园圃中列坐,尽醉而归。
    清明节郊游也促进了商业的繁荣,一些商人在人们聚集游玩的地方,经营店舍,“彩妝傀儡、莲船、战马、饧笙、鼗鼓、琐碎戏具,以悦童曹者,往往成市。”
    四、竞技娱乐
    唐宋明清时期,清明节盛行打秋千、蹴鞠、斗鸡等竞技或娱乐活动。
    唐玄宗时,清明节荡秋千风俗尤为盛行,唐玄宗称之为“半仙之戏”。长安市民竟相仿效,风靡一时。
     
    元代时,富贵之家纷纷“起立彩索秋千架”。明清时期,京城清明秋千之戏颇盛,“清明,则秋千节也”。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是唐代无论男女老幼经常举行的竞技、娱乐活动。
     
    元代时,富贵之家“自有戏蹴球千之服。金绣衣襦,香囊结带,双双对蹴”。
    唐代清明球类活动的另一项目是击鞠,又称“打毬”,即马球。唐太宗认为帝王不宜享乐,焚球自诫。唐中宗李显景龙二年(708年),因皇帝喜好,击球活动开始勃兴。唐玄宗更是一位马球运动健将,在他身体力行倡导下,马球活动风靡全国。此后,唐穆宗、敬宗、宣宗、僖宗、昭宗等都擅长击球。唐僖宗曾自诩说:“朕若应击球进士举,须为状元。
     
    唐代也有骑驴打球者,主要在宫女中流行。《旧唐书》记载,唐敬宗曾在宫廷内园分两朋驴鞠。
    拔河是唐代清明节盛行的节日娱乐活动。唐中宗曾在清明节日到梨园球场,命侍臣分朋拔河。他命宰相、两位驸马为东朋,三位宰相、五位将军为西朋。结果,西朋竟输于东朋。仆射韦巨源、少师唐休璟因年高体衰,被拉倒在地,很长时间爬不起来。惹得皇上、后妃、公主们大笑不止。
    战国时,斗鸡已很盛行。汉画像石、画像砖上,斗鸡图更是屡见不鲜。
     
    唐代,寒食、清明节时也盛行斗鸡。唐玄宗时,在宫中专门修建鸡坊,选养“金毫铁距高冠昂尾”雄鸡千余只,并选六军小儿五百人,专门负责驯养。其时,一名叫贾昌的少儿擅长训鸡,玄宗对其宠幸无比。当时号称“神鸡童”。时人作《神鸡童谣》,对此加以讽刺:
    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
    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
    能令金距期胜负,白罗绣衫随软舆。
    父死长安千里外,差夫治道挽丧车。
    明清时期,宫中有“射柳”之戏:“永乐中,禁中有翦柳之戏,即射柳也。”
     
    (清)道光帝《绮春园射柳图》(局部)
    明清时期,很多地方有在清明节放风筝的习俗。儿童放风筝,不仅是一种节日娱乐方式,还有利于身体健康,“儿童辈放风筝,张口仰视,可以泄内热焉。” 清明后,因风向改变,一般不再放风筝。所以,清明日放风筝又称为“放断”。
     
    除上述历代较盛行的清明节竞技或娱乐活动外,南宋时,杭州西湖苏堤一带,“走索、骠骑、飞钱、抛钹、踢木、撒沙、吞刀、吐火、跃圈、斛斗、舞盘、诸色禽虫之戏,纷然丛集”。明代,北京高梁桥一带,有“扒竿、斤斗、到喇、筒子、马弹、解数、烟火、水嬉”等杂耍表演;扬州则有“走马放鹰”、“劈阮弹筝,浪子相扑、童稚纸鸢”和“瞽者说书”等娱乐活动。
    五、祈愿健康、美貌、财富
    魏晋南北朝时,已盛行杨柳插门的风俗。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写道:“取杨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
    唐代王公权贵,多于清明节时,将皇帝赐火时所用柳枝插在门上,是炫耀门第权势的一种方式。后来,这种风俗逐渐在各阶层普及、流行。
    宋代盛行清明节门上插柳的习俗。《东京梦华录》、《梦粱录》等记载,清明节时,汴梁、临安等地,“家家以柳条插于门上,名曰明眼”,“人家皆插柳满檐”;还有的人家用柳条贯穿“子推燕”(用面蒸的面食),插在门楣上。
     
    明清时期,多地有清明节期间插柳于门户,或“戴柳枝于发”等禳解、祈愿的民俗。民间流传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等谚语。浙江云和县民间称此俗为“挂清”。
     
    戴柳习俗
    元代清明节时,一些地方贫苦人家流行“脱穷”风俗。三月三日这一天,“以菽黍秸纽作圆圈,自以此圈套其首自足,掷之水中,云脱穷以讫。
    宋代清明节时,一些地方的僧人、道士采杨桐叶,染饭,谓之“青精饭”,赠送给施主,据说有健身祛病之效。杭州等地则有“驱虫”、“购清明狗”等风俗。所谓“驱虫”,是指购买海蛳或螺蛳,吃完后,将売撒在房顶瓦上,据说可驱虫。所谓“清明狗”,是指将青色米粉捏成狗形,妥加贮藏,至立夏日,煮熟后让小孩食用,可以有效治疗夏季少儿微热食少、身倦肢软、渐见消瘦的“疰(zhù)夏”之症。
    文史君说
    现代社会虽文明高度发达,但清明节日却似乎仅剩下缅怀先人、英烈寥寥数项风俗活动;自唐代至清代,在融纳了上巳节、寒食节等节日元素基础上形成的清明节,节日活动可谓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我们现在过的清明节,很多人无非是宅在家里,玩玩手机,看看影视,叫叫外卖,游戏睡觉……如此简单、无聊。套用网络上的一句流行语:很多人可能过了一个假的清明节!
    古人清明节日踏青游玩、竞技娱乐,与现代社会倡导的亲近自然、锻炼健身等理念,可谓不谋而合!优秀的节日文化传统,依然值得借鉴和传承!在2019年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或许我们可以放下手机,远离网络,带着家人,召唤友朋,与大自然来一场亲密地接触吧!
    原标题:唐宋明清时期的清明节,悼亡的哀伤与春日的狂欢,在这里巧妙融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