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资源 >

孔子项橐相问:孔子为何要拜七岁小儿为师

http://www.newdu.com 2022-11-11 大道知行 newdu 参加讨论

    
    在《战国策·秦册》中有这样的记载:“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三字经》说:“昔仲尼,师项橐。”孔子一生传道授业解惑,被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然而,他也曾拜一名七岁小儿项橐为师,这是为什么?
    在敦煌考古发现的《孔子项橐相问》记载了孔子拜师项橐的故事。项橐是春秋时鲁国神童。一次孔子在率诸弟子御车出游时,被在路边玩泥土的项橐挡住了道。孔子问他为何不避车,项橐指着自己用泥土堆起的“城墙”答道:“只闻车避城,岂闻城避车?”孔子只得绕“城”而过,但觉得这个孩子真是聪明,决定考考他。
    “汝知天下,何火无烟?何水无鱼?何山无石?……”
    “萤火无烟。井水无鱼。土山无石……”
    孔子提了一连串问题,涉及天文地理、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项橐对答如流。
    “鹅鸭何以能浮?鸿雁何以能鸣?松柏何以冬青?天上零零有几星?地下碌碌有几屋?……”轮到项橐,他的发问让孔子一时无言以对,连赞“后生可畏”,遂拜其为师。
    
    孔子一向以博学著称,被尊为圣人,可他不仅没有轻视项橐这个七岁小儿,反而虚心拜他为师。除此之外,按《论语》《史记》《左传》《礼记》等文献的记载,孔子明确拜学过的人还有郯子、苌弘、师襄、老子等,学习的内容涉及到官制、乐理、琴术、礼等各个领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孔子看来,应当对学习保有永无止境的追求、谦虚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人与人之间不能以年龄的大小来评判学识的高低,善学者学无常师然时处有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圣人无常师”体现了孔子的好学精神。他一生追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可若要诲人不倦,自当以博学多才为前提,而博学多才又当以好学善学为前提。强烈的求知求识、寻道寻理欲,支撑着孔子“君子忧道不忧贫”的一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孔子所推崇的做学问的正确态度。即使是学有所成的人,也要随时学习,能者为师,无分长幼,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一个真正把学习放在人生崇高位置的人,不会在乎自己学习的对象是谁,不会顾及他人的身份及学识的高低,而是虚心向学、以学为乐,为求真知、学无止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