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历来注重门楣家风。一个家庭或家族在世代繁衍过程中孕育形成的家教家风,传递着祖辈对子孙后代的寄望和训诫,是一个家庭、家族内部的精神连线和传家宝。良好的家风就像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庭成员的精神、品德及行为,成为培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生价值观的肥田沃土。 宗圣曾氏家族,是与孔、颜、孟三氏家族并称的中国古代四大圣裔家族之一,在中国文化世家中占据着特殊而显著的地位。曾氏家族自武城发源,南迁庐陵,播徙四方,至奉祀归鲁,世袭翰博,迄今后裔已繁衍80余代,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在25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氏家族虽历经沧桑变迁,但曾氏后裔秉承曾子遗教,传扬孝悌之道,孝德孝行作为维持家声不坠的重要家族文化传统,铸就了“以孝为本”的曾氏家风,在中国古代家族文化史上留下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曾氏家族的家教,可称为孝悌传家。在曾子的生命与思想中,“孝”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曾子思想以“孝”总摄仁、礼、信、义等一切道德范畴,把“孝”看作“置之而塞于天地,衡之而衡于四海”的终极法则。而曾子的孝行在孔门诸弟子中也是最为突出的,他躬耕事亲、耘瓜受杖、孝事后母的故事,尤其为后人称道。所谓“曾子质孝,以通神明”、“孝乎惟孝,曾子称焉”,就是后人对曾子孝行的褒扬与推崇。曾子的子孙曾元、曾申、曾华、曾西等人,也从曾子的言传身教中深深体悟到孝道的重要,并将其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从此,曾子后代恪遵祖训,孝悌传家,代代承继。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中国传统社会,家庭被视作一切人伦教化的核心场域,是儒家圣人之学与政治教化的中心 。因此,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教育。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著名的“畴人之学”,也就是家庭世代相传的学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伯禽受封鲁国,周公以自己“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礼待贤能的事例,告诫他要修养德行,尊贤容众,不要以国骄人。《论语》里记载有孔子教育儿子孔鲤学诗、学礼的故事,《礼记》亦有曾子向儿子曾申传授丧礼的记载,这都说明中国的家教传统具有悠久的历史。秦汉以降,便出现了为教育子孙而专门撰写的家诫、家规、家范等训导之辞,教给子女修身治家、为人处世、敦亲睦族的道理。家训作为古代家长教育子女的基本形式,经过长时期的历史演变,逐步从一家一族的训示,而发展成为书香门第、仕宦之家乃至普通百姓普遍认同的教子、治家之良方,并由此形成了良好的家教传统。 曾子自幼生活在“周礼尽在”的鲁国,承孔子之教,勤学好问,默识深思,以反躬三省的精神致力于道德境界的提升,终于赢得“宗圣”的尊荣,世代称颂。曾子注重家教,强调从身边小事做起,言而有信。《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的曾子“杀猪示信”的故事,堪称千古教子的典范: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从表面上看,为了一句戏言而杀掉一头猪,似乎是小题大做。但曾子却认为,父母身教重于言教,对孩子的许诺,要说到做到。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曾子杀彘,不仅彰显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心灵成长的重要性,同时也揭示出道德人格的培养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 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主要包括修身、齐家两个方面。中国古代的政治伦理思想尤其重视修身与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间的密切联系,认为只有做到身修、家齐,方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天下太平。所谓修身,就是修养身心,躬行实践,进德修业,塑造德才兼备的完美人格。《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要达到至善之境,就必须以修身作为立身处世的根本。所谓齐家,指的是以礼教来规范父子、兄弟、夫妇等各种人伦关系,和睦家庭,端正门风。齐家出处于修身、治国的中间链环,既是修身的目标,又是治国的基础。身修,则家可教;家齐,则国可治。所以,《大学》强调: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 显然,践行孝悌之道,正是经由修身、齐家而达于治国、平天下的重要途径。曾子认为,孝作为一种道德,必须由具体的行为来体现。思想和言论,必须依赖于行动才能得以落实,没有具体的行动,思与言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曾子说,无论思、言、行都不仅仅只为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也在于为他人做出榜样,只有自己先做到言信行果,别人才能信服,并从而行之。在孝道方面,曾子一再强调要少说多做,先行后言。注重“笃行”,可以说是曾子孝道实践的一大特征。 曾子作为以孝立身的道德典范,在养亲方面,为后人做出了光辉榜样。据汉代陆贾《新语》记载:“曾子孝于父母,昏定晨省,调寒温、适轻重,勉之于糜粥之间,行之于祍席之上。”曾子虽然家庭贫穷,但是他却能尽己所能,细心周到的照顾父母的饮食起居。更为重要的是他不仅关心父母的衣食之需,更关心父母的精神需求。比如:曾子奉养父亲曾皙的时候,每餐一定都有酒有肉;撤除的时候,一定要问剩下的给谁;父亲若问“还有剩余吗?”曾参一定回答“有”,以让父亲满意。在曾子看来,一个孝子必须坚持的原则,就是尽心尽力使父母心里快乐,不违背父母的心志。对父母来说,食山珍、衣绫罗不一定会感到快乐,只要子女能够和颜悦色、虔敬有礼,哪怕每天粗茶淡饭也会甘之如饴。孟子曾高度赞赏曾子的养亲,已经达到了精神层面的“养志”,比衣食之养的境界更高。 曾子践行孝道,一切行动都坚持“惟义所在”。正是曾子对孝道的倡导和践行,为曾氏家族的孝悌家风奠定了基调。曾氏子孙也从曾子的言传身教中深深体悟到孝道的重要,并将其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当。恪遵祖训,孝悌传家,代代承继。明人樊维城对曾子的家教、家风极为推崇,称赞他:“弘毅特肩,系道统于万世;圣勇能任,启家教为大门”。这是曾子留给后人的一份丰厚而宝贵的精神财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