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孔子眼中的"礼"与“乐”

http://www.newdu.com 2022-11-11 “救生补习班”大风号 newdu 参加讨论

    孔子毕生致力于恢复周礼,他希望借助周礼重新建立井然有序的制度,也希望人人以礼调和社会。正如孔子的弟子有子所说,“礼之用,和为贵。”那么,在孔子眼里,礼究竟是什么样的?怎么样才算是礼?
    
    礼 本 乎 心 
    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
    鲁人林放问礼的本质是什么,孔子对这个问题,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他回答说,“就一般的礼仪说,与其铺张浪费,不如朴素俭约;就丧礼说,与其追求周备的仪式,不如内心真正哀伤。”因为礼本于人心之仁,表露在外,就是礼。奢者易者,只注重形式外表,流于浮华,不若俭者戚者质朴而保有内心。
    《礼记·檀弓》中记载了子路的一段话,他曾经听孔子说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与此言同义,所注重的还应该是礼本乎心。
    
    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论语·里仁》
    “能够用礼让来治理国家吗?这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用礼让来治理国家,又怎样来对待礼仪呢?”孔子在这里,提到了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礼之用,和为贵。礼既包括外面所表现出的敬,又包括内心所有的和,外敬内和,知敬能和,就必然有让。礼在人与人相处之时必不可少,让也同样。有礼无让,那还叫礼吗?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
    玉帛,是礼所用之物;钟鼓,是乐所用之物。那我们说礼、说乐,难道就是指玉帛这些物品吗?就是指钟鼓这些乐器吗?孔子虽没有给出答案,但其意思很明显:并非如此。人先有恭敬之心而将之以玉帛,这才有礼;人先有和气之心而发之以钟鼓,这才有乐。礼乐还是本乎心,还是在于内心的敬、和。如果遗其本而专事其末,徒有其表,玉帛和钟鼓哪里能成为礼乐的代表呢?
    约 之 以 礼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
    君子广泛地学习文献,再用礼节来加以约束,也就可以不至于“离经叛道”了。一是文、一是礼,博文始能会通,然后知其真义,约礼方可归之于己,然后付诸实践。博约并进,文礼兼修,自然不可能背于道。颜渊就曾说孔子循循善诱,“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使颜渊在博文约礼之中沿着道路逐步向前。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这一句话出现在颜渊问孔子何为仁的时候,孔子对自己所说的“克己复礼为仁”的进一步解答。孔子要求“克己复礼”,即克制自己的欲望,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言语行动都合乎礼仪规范。即君子是需要用礼来加以约束的,也就是上文说的“约之以礼”。怎么“约”?具体来讲,就是四个“非礼勿”,不合乎礼的不看、不听、不说、不做。将视、听、言、动都归之于礼,并不是说只在社会礼俗中循规蹈矩,而是于约束之中见心的自由,于恭敬辞让之中见心的高明,将自己的心充斥于天地,与天地相通,“天下归仁焉”。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
    孔子这样说:注重容貌态度的端庄却不知礼,就未免劳倦;只知谨慎却不知礼,就流于畏葸懦弱;专凭敢作敢为而不知礼,就会盲动闯祸;心直口快却不知礼,就会尖刻刺人。恭、慎、勇、直无疑是四种好品质,但是如果“无礼”,就会变得劳、葸、乱、绞,算不上美行了;如果没有礼来“约束”,不知礼,原本好的德行也只能见到它的不好之处了。可见知礼、约礼的必要性。
    立 于 礼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孔子认为《诗经》的诗都出自诗人至情流露,本于性情,在吟咏之间,抑扬顿挫,感人易人,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所以是兴于诗。礼以恭敬辞让为本,君子修身立本离不开礼,学之可以卓然自立、不为事物动摇,因此立于礼。乐者尽善尽美,其内容和本质都离不开礼,可以养性情、涤邪祟,义精仁熟而且和顺于道者,每闻乐而有所得,因此成于乐。这句话可见孔子重诗教和重礼乐。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
    上文孔子说了“立于礼”,而在教导儿子伯鱼之时,孔子也再次重申了这一点:“不学礼,无以立”。礼,恭敬辞让、恭俭庄敬,于政治而言是君子必知的礼仪,于社会而言是君子立身之本,于个人修养而言是君子修身之要。人不知礼,耳目无所加,手足无所措,如何自立为人?在《尧曰》中,孔子又一次说了,“不知礼,无以立也”。由此可见,在孔子看来,礼对于君子的“立”十分重要。
    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论语·先进》 
    在“先进”和“后进”的人里面选取人才,孔子是怎么看的?他说:先学习礼乐而后做官的是未曾有过爵禄的一般人,先有了官位而后学习礼乐的是卿大夫的子弟。如果要我选用人才,我主张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为什么?孔子是主张“学而优则仕”的人,即进修学业有余力就可做官,在他看来,“学而优”是出仕的前提,是要先学习礼乐,为官之前的学习是必备基础,因为有些是边干边学学不出来的。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卫灵公》
    君子怎么做事?孔子说了四点:以义为原则,依照礼来实行,用谦逊的言语来表达,用诚实的态度来完成。这才是君子。在这里,礼是行事的准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