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孔府不仅是圣人之家,也是书香门第,他们不仅好读书,也好刻书。诗礼传家乃孔氏祖训。词者,诗之余,孔氏后裔在词学上也建树颇丰。《红萼轩词牌》便是孔府家刻词学作品之一,该词牌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该词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以孔府档案为核心资料,以馆藏雕版和古籍相印证,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对其专业名称、刊刻时间、独特之处等进行系统梳理。着重通过产生背景及编订者对它的定位和评价,探讨其在行政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和文物玩赏价值,进而探索孔府藏书的历史影响和现实意义。 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帝王之师”,孔府“诗礼传家”“簪缨世泽”。历代孔氏后裔中不乏好读书者,如孔毓圻、孔宪培、孔广森等,他们在文学、书法、绘画方面均有较高造诣。其中孔子六十八代孙孔传铎是清代衍圣公中文学成就较高者,诗、词、文俱佳,对其后的衍圣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其词学成就——《红萼轩词牌》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孔子博物馆不仅藏有该词牌的古籍图书,还珍藏着雕版印刷的版片,目前已知词谱书版存世数量稀少,因而异常珍贵。 一 红萼主人与词牌简介 孔传铎(1673-1735),字振路,号牖民,又号静远,生于康熙十二年(1673),四十年赐二品冠服,雍正元年(1723)袭封衍圣公,诰授光禄大夫。九年因病告休,十三年病逝,享年62岁。孔传铎好读书、通礼乐、工诗词、精研理学、博学律吕之书、深于乐理。辑《阙里盛典》(即《世宗修庙盛典》),著有《安怀堂文集》《申椒集》《盟鸥集》等书计十八种,自称“红萼主人”或“红萼轩主人”。《红萼轩词牌》因编订之人而得名。 《红萼轩词牌》是清早期词选总集之一,收录历代诗词名家作品120篇,每张刻词一首,其中小令40首,中调30首,长调50首。卷首依次有孔传铎“诗余牌引”及顾彩序,卷末有孔传鋕跋。 该书椠印俱精,雕版为木板,凸版,设计精美,四周双边且花边每叶不同,或花草,或兰菊,或梅竹,或博古。(图一至图四)半叶一词,并视小令、中调、长调而行格有别。小令半叶五行,行十五字;中调半叶六行,行十四至十六字不等;长调半叶七行,行十七至十九字不等。存41片,内容分别为书名和跋2片,诗余牌引2片、序2片,目录3片,小令11片,中调8片,长调13片。现存雕版字迹清晰,仍可印刷,弥足珍贵。单张设计且每页各不相同的风格,在有清一代的书刻中是一种特殊的存在。 ![]() ![]() ![]() ![]() ![]() 二 相关研究情况 孔传铎一生著述颇多,但遍查多种资料,对《红萼轩词牌》的记载和研究却很少,甚至可以说鲜有提及。如孔祥霖在《曲阜清儒著述记》记载:著有《礼记摛藻》一卷,《三传合纂》十二卷,《世宗修庙盛典》五十卷,《读书偶志》一卷,《安怀堂文集》二卷,《申椒集》二卷,《绘心集》二卷,《盟鸥草》二卷,《古文源》二卷,《红萼词》二卷,《炊香词》二卷[1],并未提及《红萼轩词牌》。《孔子世家谱》记载:著《安怀堂文集》《读古偶志》《申椒集》《绘心集》《盟鸥草》《红萼词》《炊香词》 ,并订《春秋三传合纂》 《礼记擒藻》《古文源》[2],也未提及该词牌。 现代相关研究成果中,田桂芬《明清词谱的发展概况》一文,在普及型词谱章节对该书的内容做了简单介绍。陈冬冬在《清代孔氏家族学术研究》中,对该书现存情况做了介绍。唐桂艳在《清代山东刻书史》中简单记录了该书是孔传铎著述刊刻书籍之一。姚金迪《清代曲阜孔氏家族诗文研究》、周洪才《孔子故里著述考》中提及编订《红萼轩词牌》。《孔子博物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中记载有:红萼轩词牌一卷,清刻本,一册。《中国古籍珍本丛刊孔子博物馆卷》第21册有该书全文影印内容,可读性较高。相比古籍图书而言,对该书雕版的记载和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仅在《孔府珍藏·档案卷》中有简单介绍。 经多方检索和查询,该书现存数量极少,《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西北大学图书馆藏清刻本《诗余牌》(即为词牌)不分卷。国家图书馆藏一册刻本及二册刻本《红萼轩词牌》,此外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有一册,考虑到统计可能存在遗漏的情况,存世数量最多几十册。 总体而言,不仅对该书的记载和研究很少,该书古籍图书现存数量也非常少。有清一代实属别格的词牌,若“藏在深闺无人识”终归是憾事一件。因而借助我馆馆藏文物和孔府档案记载的第一手资料开展此项研究,不仅具有现实可操作性,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三 基于馆藏文物的研究 (一)关于词牌名称 国家数字图书馆、国家博物馆及很多学术研究成果中均称此词牌为《红萼轩词牌》。馆藏雕版书名页刻有四个大字,从字形上看为“词坛雅玫”(图五 图六)。现代藏书家、版学家黄裳先生认为应是“词坛雅致”,其在《清代版刻一隅》中指出“此本前有[词坛雅致]牌子”[3],张仲谋、姚金笛、徐冬冬等学者在其研究作品中直接称之为“词坛雅政”,但多未说明原因。为何字形为“玫”,学者们却有不同的解读,且多未具体阐释其中原因,或在词学领域具有普适性无需解释,或根据词牌性质显而易见,或为避讳考虑……综合所见材料,笔者倾向于认为“词坛雅政”更合理,原因如下: ![]() 图五 ![]() ![]() ![]() 四 产生背景与作用 《红萼轩词牌》在清词兴盛的大环境下产生,编订者对其寄予厚望,其在政务活动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且极具文物玩赏价值,这是我们以前研究者很少关注到的。 (一)背景与定位 我们常以唐诗宋词元曲来概括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和体裁。词至元明日渐衰弊,元曲、元杂剧的兴盛冲击了词体的主流地位。但清初词坛出现了一个词风胚变,百花齐放的局面,清词的繁荣已是学术界的共识,是继两宋词以来词史上的第二座高峰。[15]清词的兴盛与最高统治者的直接提倡有密切联系,清初统治者为了笼络士人,直接参与到词学尊体观念的提倡运动中,以朝廷的力量编辑大型词谱,表现之一就是《钦定词谱》与《历代诗余》的整理编订。康熙四十六年(1707),沈辰垣等奉敕编辑而成《历代诗余》,以之为基础,五十四年(1715)辑成《钦定词谱》,康熙帝亲自做序。统治者的大力倡导提高了词体的文学地位,是清代词学繁荣的动力[16]。与之相对应,阙里孔氏清以前的词作也是寥寥无几,“孔氏为词者,宋时孔武仲、孔平仲、孔夷僅数家,又《阙里志》诸书载宋孔汉英善诗词,早卒。元五十五代公乐府一卷,明孔公琦《泗渔乐府》一卷,俱近鲜传本”[17],“而词则自宋迄明,寥寥数家,传本亦鲜”[18]。《红萼轩词牌》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孔子删诗书,定礼乐,孔鲤受趋庭之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诗礼传家成为孔氏祖训,“然则阙里家庭,世世皆当学《诗》,更为家教矣”[19]。诗在孔氏家族尤其重要,孔氏后裔中有不少诗学成就突出者,如五十五代衍圣公孔克坚著有《乐府诗》一卷,六十七代衍圣公孔毓圻有《蓝堂遗稿》二卷,七十三代衍圣公孔庆镕有《铁山园诗集》等。词者,诗之余,实际上孔氏后裔在词坛中也颇有建树,而孔传铎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阙里孔氏词钞》记载,该书共分四卷,孔传铎独为一卷且位居卷一,卷二4人,卷三8人,卷四7人,由此可见其在孔氏家族词学中的地位和贡献。 在红萼轩词牌序中,顾彩对该书定位极高:“是牌也,仿删诗家法,取调不杂,遴词贵雅,抽名家之菁华,尽度曲之能事”[20]。顾彩将此词牌的编选与孔子删诗书放到同等的位置,可见对其评价极高,也说明该词牌的重要性。所以对其寄予厚望,认为付梓后会引发洛阳纸贵的盛况,“郎刊之官板,亦必纸贵国门”[21]。 ![]() ![]() 图十 ![]() 五 余论 《红萼轩词牌》椠印俱精,不仅在政务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极具文物玩赏性,“制作者没有料到,这些只供自己和朋友欣赏的物事有朝一日将成为传世的艺术珍品、文化遗产”[32]。孔子博物馆同时藏有该书古籍与印刷版片,难能可贵。实际上孔府藏书丰富,家刻本与御赐书籍是最重要两大组成部分。 作为圣人后裔、书香门第,孔氏后裔不仅好读书,也好刻书。孔府刻书始于宋代,清代达到顶峰,是山东地区刻书最多的家族。孔子博物馆现存古籍和雕版众多,其中古籍6400余部40000余册,雕版4000余块,是研究孔府藏书、刻书的重要文献。而对其的保护和学术研究,有利于古籍再生性保护,有益于使其融入现代生活并换发出新的活力,正所谓“前世之宝,后世宝之”。 参考文献: [1] 孔祥霖:《曲阜清儒著述记》,第5页。 [2] 民国版《孔子世家谱.初集.卷三之一.大宗户》,第47页。 [3] 黄裳:《清代版刻一隅》,齐鲁书社,1992年,第140页。 [4](清)孔传铎等:《红萼轩词牌》孔传铎诗余牌引,清康熙刻本。 [5](清)孔传铎等:《红萼轩词牌》顾彩红萼轩词牌序,清康熙刻本。 [6] (清)孔传铎等:《红萼轩词牌》孔传鋕跋,清康熙刻本。 [7] 同上。 [8] 周洪才:《孔子故里著述考》,济南:齐鲁书社,2004年,第482页。 [9] (清)孔传铎等:《红萼轩词牌》顾彩红萼轩词牌序,清康熙刻本。 [10] 孔祥霖:《曲阜清儒著述记》,第18页。 [11](清)孔传铎等:《红萼轩词牌》顾彩红萼轩词牌序,清康熙刻本。 [12] 同上。 [13](清)孔传铎等:《红萼轩词牌》孔传铎诗余牌引,清康熙刻本。 [14](清)孔传铎等:《红萼轩词牌》孔传鋕跋,清康熙刻本。 [15] 薛冉冉:《清顺康时期论词词研究》,2018年江苏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43页。 [16] 田桂芬:《明清词谱的发展概况》,2005年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52页。 [17]姚金笛:《阙里孔氏诗钞阙里孔氏词钞曲阜诗钞》济南:齐鲁书社,2019年,第295页。 [18]同上,第294页。 [19]同上,第38页。 [20](清)孔传铎等:《红萼轩词牌》顾彩红萼轩词牌序,清康熙刻本。 [21] 同上。 [22](清)孔传铎等:《红萼轩词牌》孔传铎诗余牌引,清康熙刻本。 [23]孔子博物馆藏:《孔府档案》 卷五一六八,第三件,第六页。 [24]孔子博物馆藏:《孔府档案》 卷五一六八,第十三件,第四十页。 [25]孔子博物馆藏:《孔府档案》 卷五一六八,第十三件,第四十三页。 [26]黄裳:《清代版刻一隅》,齐鲁书社,1992年,第424页。 [27]黄裳:《清代版刻一隅》,齐鲁书社,1992年,第140页。 [28](清)孔传铎等:《红萼轩词牌》顾彩红萼轩词牌序,清康熙刻本。 [29](清)孔传铎等:《红萼轩词牌》孔传鋕跋,清康熙刻本。 [30]同上。 [31]同上。 [32]黄裳:《清代版刻一隅》,齐鲁书社,1992年,第424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