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孔子世家谱》中的传承与凝聚

http://www.newdu.com 2022-11-11 孔子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王秀萍 贾茵 参加讨论

    家谱是我国传统文化形式之一,是传承历史、凝聚人心的重要载体。《孔子世家谱》主要记录了自孔子以来2500多年间,孔子后裔的名称字号、辈分、居住地、有无迁徙、任职情况、子嗣传承、个人成就等情况,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收录范围最广的一部氏族谱系。
    孔氏宗族,源自孔子,下及后裔,传承八十余世,绵衍二千余年,虽历代有外徙而失考者,但今存世可考可续者已逾百万,遍居全国各省、市、区,乃至世界各国,蕃衍可谓盛矣。《孔子世家谱》所载族人,昭穆分明,传承有序,溯流者穷源,振裘者提领;且以其延时之长,族系之明,纂辑之广,稽考之实,体例之备,保存之全,堪称世间谱牒之冠;不仅为孔氏族人寻宗、稽系、定位之依据,且亦为发扬传统文化,研究儒学与谱牒学之重要典籍。孔子博物馆藏不同版本的《孔子世家谱》为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清 康熙刻本《孔子世家谱》
    
    清 康熙刻本《孔子世家谱》 孔子博物馆藏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孔氏刻朱印本。开本:长 27.2 厘米,宽16.1厘米;板框:长21 厘米,宽 14.3 厘米;半叶 9行,行21字,白口,四周单边,单鱼尾。
    清孔毓圻(孔子第67代孙,袭封衍圣公)鉴定,孔尚任编,9 册。该版修谱凡例中指出“家谱标题旧曰孔氏族谱,与编氓家乘何异?昔太史公叙孔氏世次,特称曰孔子世家,素王之尊等于侯国,此家谱所托始也,今即以为名”,这正是《孔子世家谱》名称的由来,并一直沿用至今。
    民国刻本《孔子世家谱》
    
    民国刻本《孔子世家谱》孔子博物馆藏  
    民国《孔子世家谱》于1937年11月纂修完成,由孔德成(孔子第77代孙,袭封衍圣公)任总裁,参加编修人员60余人,历时7年而成。全谱325部,支谱 1813部,铅印。该谱设卷首,下分4集108卷。每部108卷154册。
    民国《孔子世家谱》是孔族历史上首次全国通谱,这次修谱有两个历史记录:一是自从清乾隆九年之后200年来的第一次大修,二是除收录主要的二十派六十户外,对于历代外迁的旁支也尽可能地收入,使《孔子世家谱》具有了全国性,是孔氏宗族历史上首次全国通谱。
    《孔子世家谱》2009年新谱  
    
    《孔子世家谱》2009年新谱 孔子博物馆藏  
    1998年,在国际儒学联合会的鼎力支持下,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成立,受孔子第七十七代嫡长孙孔德成先生的授权与委托,其堂弟孔德墉组织广大族人历10年完成了新家谱的编纂工作。200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孔子世家谱》编纂完成,全套共80册。
    这次修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孔氏首次续修,共搜集140多万孔子后裔资料,合民国谱所录后裔,新谱总人数约近200万。本次修谱跨越性别、民族与地域,第一次收录女性后裔、少数民族后裔、港澳台及海外孔子后裔,相对民国时期的“全国谱”而言,这是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全球谱”。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家族情感的维系对于中国传统社会的稳定有重要作用。《孔子世家谱》是社会上影响最广泛的家族谱牒,它不仅是孔氏家族繁衍传承的记录,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绵延赓续的一个侧影,是传播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孔子博物馆藏的不同版本《孔子世家谱》就在“诗礼传家”展厅展示,等你发现不同家谱的故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