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http://www.newdu.com 2022-11-11 《光明日报》 黎昕 参加讨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关系,立足新时代持续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表达。从历史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关联。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伦理,强调个人、家庭的命运与社会、国家、天下的命运紧密相连,要求每个人必须承担个人、社会与国家的多重责任。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时代精神。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君子喻于义”“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扶贫济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等,这些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思想和理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同层面都有着深刻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文化认同与价值观认同的丰厚土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决定了中国独特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才能被人们普遍理解和接受,才能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成为中国人民的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
    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迅速发展,各种思潮不断涌现,各种观念碰撞不断加剧,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持续加强对中国的价值观渗透。在此背景下,迫切需要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迫切需要加大政策支持,有效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大力传承和延续中华民族思想精髓、精神基因、文化血脉,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使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定自觉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秉持实践标准和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把握好“守”和“变”的关系,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做到古为今用,守正开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复古泥古,不简单否定,不断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方式,实现传统与现代、继承与超越、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在思想理论领域重点抓住传统文化的精髓,深入阐发中华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注重传统价值理念的丰富性、全面性和系统性,为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最广泛意义上形成普遍社会价值共识建立深厚文化基础。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阐释工作,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要深刻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厚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要深刻阐明中华文明是在与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的,着力构建有中国底蕴、中国特色的思想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载体的研究挖掘整理,加强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保护,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展示,打造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精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交流传播。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各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将其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坚持知行合一、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使之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面向全体教师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和家庭的基础作用,充分运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教化资源,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形成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创作生产一批高质量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文学、戏曲、影视作品,引导人们不断提升道德水准。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与新媒体、新技术融合,推进宣传教育平台载体、方式、手段的创新。要适应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教育平台,打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使传播路径更加多元。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公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度。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政策制定、价值引导、监督规范上积极作为,站在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建设的高度上谋划布局、配置资源,教育引导人们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切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打下更加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