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体现了对中华精神的理解与把握,提供了我们弘扬传统文化的遵循,对于我们把握大势,继续深入研究和细致挖掘是十分有益的指导。 首先,要把握文化的历史根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漫长历史文化的土壤,习近平总书记五年前提出的“四个讲清楚”,其核心要义就是如此。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中华民族有中华民族的传统,所以我们必须走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中华民族文化就像一棵生生不息的大树,它的主干就是孔孟儒学。在不同历史时期,它吸收着不同的文化养分,结出了不同的文明花果。 第二,要把握文化的当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要站位高、视野宽、格局大,就必须把握历史文化与今天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提炼和展示文化的当代价值,就是希望人们理解中国文化具有生命力的特性,准确理解中华文化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的时代意义。文化具有历史属性,也具有基因属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把人培养成为有爱心、有情怀、有担当、爱学习、求上进的君子,特别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自我修养和道德实践,是社会进步的伦理框架、经济发展的道德基础。 第三,要把握文化的世界意义。孔子是世界公认的与苏格拉底、柏拉图、释迦牟尼等齐名的伟大思想家。儒学与其他学说的“和而不同”、与时迁移和应物变化的长久生命力,还有坚持经世致用原则,不仅对中华民族不断延续起了重要作用,也对当今世界解决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要把握文化的人类问题。中国文化的突出特征,在于思考人性与人的价值,在于它具有显著的人文性特质。最基本的两个伦理框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两点:一个是人道,即孔子说的“仁”;第二个是孔子在人文规则历史中设立的第一个黄金法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儒家的理想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也是几千年来历代中国人的愿望与追求。人理解到自己属于一个单位,就会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社会的人,就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同样的道理,人们意识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就应当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遵守国际间的基本法则。(文章来源:《联合日报》 2018年8月28日 作者:杨朝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