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http://www.newdu.com 2022-11-11 山东画报 杨朝明 参加讨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特别强调了“人民立场”的重要性,他着重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正所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典出《大学》第十一章,原文“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大学》此语强调了“仪监于殷,峻命不易”的道理,乃是针对殷商兴衰的历史而发,阐述得到民众的支持就能得到政权,失去民众的支持就会失去政权,这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一致。
    《大学》所载的“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前面有一个“道”值得注意,所谓“道”就是一个价值体系,应该是一种信仰。《孔子家语》记孔子说:“夫道者,所以明德也;德者,所以尊道也。是以非德,道不尊;非道,德不明。”有了明确的“道”,就要坚守德性,明确德行,只有如此,才不至于失道误国。因此,要得到民众支持,执政者必须“先慎乎德”, 注重道德修养,敬德保民,修炼出一颗仁民爱民之心,从而赢得民众支持,进而有人、有土、有财、有用。 只有藏富于民,不与民争利,才能国泰民安。
    《大学》中的这句话是典型的民本主义思想的体现,这是中国传统的执政理念,也是施政者首先必须具备的道德理念。中国在夏朝时就认识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周文王临终时甚至不忘告诫,当年大舜能够成为一代“明王”,也在于其曾作为平民长期生活在民间,可以做到“不违于庶万姓之多欲”,了解和尊重民众。
    早期儒家特别重视以民为本,孔子在这方面的论述可以说系统而完备。例如,他主张管理国家的人要“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要有敬畏之心,有爱心,关心百姓;要关注民众的利益,要“养民也惠”“使民也义”“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为政者不但要“富民”“足民”,还要“教民”“取信于民”。《孔子家语》还记孔子说:“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而达诸民之情。既知其性,又习其情,然后民乃从命矣。”在孔子看来,为政治国要知民情、懂民性,从民众的实际出发,制定的政策才能得到民众的拥护。执政者想为民所想,急为民所急,民众自然会听从命令。孔子如此重视民众,反复思考民众的感受,是民为邦本的观念体现。
    孟子明确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从反面教材的分析入手,指出“得民心”与“得天下”的关系,他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如何“得民心”,孟子见解明确:“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得民心者得天下,关键在于获得民众的拥护和认同,民众喜欢就为他们聚积起来,民众厌恶就不要强加在他们身上。
    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政治思想的精华,对中国历代都有重要影响。习近平时刻注重关心人民的利益,要求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认为这是始终不竭的力量源泉。(来源:《山东画报》作者:杨朝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