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八德诠解丨俭有“四益”:德寿神气俱则奢靡危亡远

http://www.newdu.com 2022-11-11 中华传统八德诠解丛书— 宋立林 王晶 参加讨论
    编者按:国内首部以丛书形式诠释中华传统八德的通俗理论读物——《中华传统八德诠解丛书》,近日由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该丛书由著名学者、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曲阜师范大学中华礼乐文明研究所所长宋立林担纲主编,分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8册,共计70余万字,既立足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赋予八德新的时代内涵,对于提高广大读者特别是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坚定文化自信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现实针对性。本公众号将对丛书部分章节予以陆续刊载,以飨读者。
    贪官何以成为贪官?
    原因有很多,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其中主观的,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追求奢靡,由奢而贪,最终堕入万劫不复之境。奢侈、奢靡,害人不浅。古人对此早有深刻认识。《左传》就明示:“俭,德之共(通“洪”)也;侈,恶之大也。”战国思想家墨子说:“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唐代褚遂良认为:“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也。”
    其实,只有戒除了奢靡,才会减少贪腐。换句话说,只有生活节俭,才能为官廉洁。正如清人张圻在《答周仲和书》中所说:“居官之所恃者,在廉。其所以能廉者,在俭。”因此,我们说,俭是廉德的题中应有之义。
    俭则无贪淫之累,所谓无欲则刚;奢则渐起贪欲,贪心不足蛇吞象,必致无穷后患。因此,历史上的圣哲贤达,皆对俭德倍加推崇,而对奢靡深怀警惕。
    春秋时期的晏婴,历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以贤明、节俭闻名于世。司马迁称赞他说:“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意思是,用餐时不吃两种以上的肉,他的妻妾也不穿丝绸制的衣服。
    晏婴平时上朝,总是乘坐一辆劣马拉的破旧车子,有时甚至步行。景公觉得他乘坐的车马与他的身份太不相称了,便多次派人送去新车骏马,却都被他拒绝了。景公很不高兴,责问他为何不收。晏婴说:“您让我管理全国的官吏,我深感责任重大。平时,我反对奢侈浪费,要求他们节衣缩食,以减轻百姓的负担。我若乘坐好车好马,百官们便会上行下效,奢侈之风就会流毒四方。假如真的到了那个时候,恐怕就再也无法禁止了。”
    俭,作为中华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人们还进行了很多阐述。三国名相诸葛亮有名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宋代范仲淹在《家训》中也讲:“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为官者能够做到俭,往往就会成为清廉之官吏。清末名臣曾国藩曾经给他的弟弟曾国潢写过一副对联:
    俭以养廉,誉洽乡党;
    直而能忍,庆流子孙。
    联意是节俭寡欲可使人廉洁清明,自会受到乡邻的敬重和赞誉;正直诚恳而又节制性情,福祉就会遗留给子孙后代。而清人汪辉祖则直言不讳地说:“欲为清白吏,必自节用始。”
    而俭之为德,不仅可以养廉,而且益处多多。清人高拱京对于俭的益处、意义有一段深刻的论述。他说,俭有四个益处:人的贪念和淫逸,都是由奢侈而生,节俭则不会有贪念,更谈不上淫逸,所以说俭能养德,这是俭的第一大益处。人所能享受的福禄都是有定数的,如果浪费奢靡,寿命必然短促,而如果自我节制,养护珍摄,寿命自然长久,所以说俭能养寿,这是俭的第二大益处。纸醉金迷、锦衣玉食,使人意志消沉,而常食菜蔬,使人肠胃清洁,神清气爽,所以说俭能养神,这是俭的第三大益处。奢靡者为苟存,必然志气卑微、忍辱求生,而俭省节约就能让人无求于人、无愧于己,所以说俭能养气,这是俭的第四大益处。
    高拱京所归纳的“俭之四益”:俭可以养德、养寿、养神、养气,言语朴实,说得入情入理。
    然而,人毕竟有自然性的一面,在一定条件下,欲望会溢出规范之外,追逐奢靡,贪图享受。编纂《资治通鉴》、深悉历代兴亡的司马光曾深刻地指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摘自:《中华传统八德诠解丛书——廉德诠解》,杨朝明、宋立林主编,文章作者:宋立林 王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