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八德诠解丨“义者宜也”:循义而行人之正路

http://www.newdu.com 2022-11-11 《中华传统八德诠解丛书 崔海鹰 参加讨论

    编者按:国内首部以丛书形式诠释中华传统八德的通俗理论读物——《中华传统八德诠解丛书》,近日由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该丛书由著名学者、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曲阜师范大学中华礼乐文明研究所所长宋立林担纲主编,分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8册,共计70余万字,既立足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赋予八德新的时代内涵,对于提高广大读者特别是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坚定文化自信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现实针对性。本公众号将对丛书部分章节予以陆续刊载,以飨读者。
    
    义,是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生生不息的传统美德之一。
    “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资料图 图源网络)
    对古往今来的所有中国人而言,义,都是一个极为熟悉的字眼儿:它不仅连结着一个个感动人心的故事,更凝聚着历代圣贤的谆谆教诲;它不仅意味着一腔热血,更承载着正义与担当。义有如信念之根,深植于每个人的内心最深处。
    两千多年前,当孟子带着一群弟子,风尘仆仆地赶到魏国大梁时,满怀期待的梁惠王开口便问:“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却回答道:“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何为仁义?仁者,爱人。义者,宜也,代表着应然、责任乃至正义。与此相对,利,则往往意味着欲望、自私乃至邪辟。在孟子看来,无论为政者治国安民抑或普通人立身处世,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实际都可以归结为义、利之辨:崇正尚义、怀仁行义则必前途远大,利欲熏心、见利忘义则必昏聩颠覆。
    于是,在那个“逐于智谋,争于气力”的战国乱世,孟子反而给雄心勃勃的梁惠王指出一条仁义治国之路。对此,梁惠王大概难以接受,甚至可能会腹诽孟子的“迂阔”。然而,半个多世纪之后,秦帝国大厦的轰然崩塌,就从反面印证了孟子的远见卓识。这个用无数铁血锻造的庞大帝国,竟然只存在了十几年就二世而亡,怎不令人感叹!其根本原因,早被汉初思想家一语道破:“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也就是说,仁义畅行,则国家安康、人民幸福;反之,则“多行不义必自毙”。
       孔曰仁,孟曰义。”仁义之道,是中国伦理道德的核心,堪称立身处世、治国理政的至德要义。“以仁安人,以义正我。”如果说,“天下归仁”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理想社会;那么,“义以为上”则是实现这一理想的大道坦途。因此,古圣先贤相率以仁义劝导世人,志士仁人也都居仁由义,躬行不怠。
    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些“中国的脊梁”身上,无不闪烁着义的光辉,照亮着中华民族前进的道路。
    孟夫子说:“义,人之正路也。”是的,古往今来,无论个人的发展、家族的昌隆,以至国家的繁荣、社会的和谐、人民的幸福,都必须认准一条大道——
    循义而行!(摘自:《中华传统八德诠解丛书——义德诠解》,杨朝明、宋立林主编,文章作者:崔海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