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于孔子,我心存敬仰,同时也专注于儒家文化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梦想着能够沿着孔子的足迹进行一次朝圣之旅。2012年夏天,这个梦想终于按计划开始实施了。7月20日,在哈尔滨文庙大成殿前,“梅庆吉朝圣之旅”启程仪式隆重举行。7月22日晨5:00出发,开始踏上旅途,9月24日下午回到哈尔滨火车站,历时65天,行程以山东、河南为主,经行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河南、山西、湖北、安徽等11个省市,行程14000多公里,到过的市级城市27座,县城34座,乡镇29个,村庄114个,爬过的大小山峰30座,拍摄的照片14000多张。 两个多月来,我和刘丕羽追随着孔子及其弟子的足迹,一路上马不停蹄,晓行夜宿,走过了高速公路那样的坦途,走过国道、省道以及县道乡道等还算不错的道路,也走过崎岖不平、泥泞难行的土路;走过车水马龙、人声鼎沸、高楼林立的城市,也走过十分偏僻、贫穷落后的乡村;爬过泰山、蒙山之类被充分开发过的旅游名山,也爬过人迹罕至、没有道路、充满艰险的荒山野岭。 走在孔子曾经走过的路上,我们仿佛看到了孔子一行坐在马车上,风尘仆仆,行走在尘土飞扬的古老的道路上。我们仿佛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之中,与他们一路前行。近距离地感受到了他们的举手投足,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的喜怒哀乐,孔子仿佛就坐在我们面前讲学,正坐在我们对面弹琴…… 孔子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路上,三十多岁曾入周问礼、去鲁适齐、到郯子国问官制,54岁以后开始周游列国,长达14年之久。他的思想、学说、理论以及政治主张,也正是在路上得以传播的。所以,要想更深入地学习、掌握、体会、了解孔子及其思想,最好的办法就是跟着他周游列国。所以,我经过多年的准备,终于踏上了尊孔之旅的行程。走出去的时候,头脑里装着的都是些未知数,回来的时候,头脑里装满了感叹号。这一行程,是儒家文化的大课堂,是历史知识的图书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精神家园。经历此行,我们的知识得到了丰富,精神受到了洗礼,思想境界得到了提升。真正应了古人那句话:“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一、近距离感受孔子 目前,世界上孔庙的数量与供奉释迦牟尼的佛寺、供奉基督的教堂、供奉真主的清真寺不相上下。走进孔庙,由万仞宫墙开始,经由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寝殿、东西配殿,有的还有东路和西路,形成了气势恢宏的建筑群。供奉在大成殿里的孔子,更是庄严肃穆,让人肃然起敬而顶礼膜拜。但现实中的孔子却与之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他是在艰难困苦中度过了童年,在彷徨求索中度过了青年,在四处碰壁中度过了中年,在悲哀凄凉中度过了晚年。所以有人说“去圣方为真孔子”,这话很有道理。我国古代就有“真孔子”和“假孔子”之分,他们认为,大成殿里供奉的是假孔子,现实生活中的才是真孔子。我们这次的尊孔之旅,就近距离地、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一个鲜活真实的孔子。 被奉为至圣先师的孔子,被供奉在大成殿受人们顶礼膜拜的孔子,传说出生在一个冰冷的山洞里。其母颜征在怀孕之后,其父叔梁纥带着她多次到尼山祈祷,希望尼山之神能送给他们一个男孩。这一天他们又来到尼山,祈祷后下山,颜征在感到胎动,便来到山下的一个山洞,后来被称为圣人的孔子于是降生在这里。站在夫子洞前,遥想当年孔子降生的情景,谁都会受到强烈的震撼,当一个一丝不挂的孩子出生在这个冰冷的山洞里时,那凄凉的哭声回荡在荒凉的山谷里,该是一种什么情景,恐怕谁都能想像得出来,那哭声,一定比一般的孩子多了几分苦涩。传说,当时颜征在下山的时候,流了很多的血,把那面山坡都染红了,人们便把那面山坡叫红草坡,至今如此。 曲阜尼山夫子洞 从尼山到叔梁纥居住的鲁源村,现在有一条柏油马路,我们开车还走了10多分钟,试想一下他们当时是怎么回的家。即便那天他们赶着车来,一路的颠簸也够孔母受的。如果没有带车,那就更惨了。 鲁源村古称昌平乡,孔父叔梁纥因立过两次战功,被封为陬邑大夫,居住在陬邑昌平乡,是孔子三岁以前生活的地方。孔子三岁丧父,颜征在便带着年幼的孔子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曲阜,开始了含辛茹苦的生活。孔母终因积劳成疾,在孔子17岁那年离开了人世。从此孔子只身一人走上了苦难的人生旅途。 孔子18岁娶妻,19岁生子。20岁到50岁之间,是他博览群书、确立和完善思想理论体系、收徒讲学时期。这期间,他向东南去过郯子国,向西去过洛阳,向东去过齐国的都城临淄。50岁任中都宰,开始走上仕途。一年以后,被提升为小司空,接着升任大司寇。在大司寇任上,主要做了三件事:上任七天诛少正卯、夹谷会盟和堕三都。夹谷会盟是孔子政治生涯中最为辉煌的一页。他在谈判桌上据理力争,挫败齐国,齐国不得已归还了原来侵占的鲁国的三块土地。如今泰安市城东有个村子叫谢过城,就是齐国归还的土地。谢过,即表示道歉的意思。 齐鲁夹谷会盟处——山东省莱芜市牛泉镇绿凡崖村 因堕三都触怒了权贵,再加上齐国的挑拨,孔子便离开鲁国,开始了长达14年的周游列国。在这14年里,孔子到过卫、曹、宋、郑、陈、蔡、楚等国。其中在卫国进进出出近8年的时间,在陈国大约三年左右的时间,其他地方都是一走一过。我们跟随孔子周游列国,近距离地感受到了孔子周游列国的艰辛,四处碰壁的郁闷。 孔子周游列国的第一站是卫国,都城在现在的河南濮阳。应该说卫灵公给了孔子很高的礼遇,但他并不想让孔子参与政事,只是想博个尊贤的好名声。这不是孔子所需要的,所以他在卫国待了10个月,便决定离开卫国南行,结果在匡和蒲(长垣)被围,无奈又回到了卫国。不久,他打算投奔晋国的赵简子,可到了黄河边上,听到赵简子杀了窦鸣犊和舜华两位贤臣,他觉得此人不是理想的合作的人物,就又回到卫国。终因“丑次同车”和“灵公问阵”,孔子才最后下定决心离开卫国,前往曹国。曹国国君没有理他,他又来到他的祖籍宋国。在宋国(商丘)的一棵檀树下(商丘文雅台)讲学,险些被司马桓推所害,便微服过宋。与弟子离散,他只身一人跑到郑国,站在东门旁(郑韩故城东门),被当地人说成是惶惶如丧家之犬。离开郑国前往陈国,在陈蔡之间(厄台,上蔡蔡沟镇)又被吴国的兵包围,七天没有吃饭,有的人被饿得站不起来。在互乡又遭到了村民的刁难,孔子说了“互乡人难与言”的话。到达叶县遇上大雨,车陷进泥里,在村民的帮助下才把车拉出来。后来这个村子便取名泥车(泥车村)。 当时楚昭王本想任用孔子,后遭到令尹子西的反对而作罢。这时摆在孔子面前的唯一希望就是叶公沈诸梁。他来到叶地,与叶公有过多次接触,最终因政见不和而没有合作成功,孔子只好北返,又回到卫国,然后回到鲁国。看了这些与孔子周游列国有关的地方,仿佛看到了孔子一行在凄风苦雨中艰难地行走的情景。尽管行程极端艰苦,但孔子仍然充满着乐观主义精神,所到之处弦歌不辍(淮阳弦歌台)。同时孔子把讲堂放在了路上,走到哪讲到哪。我这一路看了多处孔子晒书台和讲学处(上蔡孔子晒书台,长垣学堂岗圣庙)。这一路上,孔子除了寻找国君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之外,我认为他还有另外两个任务,一是为写《春秋》收集素材,二是收集民歌,为编辑整理《诗经》做准备。 二、重新梳理孔子的行走路线 以前人们曾绘过孔子的行走路线,大致为西去洛阳,东到临淄,周游列国南到信阳。其实,这个路线图是很不完善的,还有一些孔子的行迹没有囊括进去,我这次沿着孔子的足迹,除了走孔子被公认的路线以外,我还去了一些有争议,甚至不被认同的地方。在那里我们看到了丰富的孔子文化遗存,我觉得对于这些不能视而不见,完全予以否定恐怕也不是科学的态度,我想重新绘制一张孔子行迹图,标上孔子可能到过的地方,供人们参考。 1.山东郯城。《说苑•尊贤》记载了“孔子之郯”这件事,何新《孔子年谱》把孔子之郯时间系于31岁,鲁昭公二十一年(前521)。孔子在郯子国都城北,“遭程子(程琰)于途,倾盖而语终日”。孔子在郯期间,郯子曾陪同孔子到望海楼望海。现在郯城的望海楼山下还立有“孔子登临处”碑一通,郯城北有孔子与程子见面的倾盖亭。当时连云港属郯子国,孔子之郯期间曾到过连云港,并站在一座小山上望海,此山因而名之曰孔望山,山上有孔子和弟子望海群雕。 2.山西晋城。在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晋庙铺镇有个拦车村,立有“项橐拦车处”碑。有记载说,孔子入晋,于此遇见在路中建城堡的七岁儿童项橐,有了关于城让车还是车让城的讨论,孔子等人只好绕城而过。至天井关,听说赵简子杀了窦鸣犊和舜华两位贤人,至此回车,现在天井关有回车岭,岭上曾建有孔庙,也称回车庙,毁于日寇之手,现在这里立有“孔子回车之辙”碑,其车辙的遗迹还在。地方志对此也有记载。 3.湖北新洲。有记载说,子路曾于湖北新洲旧关问津,现在那里有许多孔子文化遗存。那里有条小河,因子路问津而名之曰孔子河,河边的村子名之曰孔子河村,河边有座小山,名之曰孔子山,山腰有座书院,名之曰问津书院。那里还孔子坐石、孔叹桥、洗墨池、弦歌里、长沮冲、桀溺畈、颜子港等遗迹。书院内有明代“孔子使子路问津处”石碑一通。明弘治《黄州府志》也有记载:“子路问津处在县北九十里,旧有孔夫子庙,后人拙地得石碣,有‘子路问津处’五字,遂建问津书院。” 问津书院前的孔子河 4.安徽萧县。在萧县东南有著名的旅游景区皇藏峪,其中天门山是其中的一部分。天门山中以天门寺最为有名,在天门山山顶,有许多孔子遗迹,如孔子洗砚池、孔子研墨处、孔子晒书场、孔子藏书洞等遗迹。山上还圣场寺遗址,亦称二圣寺,现已坍塌。我在乱石堆中发现一块石碑,上面隐约可见孔子“微服过宋”,在这里“留有晒书洗砚遗迹”等字样。 安徽省萧县天门山上的孔子砚墨池 三、寻访了《论语》中部分语录产生的地方 《论语》是由一条条语录组成的,每一条语录都应该有一个产生的背景和环境,但由于年代久远,大多数语录已经无法确定其产生的地点。所以有些《论语》译注对一些叫不准的地方或不注或望文生义。我们这次重走孔子路,亲自考察了一些《论语》中语录产生的地方,可以弥补历来《论语》译注中的谬误与不足。 1.达巷党。《论语•子罕》:“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关于达巷党,朱熹集注:“达巷,党名,其人姓名不传。”杨伯峻认为:“‘巷党’两个字为一词,‘里巷’的意思。”其实达巷党是一个地名,就在现在的山东省兖州市旧关村。在兖州,我找到了旧关村的村碑,碑阴有关于旧关村的简介:“此处原称达巷党,历史悠久。孔子为中都宰,曾往来憇息于此。又为仲尼师项橐处。南北朝时,充州治瑕丘城,由古城移今址,此处为西关。明初城南扩,西关南移,此始称旧关。”现在兖州市里还有一条小街叫达巷党街。村中原有一高台,为孔子讲学的地方,名讲礼台,台下原有“达巷党人里”碑一通,后不知去向。 2.周八士。《论语•微子》:“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关于此八士,多数人认为其生平事迹已不可考,《汉书•古今人表》及贾逵说是文王时人﹐郑玄说是成王时人﹐刘向﹑马融说是宣王时人;清朱右曾《逸周书集训校释》认为是武王时人。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一书中说:“对这八个人的历史,我们保存的资料不太多,暂且到此打住。”其实这八士的事迹并非不可考,他们的故里就在现在的河南省襄城县汾陈乡台官李村。因八士埋葬在村北的高岗上,所以名之曰八士岗,现在岗上还保留着一座八士墓。在附近的半坡店村小学院里,有一通“周八士故里”碑。在村民李右名家里,还有一通周八士神位碑,碑上有周八士的全部名称。 3.仪封人请见处。《论语•八佾》:“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关于仪封,所有的《论语》译注都未注出具体地点,只是笼统地说:“仪:地名。封人:春秋时镇守边疆的官员。”其实仪封人请见是有具体地点的,就在现在的河南省兰考县仪封乡,现在那里建有封人请见夫子处文化园,路边有巨大的“封人请见孔子处” 碑,有很高的孔子塑像,有封人请见亭,有请见书院等纪念设施。 河南省兰考县仪封乡“封人请见夫子处” 4.子路问津处。《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现在通行的《论语》译注本,基本不注子路问津的地点,我这次考察发现,在山东、河南、湖北一带,关于子路问津处,归纳起来有8种说法,我这次重走孔子路去过四处,即河南叶县的问村,河南罗山县的子路镇,湖北新洲的问津书院,新蔡的关津。至于哪一说最接近子路问津处,现在还很难确定。 此外,我还到过一些《论语》中语录产生的地方。比如河南省商水县固墙镇,就是孔子说“互乡人难与言”的地方;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归村,就是孔子说“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吾不知何以裁之”的;河南省叶县尤潦村,是荷蓧丈人讽刺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地方;孔子在卫击磬处,就在现在的河南省卫辉市,等等。 四、感动于孔子过化之处的纯朴民风 在这两个月的行程中,我们几乎每天都处在感动之中,结束行程回来之后,仍长时间处在感动之中,那一桩桩一件件感人的事迹,不断浮现于我的脑际,每当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都禁不住热泪盈眶。可以说,我们是在沿途人民的帮助、呵护、爱戴下完成尊孔之旅的,这也是我们此行的一笔重要收获。沿途我们遇到的无论是农民、工人、机关干部、企业老总,还是专家学者,都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那些让我们感动的人物,我们是不会忘记的。 1.忘不了在曲阜受到的热情接待。 我们到达曲阜之后,受到了曲阜旅游局的热情接待,当晚就为我们接风洗尘。让我想不到的是,孔德平局长亲自作陪,其他两位副局长也前来敬酒。此外,他们还与所有我们要去的旅游景点打过招呼,同时每天都派一名导游陪同我们。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赠送给了我们许多重要的图书,还设宴招待我们,同时还把著名孔子研究专家骆承烈介绍给了我们。在骆老家见面之后,骆老顾不得寒喧,就把河南孔子研究会会长孔岩的电话给了我们,让我们到河南去找他,还让汶上县一位作者写的《中都春秋》寄给我们。一位名气中外的大学者,就是这样为我们做实实在在的事。我们离开曲阜之后,孔德铭先生还写了篇《知名传统文化学者梅庆吉到曲阜开展系列活动》的报道。 2.忘不了巨野县陈胡庄村民给予的无私帮助。 我们从嘉祥去巨野,一路上大雨滂沱。在去巨野麒麟台的土路上,车被误在了荒郊野外,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我和丕羽使尽了浑身解数也没把车弄出来。面对着茫茫原野,我俩才真的感受到了无奈与无助。丕羽去村里请来三个村民,费了很大劲才帮我们把车拉了出来。我们想给点钱让他们买盒烟,也算表示我们的感谢。可他们死活不要,也不让我们车送。经询问才知道,这三个人一位是村长,一位是小学校长,另一位就是看麒麟台的人。当我看着他们卷着裤腿,扛着铁锹,踏着泥泞的路往回走的时候,我的眼泪顿时就流了下来。多么好的人啊! 3.忘不了河南叶县原文化局长给我们当向导。 我们到达叶县,拜访了原文化局长李元芝,请他给我们当向导,他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我们的要求,一直陪了我们两天。他带着我们跋山涉水,寻找了多处与孔子有关的历史遗迹。遇到难走的荒山野岭,他总是走在前面,披荆斩棘为我们开路,而且还给我们安排一日三餐。同时还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我们需要的资料。 4.忘不了放城镇的那顿午饭。 山东省新泰市放城镇是孔子弟子林放的故里,我们去放城,就是寻找有关林放的历史遗迹。现在在放城,关于林放已经成了记忆,基本没有任何纪念设施,但有一个人却给我们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象,他就是靳顺和。应该说我们跟靳顺和连一面之交都谈不上。当时我们在放城镇政府办公室了解林放的事情,从外面走进一个人来,讲了一些他所知道的关于林放的事情,说完就走出去了。当我们准备离开放城的时候,他来电话请我们吃饭。他说,我们放城是个穷地方,像你们这样真正的文化人很少到这里来,我被你们的行为所感动,想要跟你们交个朋友,请你们吃顿饭,不知能否赏光。语言朴实诚恳,但字字有声,让人无法拒绝。 5.忘不了临沂市兰山区闵家寨村老人的那片深情。 闵家寨村是孔子弟子闵子骞后人居住的地方,村里有闵子骞祠,我们是为看闵子骞祠而来。我们进村的时候正下着雨,闵子骞祠锁着门,我们向一位老人说明来意,他领着我们从另一个门进了祠堂,经了解得知他就是闵子骞的后人,名叫闵繁林,今年71岁。我们准备离开的时候,雨下的更大了,他把我们送到车上,自己却站在雨地里,一直看着我们的车离去,并且在喊:“老梅,再来!”要知道他后退两步就可到门洞里去,可他没有。现在每当想起那位老人站在雨地里看我们离去的情景,我都会止不住泪流满面。 像这样感人的事迹,人的一生能遇到一件两件,就会让人感激不尽,刻骨铭心,可我们走在尊孔的路上,几乎天天都能遇到。所以我说,我们是在感动中度过的两个月。因为这是孔子过化的地方,是孔子精神感染过的地方,也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最为丰富的地方。(原载:《孔子文化季刊》总第11期 作者:梅庆吉,北方文艺出版社编审,一级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