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八德诠解(十)丨于公忠于职守于私忠人之事

http://www.newdu.com 2022-11-11 中华传统八德诠解丛书— 刘厚琴 参加讨论
    编者按:国内首部以丛书形式诠释中华传统八德的通俗理论读物——《中华传统八德诠解丛书》,近日由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该丛书由著名学者、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曲阜师范大学中华礼乐文明研究所所长宋立林担纲主编,分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8册,共计70余万字,既立足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赋予八德新的时代内涵,对于提高广大读者特别是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坚定文化自信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现实针对性。本公众号将对丛书部分章节予以陆续刊载,以飨读者。
    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最关注的无非两件事:做人和做事。从忠德的角度讲,做人要赤诚无私,做事则要忠正公道。
    
    尽忠职守(资料图 图源网络)
    赤诚无私,忠于职守
    孔子在回答弟子问为政时,曾提出“居之无倦,行之以忠”的要求。为政要尽心尽责,毫不懈怠,忠于职守。其实,“行之以忠”何止于为政呢?我们做任何事都需要这种忠于职守的精神。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从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到张骞出使西域不辱使命;再 从张巡浴血守睢阳,到关天培誓死御外侮,历史上这种具有高度责任心,能够忠于职守的人俯仰皆是。
    
    张骞出使西域(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东汉初年,恢复西域都护府不久,匈奴数万铁骑再次犯境。耿恭率几百人守疏勒城,被围城数月,城内兵寡粮绝。耿恭誓死坚守,多次击退匈奴进攻。匈奴单于无奈只得劝降,许诺如果投降,就封他为“白屋王”,还赐给他女子为妻。耿恭不为所动,亲手杀死使节。单于大怒,增兵围城,但却始终无法破城。后来汉军接应,耿恭撤到玉门关,此时仅剩13人。《后汉书》赞誉其“义重于生,以至是乎”!
    这种忠于职守的精神,作为中国人所崇尚的信条,延续至今。正是靠着这种精神,中华民族才能历经劫难而岿然屹立,并不断走向新的辉煌。
    2012年,一位普通的客车司机以尽忠尽职的职业道德感动了全中国,他就是被称赞为“最美司机”的吴斌。吴斌是杭州长运客运二公司的快客司机。5月29日中午,他驾驶着大型客车从无锡返回杭州。途中一块大铁片突然从天而降,在击碎挡风玻璃后,砸向吴斌的腹部和手臂。监控录像显示:在被击中的一瞬间,吴斌本能地用右手捂了一下腹部。但他没有紧急刹车或猛打方向盘,而是在76秒的时间里强忍剧痛,缓缓减速,缓缓停下,然后拉上手刹、打开双闪灯,打开车门。24位乘客因此得救,而吴斌却因伤势过重,失去了年仅48岁的生命。吴斌只是一个平凡的“小人物”,却能在危急时刻向人们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他在突发变故面前所做的,更多的是一种本能反应,但这种本能,源自平日的职业操练。千万个普通人,如果都能在点点滴滴中干好自己的工作,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哪怕是最简单的不断重复的动作和规范,整个社会也就会增加一些正能量.
    
    杭州市民自发送别“最美司机”吴斌(资料图 图源网络)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尽忠”还有另外一层含义,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在工作的职责之外,别人托付的事情,我们也应该秉承忠德,尽心尽力地完成。曾子所谓“三省”之一就是“为人谋而不忠乎”,替人家办事如果不能尽心尽力,是有亏于德行的。
    “冬梅践言”的故事就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典范。冬梅是明代许世达家的丫环,她13岁时,主人就去世了。当时,主人的儿子许植还未满周岁。许妻也身患重病,临终时对冬梅说:“我们夫妻留下这个孩子,没有可以托付的人了,怎么办呢?”冬梅听后倍感痛心,哭道:“万一不幸主母去世,我情愿留在此地,抚养小主人长大,终身不嫁。”果然,女主人去世后,冬梅含辛茹苦,尽心尽力抚养着小主人。许家族人为贪图财产,想让冬梅出嫁,再杀许植。冬梅识破了他们的阴谋。于是,在出嫁那天,她带许植,一同上了轿子,路过一户姓汪的人家,冬梅骗抬轿者说:“我从前在这家寄存了几件首饰,现在要向他索还。”于是下轿来到汪家,哭诉了自己的不幸。汪姓人家将她留在家中,又去责问逼冬梅出嫁的人,拆穿了其阴谋。从此,冬梅全力抚养许植,待他长大后,给他娶亲,帮他抚养孩子,自己却终身未嫁。冬梅就这样用自己的坚韧不拔、智慧和勇敢,完成了主人的重托。
    
    冬梅践言(资料图 图源网络)
    接受了别人的托付,就应把完成托付当作一种责任、一种使命,这就需要人们有积极的态度和全身心的投入。一个人如果做到了“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即使其地位卑微,也必定会赢得人们的敬重。
    如果说忠于职守属于分内之事,那么,受人之托则往往多为口头承诺,甚至连口头承诺也不曾有。这种“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既非职责所在,又无外在契约之约束,完全来自于内在德性的力量。这一层面的忠德,显然更加可贵。这些实践心诺、不负所托的故事,直到今天依然给我们以强烈的震撼。(摘自:《中华传统八德诠解丛书——忠德诠解》,杨朝明、宋立林主编,文章作者:刘厚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