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地区关于恢复身份证“民族”一栏的争论 作者:刘显忠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欧亚所研究员,历史学博士) 来源:《原道》第24辑,陈明 朱汉民主编,东方出版社2014年出版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二月初二日乙酉 耶稣2017年2月27日 摘要:近年来国内出现了关于取消身份证“民族”栏的争论。实际上不只中国有这方面的争论,前苏联地区的一些国家,在苏联解体后取消了身份证上的“民族”栏后,近年来也出现了关于恢复身份证上“民族”栏的争论。本文试就这方面的情况进行介绍,以供研究者参考。 关键词:前苏联地区;身份证;民族;争议 一、俄罗斯身份证内容的变化 当今俄罗斯证明公民身份的主要证件——公民身份证是从苏联的公民身份证[i]发展而来的。苏联从1932年开始实行身份证制,但当时身份证的发放范围极为有限。1974年8月28日苏联部长会议批准了身份证制条例。该条例保证身份证制覆盖除军人以外的国家所有年满16周岁的公民。1975年1月1日前的身份证主要有这样一些需要持有者填写的栏目有:姓名及父称、出生时间及地点、民族、社会地位、是否服过兵役、发证机关、根据何种证件发给的身份证等。1975年后的身份证,“社会地位”一栏取消,主要有这样几栏:姓、名字、父称、出生年月日、出生地点、民族、发证机关等要填写的栏目。现在俄罗斯联邦有人呼吁恢复身份证的“第五栏”实际上就是指恢复身份证上的“民族”一栏。当然这里所说的“第五栏”并不是说身份证上的第五栏就是“民族”一栏。因为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1975年前“民族”是第三栏,1975年后的身份证上,“民族”是第六栏。“第五栏”在现在的俄罗斯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民族栏”的同一语,因为在苏联时期的标准表格中“民族”都是在第五栏。 从俄国身份证的历史来看,在身份证件上标明“民族”,是从俄国历史的苏联时期开始的,1917年前,俄罗斯帝国居民的身份证明中没有“民族”一栏。当时证明民族属性的是宗教信仰和出生及婚丧登记册上登录的信息。苏联时期在身份证及其他证明身份的文件中标明民族带有强制性。民族属性由16岁的公民为自己确定,在领取身份证时通过选取父亲或母亲的民族属性来确定。通常都按父亲来选择民族属性,也按父亲来确定未满16岁的孩子的民族。但是,如果父母的一方的民族属性是“有问题的”(比如,犹太人、德意志族人、波兰族人、克里米亚鞑靼族人等),那么这个人就为自己选择父母中的另一方的更易于被接受的民族属性(俄罗斯族人、乌克兰族人、白俄罗斯族人等)。而且,只能从居住在苏联境内的官方承认的民族中选取民族属性。有些民族的存在(比如亚述人)苏联国家是不承认的。苏联时期有很多证据证明,在证件中有民族属性的信息,容易在上大学、录用工作、考研究生、晋升、奖励、出国等方面直到按民族特征进行强迁,歧视某些少数民族(民族边区的非冠名民族,而在苏联境内,非冠名民族的代表有犹太人、德意志族人、克里木鞑靼族人等)。 苏联解体后,1997年7月8日俄罗斯联邦政府通过了《关于批准俄罗斯联邦公民身份证条例、俄罗斯联邦公民身份证表格样式和表格说明》的№ 828决议。[ii]根据该决议,在新的身份证中取消了“民族”栏。2005年旧式身份证换新的改革结束。在新式身份证中没有“民族”一栏,这是它与旧身份证的根本区别。取消身份证中的“民族栏”属性的规定,也主要是出于消除歧视的考虑。俄罗斯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精英研究中心主任奥莉加·克雷施塔诺夫斯卡娅在就此问题接受采访时指出:“主要原因是反犹主义。这对其他民族涉及的不多,涉及的主要是犹太人。因为早在斯大林晚年及他去世后马上就推行反犹政策,很多人因是犹太人而不被录用工作;由于这个赫赫有名的第五栏而无法上大学,当然,很多人只是由于这种对有些人的歧视政策而感到痛苦。”[iii]该作者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实际这一栏不仅在战后的反犹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战前的镇压及强迁少数民族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苏联虽法律上规定各民族权利平等,在实际上也尽力要实现民族平等,但苏联的等级制民族国家结构,不但从制度上确立了各民族的不平等,而且极易滋生民族主义。苏联有100多个大小民族,只有15个有自己的加盟共和国,一些民族有权在加盟共和国内建立自己的自治共和国,而其他民族没有自治权。“命名”民族在自己的境内在政治、经济、社会、民族文化发展方面与其他民族群体相比是拥有一定的优势的。取消这一栏也是官方避免按民族名称表硬性划分公民等级的一个举措。 二、俄罗斯联邦关于身份证第五栏的争论 1997年取消身份证中的“民族”一栏及后来又以非强制的方式实行,引起了激烈的政治争论。2000年巴什基尔的代表提出恢复在身份证上指明民族的要求,两年后鞑靼斯坦的代表也提出了类似的动议(而且如今这一栏已经以身份证插页的形式在鞑靼斯坦实行)。2010年俄罗斯联邦宪法法院做出决定,在身份证中不设“民族”一栏与基本法不矛盾。2011年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的代表提出了恢复身份证中的“民族”一栏的动议,要求只根据身份证持有者的意愿填写这一栏, 使对这个问题的争论进一步升温。此后,俄共几乎每年都向国家杜马提交这一法案,但一直没有通过。 当然,俄共的这一要求在其他政治力量中也有拥护者。在民族地区,现在布里雅特人们也开始提出这种要求。国家杜马“统一俄罗斯党”代表、总统民族关系委员会成员阿列克谢·茹拉夫廖夫支持恢复“第五栏”思想。他说:“问任何一位车臣人:他是谁?他都会说:‘我是车臣人。’我可以说,我是俄罗斯人。为什么我要羞于这个。我们是统一的政治民族和俄罗斯统一的民族。”他进一步指出,想把自己的民族属性写入身份证的人应当享有这个权利。“我不认为这有任何问题。”他认为:“我们是统一的民族,这应当坚持。如果有什么分离主义的东西,应当坚决杜绝,但自己民族的认同——这是正常现象。”[iv]反非法移民运动的前领导人、“俄罗斯人”运动的领袖亚历山大·别洛夫(波特金)也支持这种主张。他在接受《观点报》采访时指出:“这种要求早就成熟了。在俄罗斯联邦的一些地区,尤其是在鞑靼斯坦,这一栏已经以身份证插页的形式存在了。公民有根据意愿自由指明自己民族属性的宪法权利。但不知为什么它在身份证这一主要文件中却不实行。”[v]世界俄罗斯人民会议叶卡捷琳堡分会主席、“俄罗斯地区”慈善委员会成员谢尔盖·皮萨列夫也表示他个人支持把“民族”一栏纳入身份证。他认为,俄罗斯在重复苏联的历史。俄罗斯境内的民族共和国更喜欢认定命名民族的人为自己的领导人,而不只是“俄国人”。大家都知道,在车臣共和国应当有车臣族的总统,在鞑靼斯坦应当有鞑靼族人的总统等。因此,俄罗斯境内的民族共同体获得了特惠,而俄罗斯族人与他们相比没有任何特权。而且:我们都被称为“俄国人”,但是,比如说,巴什基尔人或达吉斯坦人并没有因此不再是巴什基尔人或达吉斯坦人,而俄罗斯族人却消失了。他指出:“特殊地位以及任何特权,俄罗斯族人都不需要。必须要权利平等。如果俄罗斯族人想要推荐自己的车臣或印古什首脑候选人,那么他就会因民族属性而被拒绝,不分析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在俄罗斯有俄罗斯族人才能成为其领导人的城市或地区吗?”[vi] 不过,这种要求遭到了很多人权人士及学者的反对。俄罗斯联邦人权全权代表弗拉基米尔·卢金认为恢复身份证民族一栏是有害的:“这是很危险的事。我反对。”[vii]总统人权委员会主席米哈伊尔·费多托夫认为共产党人的议案没有意义。根据俄罗斯联邦宪法第26条第1款规定,每个人都享有确定和指明自己的民族属性的权利。任何人都不能被强制确定和指明自己的民族属性。他据此指出:“根据宪法任何人都不能被强制指明自己的民族属性。如果我们在身份证上设‘民族’一栏,这一栏又是必填的,那这将与宪法相矛盾。如果这一栏不是必填的,那么谁还需要它?”[viii]国家杜马委员会的成员认为共产党人的法案中有大量内容上和法律—技术上的缺陷。联邦移民局的领导人康斯坦丁·罗莫达诺夫斯基也认为,恢复身份证中的“民族”一栏是后退到过去的苏联。“我们生活在当今多民族的俄罗斯。苏联时代的某些残余的出现是后退。”[ix]而“争取人权”运动的领导人列夫·波诺马廖夫称俄共的动议是很危险的。“突出民族问题无助于保存国家完整性问题的解决,只能妨碍保存国家完整性问题的解决。”[x]政治学家鲁斯兰·艾辛在接受《观点报》采访时谈的更为谨慎。他不排除,在身份证中标明自己的民族有可能成为分离主义的发源地。他指出:“这有可能成为潜在的温床。但这不可能成为某种非一体化进程的现实推动力。比如,在联邦制的国家:美国、瑞士——那里各个邦的法律是各不相同的。而我们这里,我们是绝对的统一,尽管就地理地带和民族地带来看,国家是多民族的、非常不同的。”[xi]俄罗斯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精英研究中心主任奥莉加·克雷施塔诺夫斯卡娅认为,“如果恢复这一栏,问题不会解决。这是千百万问题中的一个,即人们想强化自己的民族认同。”她担心这样会导致驱赶俄罗斯人,开始按民族原则进行清洗,最后是分离的后果。[xii]俄罗斯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历史学家季什科夫是取消身份证中“民族”栏的积极支持者。他认为,在身份证上注明民族属性,是相当有害的,是“按民族特征歧视公民的象征”。“按民族特征将公民硬性分成几个登记,并记录在身份证上,将导致国家统一感和对国家政权忠诚的减弱,为可能出现的歧视和国内冲突创造条件。”取消身份证上的“民族”栏并不意味着国家不愿意承担保持俄罗斯人口文化多样性的责任和尊重各民族的特殊权利,也不意味着废除民族成分,主要是为避免歧视。针对一些政治家要求恢复身份证上的“民族”栏的要求,季什科夫认为,与其说是在身份证上标明“民族”的习惯在起作用,不如说是现代政治企图在起作用。至于人数最多的俄罗斯族人,无论何时何地,可以通过数千种机制,其中包括全俄罗斯国家体制,告知自己的民族成分。[xiii] 三、前苏联的其他地区有关身份证“第五栏”的争论 在前苏联地区,不只是俄罗斯有恢复身份证“第五栏”的呼声。在乌克兰、拉脱维亚、哈萨克斯坦、立陶宛也都出现了这种要求。 乌克兰1992年最高拉达代表通过决议,在乌克兰的新样式的证件中也不设民族一栏。但按恢复“民族”一栏法案的作者弗拉基米尔·莫伊西科的说法,从2002年起,在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州、切尔尼戈夫州、苏梅州和赫梅利尼茨基州就经常有选民提出“民族”一栏问题。现在这个问题在乌克兰也引起了不同的反应。权利保护者叶甫盖尼·扎哈罗夫认为,重新恢复身份证中的民族属性信息与其说是有害的事,不如说是徒劳无益的事。而且,很多人,他们的父母属于不同民族,在确定自己的民族属性时可能会出现麻烦。另一方面,很多人因为不能指明自己的民族出身而认为受到伤害。“我认为可以保留这一栏作为自选,由身份证持有者定夺。”议会人权、少数民族和民族关系问题委员会主席奥列格·扎卢宾斯基也同意这样的建议——把第五栏作为自愿填写栏。 在哈萨克斯坦,民族属性根据身份证持有者的要求在相关证件中标明。 在拉脱维亚,2012年前,所谓的“第五栏”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填写。2012年1月拉脱维亚身份证的填写规则发生了变化。从4月1日起共和国居民失去了在证件中指明自己民族属性的机会。但很快国家民族联盟就提出恢复身份证中标明拉脱维亚人民族属性的要求。政府总理瓦尔季斯·东布罗夫斯基斯通过自己的新闻秘书证实,执政联盟原则上不反对恢复身份证上标明民族属性,不反对对填写证件的相关规则进行必要修正。东布罗夫斯基斯只是强调,这要有内务部和司法部就这个问题的积极结论。[xiv] 在立陶宛,从2003年起停止在身份证上标明民族属性。2011年初恢复“民族”一栏的法案在立陶宛议会登记。该法案是反对党“工人党”的代表梅奇斯洛瓦斯·扎斯秋林斯卡斯提出的。2013年12月18日共和国政府根据立陶宛内务部的要求通过了恢复身份证中“民族”一栏的决议,规定从2015年7月1日起立陶宛的公民可以在自己的身份证上根据个人意愿填写民族属性。这种根据个人意愿填写民族属性一栏的规定,无疑照顾到了反对派的情绪,但到底有多大必要,有待进一步观察。 注释: 刘显忠,中国社会科学院俄欧亚所研究员,历史学博士。 [i] 前苏联及俄罗斯的身份证与我国的护照类似,是个小本子。不过,从2015年1月1日起俄罗斯将改用类似我国样式的身份证。 [ii] 详见 http://www.fmsmoscow.ru/docs/passport/,2014年7月30日最后访问。 [iii] 详见 http://www.pravda.ru/news/society/11-12-2013/1185165-grafa-0/,2014年7月30日最后访问。 [iv] 详见 http://vz.ru/politics/2012/12/21/613137.html,2014年7月30日最后访问。 [v] 详见 http://vz.ru/politics/2012/12/21/613137.html,2014年7月30日最后访问。 [vi] 详见 http://www.gosrf.ru/experts/325/,2014年7月30日最后访问。 [vii] 详见 http://www.interfax.ru/russia/329855,2014年7月30日最后访问。 [viii] 详见 http://vz.ru/politics/2012/12/21/613137.html,2014年7月30日最后访问。 [ix] 详见 http://www.interfax.ru/russia/329855,2014年7月30日最后访问。 [x] 详见 http://vz.ru/politics/2012/12/21/613137.html,2014年7月30日最后访问。 [xi] 详见 http://vz.ru/politics/2012/12/21/613137.html,2014年7月30日最后访问。 [xii] 详见 http://www.pravda.ru/news/society/11-12-2013/1185165-grafa-0/,2014年7月30日最后访问。 [xiii] 详见(俄)В.А.季什科夫:《民族政治学论集》,高永久、韩莉译,第67-76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xiv] 详见 http://lenta.ru/news/2012/05/15/pasport,2014年7月30日最后访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