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朱张会讲”850周年:专访岳麓书院两任院长 来源:新华通讯社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九月十六日乙未 耶稣2017年11月4日 10月19日,岳麓书院原院长陈谷嘉在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接受采访。 新华社记者王天聪/摄 新华社客户端湖南频道长沙11月1日电(记者郑欣詹妮)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著名理学家朱熹自福建崇安抵达长沙,与时任岳麓书院主教的张栻就“《中庸》之义”切磋学问,开创了书院自由论学的风气,史称“朱张会讲”。今年是“朱张会讲”850周年,两位理学大师的交流有何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如何看待张栻的学术地位?新华社记者日前专访了岳麓书院原院长陈谷嘉教授和现任院长肖永明教授。 开“会讲”先河 新华社记者:“朱张会讲”在中国思想史上有何学术意义? 陈谷嘉:“朱张会讲”开创了书院不同学派之间“会讲”的先河,两位同时代顶尖级的理学家齐聚岳麓书院,以致“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朱张会讲”还提升了岳麓书院的学术地位,推动了闽学和湘学的交流融合,扩大了湖湘学派影响,自此之后,岳麓书院成为声闻遐迩的理学传习基地。 肖永明:“朱张会讲”之后,会讲的形式被宋代理学家广泛采用,朱熹和陆九渊兄弟的鹅湖之会、朱熹和陆九渊的白鹿洞书院会讲,都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大事件。可以说,朱张所开创的这种会讲的形式,成为不同学派交流对话、求同存异的典范,对于南宋学术的繁荣、理学的发展和传播产生了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此外,“朱张会讲”探讨的“太极”“中和”“已发未发”等大本大原问题在理学思想体系建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10月19日,岳麓书院原院长陈谷嘉(左后)在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接受采访。新华社记者王天聪/摄 “朱张会讲”的当代价值 新华社记者:如何理解“朱张会讲”的当代价值?它与我们这个时代的关联是什么? 陈谷嘉:“朱张会讲”虽然已经离我们遥远,但其本身所彰显出来的文明对话、文明交流、文化多元、文化并存的种种模式、主张及理念却与我们这个时代息息相关。可以说,“朱张会讲”的当代价值就在于,为现代社会解决信仰与价值问题提供了启发。 中国思想史上这一成功的思想融合的案例,虽然仅仅局限于中华文化的系统之内,但却为当代我们如何处理与其他文化系统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价值信仰、精神意义的重建,还是知识分子社会责任的担当,或者是文明冲突的化解,抑或是中国文化的新输出,都能够显示出“朱张会讲”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以及与我们这个时代的关联性。 肖永明:当代社会在逐步实现物质生活的前提下,对于精神层面的价值与信仰的呼声越来越迫切。如何满足国民的精神追求,重塑国民的精神信仰,是一个非常重大的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朱张会讲”如果发生在今天,其核心议题可能会聚焦于文化领域,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文化自信”。 议题可能主要包括以下两大方面。就国内方面而言,会讨论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保持一种平衡,以及如何在马克思主义、西方学说、中国文化之间保持平衡。就国际而言,则主要会关注中国文化如何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 这是10月19日拍摄的湖南长沙岳麓书院门口,游人如织。新华社记者王天聪/摄 对张栻的研究有待加强 新华社记者:如何评价张栻的历史地位呢? 陈谷嘉:我认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张栻。他在岳麓书院主教8年,奠定了湖湘文化的基础。在此之前,湖南的文化只能属于楚文化的范畴,没有形成湖南地域特色的湖湘文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论点是湖南没有哲学家。而胡宏与张栻奠定了性本论的哲学体系,铸造了湖湘文化的开放和包容精神,培养了湖湘文化海纳百川的伟大胸怀。张栻长期主持岳麓书院和城南书院,吸引了全国成千上万的学子前来求学问道,有人甚至“以不得卒业于湖湘为恨”,使“湖湘学派”成为了名极当时、影响深远的一大学术流派。 肖永明:张栻是南宋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但迄今为止,关于张栻全面系统的研究著作寥寥无几。近些年来,学界对张栻的关注与日俱增,大多是以的单篇论文的形式发表。总体来看,学界对张栻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而且越来越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但是依旧有不足之处,其研究还有很大空间,亦还有许多内容需要深入细致挖掘。 首先,张栻在经学、史学、文学等领域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但经学、文学方面研究相对还较薄弱,而史学领域更是鲜有人问津。其次学界的研究多集中在张栻个人的思想成就,真正能把张栻放到湖湘学派思想脉络来分析的成果并不多。再次,在对比研究方面,张栻与同时代的学者交游颇多,除了与朱熹对比外,其实与吕祖谦、杨万里等进行学术思想比较也颇有学术价值的。最后,如何把张栻与湖湘地域文化,乃至蜀文化结合起来进行考察,也将是今后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