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张文江】《易经》的源流——以革、鼎两卦为例

http://www.newdu.com 2023-01-27 儒家网 newdu 参加讨论

    《易经》的源流——以革、鼎两卦为例
    作者:张文江(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来源:《文艺争鸣》2019年第11期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腊月二十日丙辰
    耶稣2020年1月14日
    《易经》可以从传统角度读,也可以从非传统角度读,本文尝试从传统角度读。此书书名翻译为英文,通常是The book of changes,再翻译回中文为《变化之书》。《易经》研究的是种种变化,更准确地说,研究的是天、地、人的种种变化。
    什么是“易”?西汉的《易纬乾凿度》说:“易一名而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易”包含三重意思,第一是“易”,第二是变易,第三是不易。书名“乾凿度”,大意是开辟走向“乾”的路,或者说,开辟通往天的路。《易经》的研究变化,除了变易与不易,最根本是“易”,也就是事物的本来状况。“易”从一方面看,全都是变,生生不停地变;从另一方面看,又全都是不变。东汉大儒郑康成,在《易赞》及《易论》中进一步解释:“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变易和不易与《乾凿度》相同,而对应“易”则提出“易简”。复杂无比的事物,在根源上非常简单。两个解释都收入孔颖达《周易正义》卷首的《八论》,前者强调本来的面貌,后者指引修行的道路。
    世界的变化纷繁复杂,人的思维深化一点,看到的不变多一点,事物会相对简单一点。理解《易经》比较深入的人,他看到的世界是相对简单的,而且看到的世界越简单,程度往往越高。但是,怎样从复杂走向简单呢?这条道路曲曲折折,并不简单。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把易学分为两派六宗,六宗可以归入两派。两派中一派是象数派,一派是义理派。人的认知往往不是侧重象数,就是侧重义理,而易学重视象数和义理的融贯。汉代易学和宋代易学,各有其不同的象数和义理,读《易》当兼顾汉宋,并上出先秦。
    《汉书·艺文志》说,《易经》成于三位圣人之手。第一位是伏羲,中国的人文始祖,他创造了八卦,文化由此开源。以后又传说,黄帝的部下仓颉创造了文字。卦象和文字,组成了基本的符号系统,成为认知的源代码。第二位圣人是周文王,他在殷周之际被当权者幽禁,看到人世间各种各样无法解决的困境,于是写作卦爻辞,理解时代的变化,并寻找出路。
    这些古代传说,对中国的民族性有极深影响。《易经》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在没有办法时寻找办法,在没有路中走出路来。《系辞下》称“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对未来的考虑非常深远,后世有“忧患学易”之说。此外,《易经》还有一个原则,可以总结成“易为君子谋”(张载《正蒙》)。它不鼓励侥幸投机,而是研究如何在困境中走向通途。从古到今,中华文明历经无数患难和危亡,依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其精英阶层来说,就有“忧患学易”的思想支持。第三位圣人是孔子,他写了十篇文献来解释《易经》,“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说卦》),对象数和义理的精要,作了广泛发挥。
    根据经学的理解,三圣一揆而同心。三位圣人之间,虽然时代跨度很大,内在思想并没有矛盾。《易经》的形成经过多少时间?伏羲大致要追溯到畜牧时代,距今约20000至10000年;周文王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孔子在公元前500年前后。在这样长的时间中,发生过无数的艰难曲折,有过无数的反转再反转,这些内容都包含在《易经》的卦爻变化中。
    《史记》《汉书》的《儒林列传》《儒林传》记载,《易经》在孔子后经六代传到汉。六代人只留下名字,没有具体事迹。后人考证来考证去,时间、空间都对不上,找不到其他佐证。秦始皇焚书坑儒,《易经》作为卜筮之书没有烧,逃过了这场劫难。汉代开国,刘邦建都长安,担心东边齐国有势力的人不安分,把当地名门望族迁徙到长安。其中有一个田何,他把《易经》带了过来,在长安收弟子讲学。从此人开始,一代一代传下来,一直到今天。如果留心考核,《易经》所有传承,原则上都能考核清楚。
    田何传给第一代学生,第一代再传给第二代。第二代学生中的杨何,成了司马迁父亲司马谈的老师,而司马谈、司马迁之间父子相传。《史记》是相关经学的古代典籍,而不单单是历史著作。如果只把它当作历史读,会遮蔽作者的部分用心。司马迁是《易经》的传人之一,《史记》包含很多《易经》的内容。田何以下,还有一路是丁宽,他以后的传承,形成了汉宣帝时期立于官学的“三家易”。而“三家易”的演变,就是今天看到的《易经》,除了个别文字的出入,总体上没有改变。
    在《易经》中选取革、鼎两卦,作初步的解释。
    
    卦名“革”,卦辞是“己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为什么“己日乃孚”呢?这里的“己”(《周易集解纂疏》),古文中写成“已”(《周易集解》)。“已”字不封闭是“己”,而封闭是“巳”(《周易正义》)。以天干地支观之,“己”是天干第六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以五五分之,“己”过了中间一点点。中华文明的行事方式是中庸,过了一点点,就不在中位上。“巳”是地支第六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以六六分之,“巳”在一半不到的位置。
    古文的“已”没有完全封闭,既不是封闭的“巳”,也不是不封闭的“己”。“革”的时机不可能恰恰刚好,不是过就是不及,好比孔子说“中庸不可能也”(《中庸》)。非常想做到“中”,实际上不可能做到“中”,只能做到近似的“中”。如果在五五分的第七位,或者在六六分的第五位,偏差值远远离开,会发生很大的振荡。“己日乃孚”,在过与不及之间寻求“中”,即使做不到,已是最大限度地靠近。《周易集解》引干宝注:“天命已至之日也。”到了这时候,时机才成熟,不言而喻取得了共识。
    读过《易经》的人都知道,“元亨利贞”是乾卦的卦辞。在整部《易经》中,“元”“亨”“利”“贞”四个字,大致被所有卦辞分享,或者以“元亨”或“利贞”等方式组合搭配。卦辞中完全具足四个字的,除乾卦以外只有七个卦。坤卦、损卦四个字分散出现,屯、随、临、无妄、革五卦集中出现,各自有不同的“元亨利贞”。1
    “元亨利贞”的解释,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通常认为是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比如春夏秋冬),或者说四种不同的性质(比如仁义礼智)。“元亨利贞”之后,为什么接着“悔亡”呢?“革”是剧烈的改变,不可避免造成很大伤害,然而不改变则损失会更大。只有在“己日乃孚”的时候,而且具备“元亨利贞”的条件,不得不付出的代价才是恰当的。本来应该有“悔”,因为不得不做,而且做对了,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所以“悔亡”。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彖》解释卦象和卦辞。什么是“水火相息”呢?上卦兑为泽,也就是水;下卦离为火。水往下流,要把火浇灭,而火不断燃烧,要把水烧干。水火争斗,彼此不相容。“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从自然推广到人事。《易》兑为少女,离为中女,巽为长女。两个女人在一起,竞争目标接近,想法有冲突。矛盾不可能达成妥协,乃至改良的机会也丧失,不得不发生革命。
    “已日乃孚,革而信也。”“孚”是诚信的状态,这个字的本义为孵。母鸡孵小鸡,为什么肯下这样的工夫?因为有确定的预期,相信到时候小鸡会出生。卦辞中的“孚”,相通俘虏的“俘”,消解你死我活的对抗,不把俘虏赶尽杀绝。《易经》有个卦“中孚”,完完全全地相信。“孚”不是字面的词句,而是可以感受的气场。
    “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离为“文明”,兑为“说”,也就是“悦”。“文明以说”,“革”促进生产力发展,社会秩序提升,引导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大亨以正”解释“元亨利贞”,“元”的意思是大,贞的意思是正,堂堂正正,有着时代的正义。“革而当,其悔乃亡”,革命不可避免要承担牺牲的代价,而不革命的代价更大,所以要平复不得不造成的伤害。如果“革而不当”,就是叛乱和造反。只有“革而当”,“悔”才会“亡”。
    “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天地革”有自然基础,而“革命”是政治事件。天地变化,呈现为春夏秋冬,而节气变换就是“革”。随着天地的变化,生产力的发展,原有平衡不得不打破,所以要变革。水与火不相容,矛盾一触即发,不可能和平解决,所以产生汤武革命,以暴力的方式推动改变。
    “革之时大矣哉!”《易经》有好多卦,往往以“某某时大矣哉”,指称某个关键的时刻,革命就是这样的时刻。2“革之时”的前提是“己日乃孚”,有些像后来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周易集解》引郑玄曰:“革,改也。水火相息而更用事,犹王者受命,改正朔,易服色,故谓之革也。”
    “象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易经》有《大象》和《小象》,《大象》解释两个三画卦,《小象》解释六爻中某一爻。“泽中有火”,上卦泽为兑,下卦离为火,如果允许引申,有些像过去的戏“芦荡火种”。在水里有火种在,是革命的根本,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治历明时”,研究天文历法,校正不准确或失误,认识身处的时代,是君子的任务。
    为什么每个时代都有人读《易经》?因为每个时代都有人需要认识自己的时代。无论从事什么,人、单位乃至地区或国家,都要认识自身当下所处的位置,根据时代的发展,作出适当的调整。
    “革”初九是阳爻——《易经》由卦和爻组成,统观为卦,分为阴爻和阳爻。初九爻是根本的缘起,对应爻辞“巩用黄牛之革”。在最初酝酿阶段,用黄牛皮这样牢固的材料,把基础整得越坚实越好。在“革”的初期,几乎没有什么人认同,此时不应该大有作为,不可以过早展现实力。如果对应个人的发展,那就是学生时代。当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对大部分人来说,还没有能力为社会作出贡献。如果过于张扬,阳气耗散而变成阴爻,基础会松动而导致失败。
    六二阴爻,“己日乃革之”,爻辞相应卦辞。发展到六二的阶段,可以开始革。“征吉,无咎”,必须有行动出来。“无咎”是说本来有咎,由于行为得当,所以无咎。
    九三阳爻,“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革命力量已发展到一定规模,敌对的势力还很强大,冲动冒进会遭受损失,而一味保守也有危险。到了这个阶段,内部会产生质疑和分歧,经过几上几下的反复,统一了目标,形成共同的合力。经历了三次调整,“就”犹言到位。
    爻辞和卦辞相应,二爻“已日”、三爻“有孚”。二、三爻位置不同,《系辞下》称“二多誉”“三多凶”。二爻《象》曰“己日革之,行有嘉也”,嘉是阴阳配合,一片好的形势。三爻反而差一点,《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外部不确定因素很多,内部又有分歧,经过多次整合,寻求正确方向。
    于是到了九四爻,“悔亡,有孚。改命吉”。《易经》的变化,以既济卦为阴阳相济的标准。既济卦从下至上,阳爻与阴爻交替,“刚柔正而位当也”(《既济彖》)。革卦九四爻非改不可,只要改正这一爻,就完全符合既济的标准。这就是改变的时候,只有革命才消除后悔。“有孚”是所有人同心协力,顺理成章地推动。“改命吉”,《易经》讲求的“改命”,与从西方翻译的“革命”(近代由日语转回),有不同的侧重点。在《易经》看来,只有革卦的九四爻,在悔亡、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适合改正时代的错误。初爻的理想,终于在九四爻得以实现,所以《象》曰:“信志也。”
    九五爻,“大人虎变,未占有孚”。老虎的皮毛在秋天会改变颜色,焕发出新的光彩。革命成功了,时代完全改变,必须明白大前提已改变的事实。《易经》的最高境界是“善易者不占”(《论语·子路》,又《荀子·大略》),完全有把握做好的事情,为什么还需要占卜呢?如果受侥幸心理驱使,内心充满失败感,只是头脑发热赌一把,一定不会成功。
    上六爻。九五爻的“大人”,掌握时代并领导时代。他及时地作出了改变,人群中精英也跟着改变,这就是“君子豹变”。而到最后阶段,社会大众也跟着改变,这就是“小人革面”。“小人”指比较局限于生存状态的人,不宜看作贬义,这样的人其实是大多数。这里对人性有着深刻的洞见,“大人”花了再多的力气,好像改天换地,其实改变的只是小部分,更多的改变只是在外表上的。“征凶,居贞吉”,这时革命已经完成,不能不断革命了。如果惯性不能减速,再革命就成为折腾。尽早安定下来,让老百姓恢复生产,转入和平时期,才“吉”。
    《象》曰:“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君子“从道不从君”(《荀子·臣道》),有其独立的认知和判断。“小人革面”并不是真正改变,他们只是服从新领导,换一下表面文章。虽然还有人想继续挽留旧时代,但是大多数人需要的是社会稳定,并开始习惯新的生活。
    
    革卦反过来是鼎卦,鼎卦是革卦的综卦。《易》有错卦,有综卦。错卦是阴阳相反,当神而明之,协调其互变;综卦是阴阳颠倒,同同一现象有对立的视角。从革卦看来,是鼎卦的失误要改正;从鼎卦看来,是革卦的失误要改正。读《易》要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通晓不同的立场。
    革卦的重心是革命,鼎卦的重心是稳定。鼎有三个脚,三角形有其稳定性。鼎卦巽下离上,巽为木,离为火,木在火下,越烧越旺,是烹饪的形象。革卦水与火互不相容,而鼎卦木与火彼此支持。卦辞“元吉,亨”,为什么“元吉”?鼎卦九三爻是唯一的正爻,必须保持好,变化是常态,不变则非常不容易。亨有两个意思,一是行得通,一是享受,享受胜利的果实。这时候形势很好,革命已经成功。
    《彖》曰“鼎,象也”,本卦的卦象,模仿鼎的形象。鼎有足有耳,耳上有环,可以套绳索移动。“以木巽火,亨饪也”,老百姓要吃饭,必须稳定搞建设,恢复被破坏的生产。“革”的时候经济服从于政治(其极端形式为战争),“鼎”的时候最大的政治就是经济,关注就业和生活。古代文献中,“鼎”常用来比喻政权,比如说“问鼎中原”(语出《左传》宣公五年),掂掂鼎有多少分量,窥探传承的神器。又比如说“逐鹿中原”(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争夺国家主导权,鹿就是鼎内的美食。
    “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圣人亨以享上帝”,由人而天,以祭祀供奉形而上的精神,稳定和安抚人心。《礼记·祭统》:“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古代中国是世俗的文明,但从远古而来,也有超越的信仰。这个信仰就是天,也可以称为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由天而人。圣和贤是文明的骨干,前者理解天人关系,创造文明;后者追随前者,维护文明。
    “巽而耳目聪明”,想取得长久的稳定,掌握政权的人应该耳目聪明。“聪”是听得进多方面意见,调整政策的实施。“明”是维护法统,明辨是非,主持正义。“柔进而上行”,不再以疾风暴雨的方式,而是以和风细雨的方式,推动事业的持续发展。“得中而应乎刚”,二五皆失位,当变之正,九五、六二相应,阴阳相合。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鼎架稳安置好,才能煮熟食物。不能一会儿烧火、一会儿撤火,时冷时热。“君子以正位凝命”,革卦要改变不正确的命,而鼎卦要稳定正确的命,尽可能保持不变。
    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革与鼎卦象相反,革是颠倒的鼎,鼎完全反过来,革就成功了。“鼎颠趾,利出否”,扫荡旧有的一切,经济学上称为出清。废弃过去的所有,把锅子洗干净,然后找来新的食材,煮一锅美食。
    “得妾以其子,无咎”,是深刻的传承规律。一个最后主持大统的人,往往在原来那个时代中,不被大多数人所看好,甚至被认为没有前途。禅宗的六祖惠能,最初只是做舂米的劳动。当时五祖已有大弟子神秀,他学得很好,但是最后得衣钵的人,却是在不经意中听懂了老师关键性的话,自己开创了新局面。这就是“得妾以其子”,已经成功了,可以不讲究来历是正是偏。当然,实际上来历还是正的,只不过是不受重视的那个人。真正的创新不是计划安排出来的,它往往发生在没有人想到的角落,自己不知道怎样就发展起来了。保守势力打压不下来,不得已只能承认其地位。研究中外历史中各种各样的传承,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象》曰:“鼎颠趾,未悖也。利出否,以从贵也。”创新不是来自提出的口号,而是在社会需要的促动下,不知其然而然地发展出来。那些人感应时代的先机,抓住了时代的趋势,在行动中完成了自我教育,开展了除旧布新的伟业。
    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鼎有实”,掌握实质性的内容,生产力得以发展,革命和稳定都不能靠说空话。“我仇有疾,不我能即”,还在稳定的初期,反对势力还在拼命活动。但是最终不会成功,因为他们代表旧时代,根本问题解决不了。即使有人反对,甚至反对势力非常大,还是颠覆不了取得的成果。这些人近不了我的身,改变不了局面,因为我掌握了“实”。
    九三是唯一的正位爻,必须考虑如何稳定。“鼎耳革,其行塞”,鼎的时代要求稳定,但是片面强调稳定,也不一定可取。鼎是可以移动的,如果位置或高低不对,应该改变或调整,才能不断适应新情况。要是把两个耳朵革掉,造成鼎无法移动,反而不利于稳定。联系上文的“耳目聪明”,鼎在这里动不了,也可以认为言路闭塞,堵死信息反馈的通道。“雉膏不食”,生产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全都集中在上层,没有和老百姓分享。雉膏味道鲜美,底层的人完全吃不到。“方雨亏悔”,直到疾风骤雨式的危机到来,受到了亏损,那时才会后悔。
    《象》曰:“鼎耳革,失其义也。”如果只知道定鼎而不知道行鼎,把可以帮助改革的东西都革掉了,经济发展的果实全被顶层掌握,贪腐横行,化国为家。只有把家还给国,缩小贫富差距,才能“终吉”。为什么鼎卦九三这么写?因为三爻人位居正,必须起到应有的作用。乾卦九三爻:“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厉无咎。”一天到晚都在努力反思自己如何做才对,以修身化解危难。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刑渥,凶”。鼎没有维护好,断了一只脚,食材全部打翻。“其刑渥”有两种意思,可以说它的形象维护出现问题,也可以说司法系统出现问题,得不到民众信任,所以“凶”。《系辞下》对此爻有解释:“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健康的社会必须有良性淘汰机制,如果“德薄而位尊”,力不胜任的人,利用种种关系或手段获得权力,鼎就会“折足”而倾覆。
    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治理成功的形象。“鼎黄耳”,通过定鼎和行鼎,恰到好处地进行平衡。“利贞,中以为实也”,它居中处理问题,实事求是而不敷衍塞责。鼎卦有好几处强调“实”,九二说“鼎有实”,六五说“中以为实也”。
    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象》曰:“玉铉在上,刚柔节也。”上爻是意识形态。“刚柔节”是阴阳配合,达到恰当的度。“大吉,无不利”,顺利克服困难,消除一切不利因素,保持光明的前景以善颂善祷作结。
    (2014年9月20日在知本读书会的演讲根据记录稿整理)
    附:革、鼎两卦原文:
    
    革:己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己日乃孚,革而信也。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象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
    初九:巩用黄牛之革。象曰:巩用黄牛,不可以有为也。
    六二:己日乃革之,征吉,无咎。象曰:己日革之,行有嘉也。
    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
    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象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象曰: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鼎:元吉,亨。
    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饪也。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元亨。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象曰:鼎颠趾,未悖也。利出否,以从贵也。
    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象曰:鼎有实,慎所之也。我仇有疾,终无尤也。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象曰:鼎耳革,失其义也。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象曰:覆公餗,信如何也。
    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象曰:鼎黄耳,中以为实也。
    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象曰:玉铉在上,刚柔节也。
    注释:
    1潘雨廷《二观二玩斋易说》(笔记):卦辞言“元亨利贞”之卦凡七,乾、坤、屯、随、临、无妄、革是也,皆谓由屯、革而成既济。此外,有言“元贞利亨”之卦一,乃逆行者也,即损之“元吉可贞,利有攸往,二簋可用享”是也。历代易家似未指出,今特标出之。此即为道日损之义乎。(未刊)
    2《易》有十二时卦:“豫之时义大矣哉!”“随时之义大矣哉!”“颐之时大矣哉!”“大过之时大矣哉!”“坎之时用大矣哉!”“遯之时义大矣哉!”“睽之时用大矣哉!”“蹇之时用大矣哉!”“解之时大矣哉!”“姤之时义大矣哉!”“革之时大矣哉!”“旅之时义大矣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