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兆良(1932-2022) 2022年1月3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土壤农业化学家朱兆良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90岁。 朱兆良祖籍浙江奉化,1932年8月21日出生于山东青岛。1953年8月毕业于山东大学,1953年9月起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工作。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担任第八届、第九届江苏省政协副主席。 朱兆良长期致力于土壤与植物营养研究,开拓并发展了我国土壤氮素研究领域,为农业生产中氮肥的合理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应用方案,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主持的“稻田土壤的供氮能力和氮肥施用量的推荐”与参与的“太湖地区高产土壤的培育和合理施肥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还曾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陈嘉庚农业科学奖等众多荣誉和奖励。他在国际上也颇有影响,是国际氮素启动项(INI)专家组成员,曾担任国际土壤学会水稻土肥力组主席、第3次国际氮素大会主席和国际科联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全球氮素循环和迁移”课题的科学顾问。 罗新璋(1936-2022) 2022年2月22日,法语翻译家、傅雷研究专家罗新璋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罗新璋生于1936年,浙江上虞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法语专业。1963年起先后在外文局《中国文学》杂志社从事法国文学翻译工作,1980年起在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译审。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论文《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中外翻译观之“似”与“等”》《钱锺书的译艺谈》《释“译作”》《译艺发端》,校读《傅雷译文集》十五卷,译著有《列那狐的故事》《特利斯当与伊瑟》《红与黑》《栗树下的晚餐》等,编辑有《翻译论集》。他用两年时间、数易其稿翻译而成的《红与黑》深具个人风格,受到很多赞誉,被公认为最好的译本,成为我国翻译文学中的一部经典译作。 罗新璋喜爱并熟悉傅雷翻译,曾抄写傅雷译作两百多万字,1979年他写了中国最早对傅雷译作的评论《读傅雷译品随感》,被译界誉为“傅雷传人”。 文圣常(1921-2022) 2022年3月2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海洋学家、我国海浪研究的开拓者、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文圣常因病在青岛逝世,享年101岁。 文圣常1921年11月1日出生于河南光山县砖桥镇。194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1953年10月调入山东大学海洋学系工作。1984年4月-1987年4月,任山东海洋学院院长。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是我国最早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之一。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他提出的“普遍风浪谱”被誉为“文氏风浪谱”;其后,在涌浪研究中又提出了“涌浪谱”理论。他撰写的《海浪原理》和《海浪理论与计算原理》赢得了“世界五大海浪专著有其二”的美誉。他主持研究的海浪计算方法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他开创了我国海浪数值预报模式研究,相关成果1996年获联合国技术信息促进系统中国国家分部“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0年,何梁何利基金授予文圣常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奖金20万元港币,文圣常将其中一半捐献给家乡砖桥镇初级中学;一半捐给海大,设立了“文苑奖学金”,目前已颁发22届,累计66人获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