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歌才了又田歌,节物真成一鸟过。”光阴荏苒,节候飞逝,在茶歌与田歌的转换中,春夏交替已然开启。此时,南国似暑北国春,江南的青梅挂满枝头,清香四溢,而北方的冬小麦扬花灌浆,绿遍平原,这些都是初夏的味道。 ![]() 这个预示着春夏季节转换与过渡的节气被称为“立夏”,“立”有开启的含义,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夏季自此开始。不过,立夏时节身处南北方的我们,对于气温、物候的感知是存在着较大差异的,西北、东北也许刚刚步入春季,黄河流域、江浙地区仍处暮春,但更远的南方则或许已有“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之景色了。可以说,对于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们而言,无论在农耕活动还是身体感受上,立夏节气的区分性和指示性是明显不同的。也正是因为这种差异,民俗学的研究者们发现,立夏在南方尤其是江南被当作一个重要节日,而在北方诸省多无特别活动。所以,“立”的表述是准确的,“立夏”乃夏之初,并不意味着各地都已入夏,这种夏季的开始只是天文学意义上的,而依据目前通行的标准,只有当候温(五天的平均温度)达到22℃以上时,才意味着夏季的真正到来。 人们在谈到“立夏”节气时,往往会引用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立夏的解释,其言曰:“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处将“夏”训为“假”,那么“假”是何义?难道说“夏”还有真与假之别?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夏”又是如何与“假”联系在一起的?读来一时让人摸不着头脑,这需要对“夏”的本义进行一番追溯。 《说文解字》言:“夏,中国之人也。从夊从頁从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