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陈来:在儒家人文思想暨第三届国际青年儒学论坛上的总结

http://www.newdu.com 2023-06-01 人文日新陈来 newdu 参加讨论

    我们这次会议叫儒家人文思想暨第三届国际青年儒学论坛,其实我们的会议主题是杜维明先生提出来的“精神人文主义”思想。因此我的总结就不全面展开了,虽然有很多先生对孟子研究、儒学研究作了很好的探讨,有的是案例的研究,有的是方法的指导,这些我就不谈了;我就简单总结一下关于“精神人文主义”这个问题大家在这次会议上提出的一些观点。
    第一,姚新中教授提出,有一个很重要的节点,据他观察,1993年司马特写了书评的、Arvind Sharma主编的《我们的宗教》中,杜维明先生写的“儒学”那一章大概有70页,在这里面提到了精神人文主义。姚教授认为,这篇文章是精神人文主义最早的表述。在这一章里面杜先生是怎么表述儒家的精神人文主义的呢?我注意到,他是这么概括的。首先,杜先生认为儒家是一种对人性的信仰;第二,儒家的信仰是要在一个无所不包的整全性中来实现人性,这种无所不包的整全性展开来就是包括人、社会、自然、天道的全体,要通过这种无所不包的整全性来实现人性。第三,这种整全性同心圆的最外端就是天道,天道就代表了儒家精神人文主义这个体系对超越性这一面的了解。对于儒家精神人文主义来讲,它跟超越性的关系是什么?它的表达是:人的本性和超越性是内在的一体。这种儒家人文主义之所以是精神的人文主义,就包含了他对超越性的肯定。如果用孟子的话来讲,尽心、知性、知天、事天就是精神性。这是姚新中教授为我们刻画的杜先生早期对这个问题的表述,很有价值。
    第二是黄玉顺教授的论文,他深入研究了儒家精神人文主义里的“精神”,它到底对应的是什么问题,它要反对的是什么东西。他指出两个,一个是“凡俗”,一个是“物质”。精神是对凡俗而言,精神是对物质而言。对物质而言,大家都了解,我就不多讲了。我关注的是精神对凡俗的这一面。我与注意到,黄教授的了解,物质实际上是指财富,他所讲的凡俗更多的是指科学。他认为精神是要超越仅仅把科学理解为工具的科学,这是他的一个重要的认识。当然他在有限时间内表达的这种认识,也可能没有把这个问题的完全表达的充分。对此我有两点评价。一是杜先生所讲的凡俗,如果用我们学术的语言来讲,其实还是针对的“启蒙”,他后来常常讲启蒙心态的反思,凡俗对应的就是“启蒙心态”,当然包括科学。二是除了包括科学以外,从杜先生多次表达我们可以看出来,他所强调的“精神性”要对反于凡俗的这种启蒙,他尤其不满于启蒙思潮对于宗教和“宗教性”的忽略。
    第三,黄玉顺教授论文没有讲到的宗教性这一点,在温海明教授的论文里详细谈到了,因为温海明教授的论文主要是讲儒家的宗教性。当然他是用杜先生早期的70年代的《中庸》的文本作为讨论的依据,他讲这个问题应该是与精神人文主义有关联的,我想他的判断应该是正确的,杜先生最后提出的精神人文主义有很多背景,其中一个重要的背景是关于比较宗教研究的背景,因为杜先生长期在哈佛大学与宗教领域的研究者有很好的关系。同时他在哈佛大学宗教研究委员会兼任,宗教委员会不是一个系,但是可以招博士生,有课程,杜先生做过宗教研究委员会主席,所以与这个有关系。因此,照温海明的讲法,杜先生对儒家的宗教性的理解,这个宗教性其实就是黄玉顺提到的超越性。但是杜先生更多的是表达为宗教性。儒家宗教性体现什么方面呢?温海明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自我超越,一个是终极转化,一个是与天道相感通。自我超越和终极转化,后来被看做整个世界宗教共同的特性,而不是强调超越的、绝对的信仰。同时,杜先生在这个基础上中谈到跟天道的相感,不是承认有位格的神,而是强调儒家境界就是要跟天道相感通。这些表达,从姚新中教授谈到对终极根源的重视——知性、知天、事天,到黄玉顺教授提到的与凡俗的相对待,温海明讲到的儒家的宗教性,可以比较全面的展示了杜先生讲的精神人文主义所包含的宗教性或者超越性的一面。这是这两天我关注的几个发言。
    第四是涂可国的发言,涂可国的发言比较有批判性,其中有一些是有道理的,他提到这个体系建立还要有一些更细致的梳理,比如历史上与精神人文主义有交叉的一些观念的梳理,也包括人文主义多种形式的分殊,这个建议是好的。当然他最后的问题我并不是很赞同的,他的问题就是说杜先生的精神人文主义里面有没有反人文主义的因素?他所谓的反人文主义的因素其实就是近代西方以来的推崇个人,强调感性这样一个现代性立场。那么,近代西方的人文主义并不能概括人类历史上所有的人文主义的深刻探索,更不能够阻挡人文主义向未来的发展。对于涂可国的这个质疑,我是不能赞同的。不能用近代的或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特殊形态的人文主义要素,来否定质疑古典的人文主义和我们向未来开放的人文主义。我们应该有一个像杜先生更宽广的胸怀来对治近代以来现代性的发展。因为杜先生这个体系的提出,正是对治近代以来现代性的弊病。
    我就简单做这么个总结。
    2022年8月19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