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孔子的遗产——六经

http://www.newdu.com 2024-07-04 孔子研究院 魏衍华 参加讨论

    孔子晚年回到鲁国,回到曲阜。虽然此时鲁国国君哀公授予他“国老”的爵位,但是鲁国君臣并没有打算再重用孔子,孔子也看透人生不再求仕,将主要精力用于整理“六经”上。这六部经典分别是《诗经》《尚书》《礼经》《乐经》《周易》和《春秋》。
    孔子自述说“述而不作”,也就是只是阐释而不是创作,但是经过孔子亲手整理的这些经典,蕴含着他本人的王道思想。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先王之道,他整理典籍的目的就是将这些经典用于教授的弟子,用于教化人心,从而引导社会形成一种向善向上的力量。
    《礼记·经解篇》对这些经典作用的阐释非常精到,认为《诗》教的作用是使人“温柔敦厚”,《书》教的作用是使人“疏通知远”,《礼》教的作用是使人“恭俭庄敬”,《乐》教的作用是使人“广博易良”,《易》教的作用是使人“絜静精微”,《春秋》教的作用是使人“属词比事”,并且认为人生在世,这些教化缺一不可。
    当然,孔子对上述经典整理的程度不同,传统人们常用的说法是“删《诗》《书》,定《礼》《乐》,赞《易》,作《春秋》”。经过孔子亲手整理的这些经典,既是孔子教授弟子的通用教材,同时也是孔子留给后世的一笔丰厚文化遗产,成为人们洞悉先王之道的门径,成为人们打开中华上古文明之门的一把钥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