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家百科 >

吕洞宾(8)


    吕祖诗词歌赋
    《吕祖志》卷四有五言律十八首,见收于他本,但皆为十六首,而《浑成集》未收。其中有两首见引于《还丹众仙沦》(《道藏》洞真部),此书为皇枯四年(1053年)抱腹山人杨在集,大概这一组五言律亦为北宋初所传吕洞宾诗,或为吕洞宾所作。
    吕洞宾歌不多,《吕祖志》收十首,与《纯阳吕祖集》同,《浑成集》一首,《终南山人集》十三首,《吕祖全书》十四首,多言修炼事。以下对其中几首加以考辨。
    第一,《赠白龙洞刘道人歌》
    陆西星《终南山人集》假吕洞宾自记云:“吾作《白龙洞刘道人歌》,道人即海蟾也。龙洞在首阳太华两山之间”…,海蟾隐此,吾作长歌寄之。他日度紫阳,即以此歌为衣钵,故此歌亦载于《悟真篇》中,盖紫阳即吾作而润色之以度人者。所易字句,比原作稳洽,可照《悟真》参之。”此歌见张伯端《悟真篇》,必后人略加更改收入吕洞宾集中,遂成吕作。陆西星欲盖弥彰反证其为。
    第二,《敲艾歌》
    陆西星以为作于南唐中兴时,此说不可信明万历间杨氏刊吕祖文集才补入此歌‘以前诸本皆不收。这有两种可能,一是此篇晚出,二是前人不以其为吕洞宾作。其起句为“汉终唐国飘蓬客”,陆氏亦假吕洞宾自记日:“吾《敲艾歌》起句,不已汉末周朝而已,汉终唐国者以南唐尚在也”。《吕祖全书》卷三十一,有明正统八年(1443年)无暇子钱道华注日:“后遇钟离权正阳帝君授与大道,修炼已成,遂作此《敲艾歌》云:汉终唐国飘蓬客也。”寓以汉授唐。这两个解释互相矛盾,皆属不经,此歌《浑成集》、《金丹诗诀》皆不收,大概出于元代。
    第三,《窑头坯歌》
    《终南山人集》中,题下有注云:“绍兴庚辰作自记”,陆氏此说不错,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二记《吕公窑头坯歌》一卷,以陶器为喻也。”而晃公武《郡斋读书志》与郑樵《通志艺文略》皆不载。歌中还提到富郑公,张尚书,赵枢密,据《吕祖全书》卷五注,此三人为富弼、张商英、赴鼎,后二人皆历南宋,故此歌出现的时间,也就在南宋初,不过是否像陆西星说的那样确切,就不得而知了。
    其他如《谷神歌》、《秘决歌》之类,出现的时间也不会太早,大概也就在北宋末、南宋初,此时钟吕传说最盛,《钟离权传灵宝毕法》,吕洞宾《肘后三成篇》、《九真玉书》之类,也都在这个时期出现,所以这些歌,必是此时好道者为之,并可能是张紫阳一派的南宗道士。
    《吕祖志》卷六,收《渔父词》十八首,《楚江南》十一首,《沁园春》四首,杂曲十首。比《纯阳吕祖集》略多收一,二首,大概南宋以前所传的吕洞宾词曲也就是这些了。其出现的时间,大概和前面的“歌”差不多,传于两宋之际。
    其词主要言内丹修炼事,兼有些修仙出世的思想和佛家说教。《沁园春》中有一首见于《青琐高议》及《苔溪渔隐从话》,即《道藏》中《吕纯阳真人沁园春丹词》。杂曲中有二首见记于《夷坚志》及《若溪渔隐丛话》,话》。《夷坚丁志》卷第十八有“张珍奴”条,记吕洞宾授珍奴词“坎离乾兑分子午”云云,词与《吕祖志》所记相同,然文字小异。薛道光注《悟真篇》序中引此条,言其出宣和间,可知此词为南宋初所传。关于词的出现又有不同说法,《夷坚》以洞宾授珍奴;《吕祖志》则言某太守令妓唱词曲,始知此曲传于洞宾,《仙鉴》则以太守为黄觉能,以妓为张珍奴,《纯阳先生诗集》卷九词钞,比较完整地记述了这首词的来历,其实就是把刘致《贡父诗话》中黄觉能事与《夷坚》所记张珍奴事合二而一,可见后来的传说又有所变化。传世的吕洞宾诗词作品,许多都是靠了这样的传说而流行开的。
    《吕祖志》卷六,杂曲的最后一首“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亦见《纯阳先生诗集》卷九词钞,有火西月按语云:“黄山谷最爱此词,尝略更数句以助行吟之兴,或遂疑为山谷作者,非也。”《苔溪渔隐丛话》前集卷第五十八记日:“山谷云:‘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有人书此曲于州东茶园酒肆之柱间,或爱其文旨趣而不能歌也,中间乐工,或按而歌之,辄以理语窜入,眸然有市井气,不类神仙中人语也。十年前,有醉道士歌此曲广陵市上,童儿和之,乃合其故时语,此道士去后,乃以物色迹逐之,知其为吕洞宾也。”《丛话》记此词,文字与《吕祖志》所记不同。胡仔已把这首词的来龙去脉讲得很清楚,又是南宋道士把黄庭坚词略加更改,传为吕洞宾词,类似情况在吕洞宾诗歌词曲中是很多的,传的久了,都相信是吕洞宾的诗作,而真正的原作者,却泯没无闻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