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这是晚清大儒王闿运写下的一副对联。王闿运是湖南湘潭人,曾在湖南长沙城南书院讲学。此人曾做过曾国藩幕僚,但性情高傲,...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唐代文学研究会第一届常务理事,北京高校《水浒》学会第一届会长,北京作家协会理事,《文学遗产》季刊编委——廖仲安同志因病于2017年4月19日7时在北...
徐玉兰 资料图片 她是玉兰傲立枝头,96岁的人生见证了越剧曲折而又辉煌的一段历程;她是美玉通透无瑕,因为钟爱走上学艺道路,唱了一辈子越剧,恋了一辈子舞台;她是越剧坚定的...
近代中国的大变局中,林则徐无疑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观其一生,林则徐之所以能在近世大变局中发挥挽狂澜于即倒的作用,与林家的家风熏陶有莫大关联。 林氏的家风,可总结为...
图①:1978年9月,46岁的李云鹤在莫高窟220号窟修复壁画。李贞伯摄 图②:2009年时的李云鹤。孙志军摄 图③:2013年10月,莫高窟98号窟壁画修复现场。孙志军摄 图④:2005年,莫高窟8...
往昔钱锺书先生曾在医院嘱我,“办完那点儿事”,便可“退休”。如今报刊网络正反话语似都已说尽,计划之外为文,宜选新题,那就写早就想写的《夫唱妇随》吧。 “夫唱妇随”,...
1982年夏天,在烟台主持全国鲁迅研究讲习班,聘请钱谷融先生讲课。课后他亲口对我说:“以后我不再写了。” 我不觉一惊,钱先生当时不过64岁,正当创作盛年,大家都盼望看到他的...
闲翻中华书局1957年版《鸦片战争文学集》,我发现阿英先生竟然没有收入第一个以诗歌记述鸦片战争的辽东才子刘文麟的诗作,甚以为憾。 刘文麟(1815—1867年),字仁甫,号仙樵,辽...
资料图片 顾随(1897—1960),本名顾宝随,字羡季,笔名苦水,别号驼庵,河北清河县人。中国韵文、散文作家,理论批评家,美学鉴赏家,书法家。 顾随出生于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
严修(1860—1929),字范孙,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1860年出生在顺天府三河县一个在津门很有声望的盐商家庭,1882年乡试中举,次年中进士,改庶吉士,散馆,1886年任翰林院编修,充...
胡金贵和他的青三彩。资料图片 “青三彩和唐代三彩同出在一个朝代。唐代三彩早已闻名中外,可沈丘青三彩呢?养在深闺人未识!”日前,在河南省沈丘县城北郊,60岁的胡金贵侃侃...
乱世常带给人生悲剧,却又常带给文学家创作的源泉。南北朝时南朝的大文学家、淮安涟水籍的鲍照的人生与文学创作,便是这种说法的印证。 鲍照出生前的中国历史 话说三国中有一...
我的老师何兹全先生于2011年2月15日晚8时去世。我不知道该做些什么纪念老师,经过一天徒劳的打电话,联系火车票之后,慢慢地觉得应该写点什么,晚上刘九生先生特意从美国打来电...
初读梁启超,我们的用意很功利,就是看他如何批评中国的国民性,所以我们首先拜读《新民说》。此前我们多是根据鲁迅“国民性批判”的论调,来推测梁启超的观点和态度。《新民...
孙奇逢家规古籍善本公式 “孝友为政”,出自《论语》。孔子认为,孝友乃为政之本,在家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虽不居官,亦是为政。明末清初理学大儒孙奇逢(1585—1675年)的《孝...
提起西汉人东方朔,最为后世乐道的是其滑稽行状。司马迁在《史记》里给予他“滑稽之雄”的封号,明人吴承恩甚至把“东方朔偷桃”的逸闻写入《西游记》,使其化身为东华帝君的...
我们的恩师、著名的历史学家何兹全先生离我们远去了。虽然事先已有预感,但我至今仍难以接受这个残忍的现实。大年初一我去给先生拜年时,看先生病情已沉重,初二病势转危。尽...
陶行知在伊利诺伊大学就读时的留影。 图片为资料图片 陶行知(右)勉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团结起来,“做追求真理的小学生”。 图片为资料图片 不朽人生 1891年10月18日,陶行知出生...
《霜崖曲录》 吴 梅 吴梅,被誉为“近代著、度、演、藏各色俱全之曲学大师”,自十几岁起就致力搜求戏曲典籍,积数十年艰辛,收藏曲籍多善本和孤本,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藏曲...
可以说,从人类有意识以来,就知道有生必有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死是人类最原始的恐惧,也是所有恐惧的终极指向。生命只有一次,故贪生怕死也成了人的本能与本性。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