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成峰(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教师)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这篇旧时儿童都能背诵的《千字文》,作者为南朝梁代的周兴嗣。据传,梁武帝为了教...
作者:张勇耀(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编审) 为元好问在文学史上确立一个位置,是从元好问去世之后就开始的一项历时长久的“文化工程”。此事肇端于元氏弟子郝经,他在...
作者:武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铁雅派(杨维桢,字铁崖,而在其自我叙述中称其诗派为“铁雅派)成员大部分是由“铁门”弟子组成,故而认识铁雅派的诗学特...
【国学争鸣】 作者:张耀(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讲师) 先秦诸子百家“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皆“务为治者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开启了诸子学序幕的老子与孔...
作者:史哲文(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文人群体并称是推动作家经典化的特殊文学现象,并称的要义在于群体人员组成相对固定,人员之间存在某种地域、时代、风格...
作者:孙兰(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乐府诗集》将《日出东南隅》篇列为相和曲《陌上桑》古辞,郭茂倩云“一曰《艳歌罗敷行》”,郑樵《通志·乐略》题解《...
作者:赵逵夫(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甘肃省先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学者们分析古代人物的思想,一般都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时代,二、家族、家庭,三、师从,四、个人阅历...
作者:杜庆英(扬州大学副教授) 词为艳科,在产生之初多为宥觞之作,或以书写私人性的艳情内容为主,尤其以“思春”“伤春”主题较为典型,具有青春文学的倾向。早期词人绝少...
作者:马永庆(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美德”一词是伦理学的重要范畴,一般是指人们美好善良的品德。作为伦理概念,美德不仅仅只是善的文化,还可以从美学范畴上...
作者:陈野(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作为我国学术传统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志,是中华文明的文献载体和连续呈现,具...
作者:何山石(湖北理工学院师范学院教授) 清初学人毛奇龄,字大可,世称“西河先生”。毛奇龄著述宏富,以选书严苛闻名的《四库全书》,录其著述达数十种之多,足见其在清代...
作者:彭成广(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 《论语·述而》篇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其中,学界对“游于艺”的解读历来争论最多,但整体而言均不...
作者:韩伟(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 中国文学的音乐性是不争的事实,文论中包含论乐的成分,同时乐论中也包含大量论诗、论文的因子。文论与乐论在起源、功能、表现方式、言说...
【史海钩沉】 作者:何沛东(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随着人类航海活动范围的拓展,航程计算也成为必要的工作。在近现代船舶计程仪广泛应用之前,中国海域已...
【论点摘编】 丁亮在《配户当差与里甲制:明初杂泛差役派征机制探析》(《中山大学学报》2024年第2期)一文中指出,明初杂役包括官厅差役和驿递夫役在内,普遍采用“配户当差”...
作者:纪德君(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中国古代白话小说滥觞于民间说书。敦煌变文、宋元话本自不必说,明清时期的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以及公案侠义小说等,往往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