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 [其它]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 2024-07-04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各国现代化...

  • [其它] 李润和 陈以凤︱儒家文化对韩国的影响及其当代价值——李润和先生访谈录 2024-07-04

    李润和先生 陈以凤: 李先生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刊物的采访。我们知道这些年您一直致力于中韩文化的交流,堪称中韩文化交流的使者。首先想问问您:作为一名韩国人,从什...

  • [其它] 孟坡|孟庙碑刻视域下的明代孟子后裔世系重建 2024-07-04

    摘要: 明代之前孟子后裔世系模糊不清,明初出现的孟思谅五代世守宗祧、孟润作《孟氏家谱序》等相关叙事又疑窦丛生。孟庙碑刻文献为我们解读明代骤然清晰的孟子后裔世系,提供...

  • [其它] 儒学“为政以德”传统与现代行政伦理 2024-07-04

    一 自行政管理学产生以来,行政伦理就受到学者的特别关注。比如,1926年怀特在其专著《行政学导论》中认为,官纪表现为行政人员热爱、忠诚、合作、竭力负责及以服务为荣的精神...

  • [其它] 房伟|多元一体(英文版) 2024-07-04

    编者按: 为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国际传播,孔子研究院携手中国外文局欧非传播中心在《今日中国》英文版、阿文版推出中国精神和智慧专栏,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为公、民...

  • [其它] 曹景年|荀子礼学思想的社会价值——以孟荀对仁礼关系的差异建构为视角 2024-07-04

    摘要: 孟子与荀子对仁礼关系的定位完全不同,孟子的思路是摄礼归仁,主张仁是礼的基础和依据,为了仁可以改变礼。而荀子的主张则可以概括为摄仁归礼,将仁内化在礼义系统的构...

  • [其它] 述圣子思传家风 2024-07-04

    孔子诗礼庭训对孔鲤及后世子孙具有重要的影响。孔子自身的行为举止、学识涵养,营造的家庭氛围等,影响也特别大。可惜孔鲤先孔子而去,没能将孔子思想发扬开来。值得欣慰的是...

  • [其它] 李翠|汉之“辟雍” 2024-07-04

    一、西汉成帝时刘向首倡议设置辟雍 自汉武帝时河间献王仿古制以来,便有明堂、辟雍、灵台同称三雍宫三雍,班固《汉书景十三王传》载:武帝时,献王来朝,献雅乐,对三雍宫及诏...

  • [其它] 汉代尊孔崇儒下的儒学与社会 2024-07-04

    随着孔子、儒学在汉代地位的提升,以及汉统治者尊孔崇儒的重视,汉代社会尊孔之风也逐渐兴盛。从曲阜汉代碑刻来看,在鲁地,无论是以鲁相为代表的官僚阶层,还是以孔子后裔为...

  • [其它] 曲阜两汉碑刻概述 2024-07-04

    在中国的碑刻界,素来有中国汉碑半济宁的说法。而济宁地区的汉代碑刻,又以曲阜保存居多。据刘海宇《山东汉代碑刻研究》统计,山东现存西汉和新莽时代碑刻17种现存东汉时代碑...

  • [其它] 孔祥安|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中国传统忠德变迁史研究》评介 2024-07-04

    忠是中国传统伦理范畴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德目,在中国伦理道德发展变迁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随着秦汉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忠成为忠君的代名词,遭受...

  • [其它] 黄宗羲:锥刺阉党 2024-07-04

    黄宗羲的父亲黄尊素在熹宗天启三年(1623年)荣升京官,授山东道监察御史。此时,朝中以阁臣叶向高、韩爌等人为代表的一批正直公允、谋忠体国的东林党人与以太监魏忠贤、阁臣顾...

  • [其它] 杨朝明|君子文化蕴含的家道伦理与社会担当 2024-07-04

    据《孔子家语》记载,孔子有一天和鲁哀公对话,鲁哀公希望找人帮助治理鲁国,孔子告诉他人可以分为五类:庸人、士人、君子、贤人、圣人。圣贤是儒家最理想的人格,君子也是比...

  • [其它] 宋冬梅|开拓经学研究的新视野——评曹景年新著《圣·道·文:中国古代“经” 2024-07-04

    近日获读山东齐鲁书社2023年3月出版的曹景年博士新著《圣道文:中国古代经观念研究》,很受启发,感触良多。看到年轻学者写出这样有思想、有见解、有分量的学术著作,感觉可喜可...

  • [其它] 臧峰宇:“第二个结合”与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 2024-07-04

    摘要: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文化传承发展,将“古今中西之争”转换为文化古今相通与文明交流互鉴,以交融会通的方式促进了文化“涵化”。“第二个结合”形成的新文化使中...

  • [其它] 康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逻辑、实践路径与价值导向 2024-07-04

    摘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逻辑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自我发展和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时代发展两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是传统文化真正走向现代化的实践路径。中国式现...

  • [其它] 以高度文化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2024-07-04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

  • [其它] 吴飞:仁之实与仁之端——《孟子》仁说发微 2024-07-04

    孟子云:“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 [其它] 李景林:为学须善用加减之法 2024-07-04

    古人注重“学”。孔子自称“好学”,弟子中亦仅称颜回为“好学”(“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 [其它] 刘余莉: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2024-07-04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在《历史研究》中讲述了世界各个主要民族的兴起与衰落,提出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而...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