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其助力下,艺术一直在发生显著变化。科技让艺术立体化、生动化、直观化,也改变了艺术的生产、传播、呈现方式,两者的融合产生新的火花。本期...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民本思想源远流长,重民本早已成为中华文化的独特精神标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指出:“‘为政之要,以顺民心为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
人是一种可能,但并非万能。可能要变为现实,需要各方面的条件。除外部环境之外,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能够自己把握时机,审时度势,慎思明断,“虑善以动,动惟厥时”,谋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反映中...
应充分重视和利用博物馆、美术馆等非传统美育资源,拓宽美育路径,让青少年在展览中徜徉于美的享受,使“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美育愿景得以更好实现 “意大利之源——古罗马...
戏曲的网络传播要吸引观众、留住观众,进而扩大观众群,需要与观众加强交流,用互动性、亲和力增强魅力和影响 有着66年历史的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黄梅戏剧团,将黄梅戏演出舞台...
日前,《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其中,在谈到第四...
2022年第10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谈到“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问题时,文章引用了“祸几始...
作为一个被不同媒介和艺术形态反复改编的故事,《红楼梦》于大众而言变得越来越熟悉,这个故事也被越讲越通俗。如何让《红楼梦》再度诗意化、神圣化,并以一种全新的面貌进入...
“人的一生,真正的欢乐,在于童年”,“而童年的欢乐,又在于黄昏”,“黄昏的欢乐,又多在春天和夏天,又常常和昆虫有关”(孙犁)。蝉的到来,给饱受苦夏折磨的孩子们带来...
2022年第14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文章强调:“要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同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等重大...
宋代苏轼《寒食帖》名列“天下三大行书”,它作于苏轼被贬黄州的生命低谷时期。《寒食帖》是其苦难人生的见证,亦是其艺术巅峰的标志。遇挫不馁,初心不渝,历经磨难而奋发崛...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文明的重要载体,城市空间蕴含着经济社会、自然环境与历史人文等鲜明特质,在文脉传承中起着关键作用。 从世界的眼光来看,重视城市文化发展...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在当晚播出了大型文化系列节目《古韵新声》七夕节目,以“文物展演+文化访谈+古风乐舞”的形式,集中呈现了几...
《求是》杂志近日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更好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文中指出:“‘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义之所在,天下赴之’。我们...
近日,推动新时代书画艺术繁荣发展暨荣宝斋35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推动新时代书画艺术繁荣发展,要坚守文化使命,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热情讴歌时代,生...
七夕节是颇具中国式浪漫色彩和东方审美的传统节日,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月4日播出的2022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七夕晚会立于时代高度提炼主题,以独...
七夕是中国传统节日,有几千年历史。2006年,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延续这一传统,每年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七夕晚会如约而至,都能让人们体验...
据媒体近日报道,北京文化论坛发布《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白皮书(2022)》,提出新业态引领构建数字化发展新格局发展趋势,强调北京游戏动漫、文旅文博等领域积极探索元宇宙应用场...
【学苑艺事】 今年是南京师范大学建校120周年,在横跨两个世纪绵延近现代中国的奋斗历程中,南京师范大学美术教育扎根祖国大地,博采中西美术之长,致力于中华美育发展,以浓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