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已经进行了30多届,业已成为当今中国最重要的公共考古学活动之一。 考古发现的真实性、现场感和科学性,能够将人们带回已经消逝...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安宁是进步的基础。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引用了中国古语“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旨在以中国数千年历史文化的经验积淀,...
人类跌宕起伏的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4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面对重重...
近日,《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习近平...
编者按: 由故宫博物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人民网共同出品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是近年来少见的现象级舞台艺术作品。近日,该剧刚刚结束第二轮全国巡演海口站、北京站的演出...
《寻路者》孙郁 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 编者按: 人类历史上,有过许多关键时刻,其巨大的辐射力量对后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对于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进程来说,“五四”便扮演了这...
2022年,第二十七个世界读书日如约而至,中华大地书香四溢,阅读的喜悦在春天流淌。与此相伴,在当下美术实践领域也涌现出一批读书题材美术创作。这些作品既是对书香时代的观察...
我已经在拱宸桥畔的运河边住了整整二十年。 在拱宸桥上,我曾无数次伫立四望而遐想。今夜,月光如桥下的流水般明亮,万千条柔嫩柳枝轻撩着夜的河面,柳枝调皮地深入河的身...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是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新时代共青团员和广大青年追求进步、勇做模范时引用的古语。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
青年是事业的未来。只有青年文艺工作者强起来,我们的文艺事业才能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 一段时间以来,青年戏曲工作者在各类舞台上崭露头角、挑起大梁,呈现出新人...
——《地名管理条例》修订出台的里程碑意义 最近修订出台的《地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于在地名管理工作中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具有重大意义。 1986年...
近年来,在剪纸非遗界,刮起一股“创新现代剪刻纸”之风,脱离中国传统民间剪纸基因和语言,推销“去民间化”的所谓专业“西洋化”“绘画化”“机器化”“商品化”等创作理念...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文章指出:“‘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我们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
彩礼在古代称为聘(娉)礼或聘财,是婚约缔结的证明要件之一。从西周时期始,关于婚姻的缔结便有两个重要的社会规范: 一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孟子·滕文公下》中称:“不...
动画电影《我们的冬奥》上映,获得各界点赞。该片不仅让冬奥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首次亮相大银幕,还集结了孙悟空、哪吒等中国经典动画电影中的神话人物形象,用传统神话元素...
4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初步学习下来,感觉非常振奋。 《意见》是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历史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善于从历史经验中汲取营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引用了典故“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
近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所作重要讲话《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讲话...
纪录片被称为“国家相册”。近年来,纪录片创作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的丰厚内涵,深刻反映中华民族的精神脉络,忠实记录时代进步的铿锵足音。纪实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