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 每年四月四日,清明节的前一天。传说,这个节日,是纪念春秋的介之推的。 介之推是当年晋国的贤臣,侍奉公子重耳(后为晋文公)。晋国发生内乱,公子重耳被迫逃亡国外,介...
冬节 冬至,俗称“冬节”,在古代是很隆重的节日。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也最受重视。 古人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但春天已经不远了。这时外出的人都要回家过冬节...
8月7日,集中了今年两个重要“天气节点”,一个是立秋节气,一个是末伏的第一天。 民谚称“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愁”,说的就是立秋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民国以前,各家门挂菖蒲,在小孩眼、耳部...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
在旧时成都人的心中,中元节如同春节、端午、清明一样是举足轻重的节日。日前,四川著名民俗文化学者刘孝昌先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专门就“中元节——孝义之节”做了生动的...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到了腊月,家家户户...
“七月半,鬼乱窜”似乎总给人一种感觉:农历七月十五日是“封建迷信”的一种风行。事实的确如此吗?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巴蜀文化研究专家谭继和与民俗专家袁廷栋告诉本报记...
从此以后,狐偃的女儿整天心惊肉跳,她恨父亲狂妄自大,对亲家绝情。但转念想起父亲的好,亲生女儿不能见死不救。她最后在六月初五跑回娘家告诉母亲丈夫的计划。母亲大惊,急...
盂兰节(中元节,又称鬼节,时间为农历七月十五),据说本来就是一场道教的因果故事。佛祖的大弟子目莲的母亲生前贪婪无道,死后变成饿鬼,所有到口的食物都化为灰烬,永远饥肠辘...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点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
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民间普遍流传目莲解救母厄的故事:...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这一天落在公历的9月8日。每年此时,菲律宾华人社会照例出现一片热闹欢腾气氛,也带动了菲人随习俗认识这个很有意义的节日,尝到华人...
明代《圣迹图》(局部),描绘了孔子周游列国、退修诗书、教授弟子的生活片断。 如果重阳节可以称为山顶上的节日,那么上巳节就可以称为水边上的节日了。这个节日是在农历三月初...
地藏节 农历七月三十是一个宗教节日,名为“地藏节”。 地藏是在释迦既灭以后,弥勒佛未生以前,世间众生赖以救苦的一尊菩萨,地藏王曾经发誓要在普渡众生以后始愿成佛,因此常...
8月25日,消费者在天津的一家超市内选购散装月饼。 随着中秋佳节的临近,月饼摆上了商家最醒目的柜台,不过因中央和地方狠刹月饼送礼之风,市场上的高端月饼礼盒和团体采购呈明...
中新网贵阳9月8日电(周娴实习生王启钰)提起“偷”,人们都会觉得厌恶。而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中秋节时人们对这些“小偷”不仅不恨,反而欢喜应对。“贵州少数民族过中秋节不仅...
推动春节符号的征集活动,一方面是要宣传春节文化,另一方面我们要把春节文化的传承做得更好。通过一些经济活动去集思广益,使我们的春节文化形成一个特色鲜明的符号文化,这...
中新网北京9月8日电(上官云)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每逢此时,世界各地会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以示庆祝,韩国会举行祭祖仪式,日本则喜吃“月见团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