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较频繁的节气,为了御寒保暖,各种肉类饮食、药膳、火锅纷纷登场。但人体常因室内供暖、穿得严实,内热散不出去而上火,所以肉食不宜大量,可以...
一、麒麟殿上神仙客 龙虎山中宰相家 天师府头门楹联相传是明万历年间南京礼部尚书董其昌撰并书。此联上联写的是张良,汉高祖刘邦时曾建“麒麟阁”乃召开军机大臣会议的地方,...
冬至扫墓叫“过冬纸”。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祭拜。人去世...
小雪一到,天气顿生寒意,羽绒服、羽绒裤、口罩、帽子、手套和围巾等各种装备都派上了用场。室外的花草树木也要加强防寒养护,给它们穿上厚厚的“防寒服”,可以用粉刷石硫合...
11月22或23日,太阳到达黄经240°,此时称为小雪节气。此时,太阳位于赤纬-20°16',这天北京地区白昼时间仅9小时49分钟,正午太阳高度仅29°50'。 我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 我国古代将小...
本文摘自《我与李宗仁》一书,由李宗仁原配夫人李秀文口述,李秀文侄媳妇谭明整理,将李宗仁南征北讨的戎马一生娓娓道来。为读者了解民国政坛,了解李宗仁和桂系的成败,提供...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中国冬季一种民间节气,从每年阳历12月下旬初“冬至”开始。“数九”习俗起源于何时,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资料,不过,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梁代...
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汉族民间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
合阳风俗冬至吃馄饨 合阳人有个风俗,“冬至馄饨腊八面”。每到冬至这天晚上,家家都要吃“连锅馄饨”,说是吃了这冬至馄饨,一冬不冻,碰到有家里人外出的,还要留上一碗等他...
数九是中国北方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更为适用的一种民间节气它从冬至开始算起,这一天称为俗称“交九”,以后每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
每年11月23日或24日为小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
贺东亦称“拜冬”,汉代既有此俗。明清时期士族缙绅之家,会在冬至这天拜贺尊长,致以祝福语,平辈间则互为登门道贺,借节日拉近彼此的关系。即使是草野小民,也会身穿新衣,...
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中元节(除、清、九、盂),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 农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除夕祭...
城隍传说为护城之神,为道家所信奉。其庙始建于唐,座落于金城东北,面南而踞。其平面呈丁字形,南北纵长202米,东西横宽76米,占地总面积15500平方米,庙门外有明万历年间建造的...
漫步在龙虎山上清古镇古街的石板街上,犹如走进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让人深感岁月的静好、乡情的浓郁和人文的星光。 上清古镇演绎着中国道教1900多年的历史。自东汉中叶...
每年农历三月的西岳华山举办盛大的祭山庙会。起于望,论晦而止。三月十五日是朝华山的盛会日。华山庙会于阳春三月,万物皆生时节举办,取意于华山之神拯救万物,普降甘露之意...
在古代冬至排在二十四个节气的首位,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称之为“亚岁”。从汉代以来,这一天都要举行庆贺仪式,高峰时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听政。民间歇市三天,欢度节...
小寒的到来标志着一年中最冷的时节的到来,在南京人的风俗中小寒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古时,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
中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在古人看来,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喜鹊筑巢,准备开始繁育后...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每年在1月5-7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285°。对于中国而言,这时正值“三九”前后,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月令七十二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