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图2 图3 何为玉璇玑?璇,美玉也,玑,王者正天文之器,即用作观测天文的玉器。“玉璇玑”是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典型的玉器,此类玉器有何用途,到目前为止尚无定论。璇玑一...
资料图 在我国最古老的枕头是天然石块,后来开始使用初步加工过的石块作为枕头。以后逐步扩大到使用其他材料来制作枕头,例如竹枕、木枕,玉枕、铜枕等等,历代留存下来数量最...
图片说明:(商)罍(酒器) 此罍器传出于殷都安阳。器身有简单又非常醒目的大面积浮雕纹饰,肩部的环耳可系绳便于搬运,抬提腹下部正面的鼻钮可以倾空罍中的酒浆。锈色瑰丽,...
宋 高12.9厘米,口径18厘米,底径17.8厘米 此樽是宋代汝窑作品中的佼佼者。它仿汉代铜樽造型,口型规整,仿古逼真,釉莹润光洁,浓淡对比自然。目前所见传世宋代汝窑天青釉弦纹樽...
和硕怡亲王宝金印(左)大清嗣天子宝金印(右) 北周“天元皇太后玺”金印(左)和硕智亲王宝金印(右) 皇后之宝金印(左)雍正颁给七世达赖喇嘛金印(右) 紫禁城位于北京的...
图中所示这件器物是清代风格的纯铜24K鎏金蝉形镇纸。此器器型古拙,色泽明丽,金光闪闪,做工精良。蝉好似盛夏天爬在树干上引吭高歌,针刺般的尖嘴正在吸取树汁,翅膀上纵横交...
这枚洪武通宝小平钱,虽不是罕贵名珍,但在钱币中夹杂着一块不明杂质的古钱却十分罕见,堪称历代古钱首见品。它见证了洪武年间铜材稀缺的铸钱困境。 经过元末战乱的摧残,社会...
元代卵白釉螭耳瓶(一对) 瓶体颈部“螭耳”特写 这对元代卵白釉螭耳瓶(见图),高24.2厘米,口径7.6厘米,底径7.9厘米,1959年出土于安徽省桐城县(今桐城市)。两件瓶形制完全相...
一些藏友经常问我:“究竟如何来辨别陶瓷‘贼光’与‘宝光’的不同?”在一些书本上,或者专家在电视上都曾侃侃而谈:“宝光”是由内而外散发的像玉一样温润的、内潋的、养眼...
罐高6.1厘米,口径2.8厘米,底径3厘米;釉汁晶莹、透青,青花翠蓝艳丽,形制规整,胎薄体轻。底为涩胎圈足,胎质洁白细润。 元明时期不少的罐,原本是带盖的。但盖子太容易破损...
长方形画像空心砖 三角形画像空心砖 洛阳的画像空心砖,与我们熟知的古代青砖完全不一样,它体量大,内部空心,在砖的正反两面印有阴纹画像,做工异常精良。画像空心砖是大户...
开县姚家坝遗址出土的陶器文物。记者 杨晨 摄 记者2月15日获悉,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日前在开县姚家坝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一批重要的商周遗存,灰坑、柱洞、灶、窑等遗迹露出“真...
清乾隆时期粉彩瓷器装饰画面中有大量祥瑞吉祥的题材纹饰,这类题材大都借助自然景物抒情言态,其中粉彩百猴图瓶为其代表作,它以藏而不露的画笔,表达了群臣祝寿之意。 粉彩百...
宋人摹郭忠恕四猎骑图(展开图) 我国北方广漠的草原,古代有不少游牧民族生活其间,特别在五代以后,契丹等族的领地扩张到长城以内的广大地区,和中原政权时战时和,胡汉民族...
扒村窑烧瓷品类繁多,是为适应不同阶层、不同地区、不同需要的结果。从发现的碗残片上,署有“张”、“刘”、“秦”、“花”、“李”等标记看来,一个窑区可能同时有很多规模...
虢季子白盘,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商周时期盛水器,晚清时期出土于宝鸡,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国博的镇馆之宝。 虢季子白盘造型奇伟,酷似一个大浴缸,作长...
文人多爱香,独处以香为友,读书以香为伴,“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添香读书”是古代文人的一大生活习惯。书斋添香,不独以熏香论,画堂外,竹映风窗数阵斜,...
图1 图2 图3 在中华民俗文化中,葫芦是重要的吉祥象征物,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寓意丰富。其寓意吉祥的图案也经常成为古代民俗钱币上重要装饰纹样。 图1是一枚明清时期民俗钱币...
考古出土的香具 香在中国古代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使用。从熏燃、悬佩到涂傅、饮用、乃至到奇思妙想地用来计时,都反映了古人对“香”这种海外来物的认识以及古人精致的生活...
崔白(1004年至1088年),字子西,濠州人。画艺精湛,深受神宗眷顾,补入图画院。他的花鸟画在继承徐熙、黄荃二体的基础上,别创一种清淡疏秀的风格,以工谨与粗放笔法交相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