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昭王中兴与强秦之策。 在秦国的发展历史上,秦昭王时期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时期。昭王执政56年,秦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跃成为战国第一强国,为嬴政后来统一天下奠定了一...
示之以动①,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②。 【计策解读】 ①示之以动:示,给人看。动,此指军事上的正面佯攻、佯动等迷惑敌方的军事行动。 ②益动而巽:语出《易经·益》卦。益...
孙中山先生对万里长城评价很高,他在《建国方略》中指出,秦始皇这个人虽然不怎么样,但修筑长城的功劳堪与大禹治水相提并论。如果没有长城捍卫中原,中国可能等不到宋、明,...
原文:谋攻第三 孙子曰: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
【秦谋臣良将林立,运筹帷幄和统兵征战以及战略策略协调运用均珠联壁合,占尽了主观指导上的优势】 秦几世以来都汇集了大批将相英才,这些人物多是客卿于秦,然而却忠心事秦,...
5、兴于法制、亡于法制。 在战国时的秦国,人人都是战士,时时危机四伏。老百姓今天耕作纺织,明天也许就要上战场。今人无法想象,在那样的环境中人怎么生存,但就是这样的环...
阳乖序乱①,明以待逆②。暴戾恣睢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④。 【计策解读】 ①阳乖序乱:阳,指公开的。乖,违背,不协调。此指敌方内部矛盾激化,以致公开地表现...
他在庙堂之上召集群臣廷议此事,受到丞相李斯的强烈反对。李斯认为与匈奴交战有弊而无利,他分析双方的情势之后,给出了不可攻击匈奴的几条理由: 首先,匈奴居无定所,很难将...
原文:军形第四 孙子曰: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
一.商朝的显族 夏朝末年,政治腐败,商国兴起,展开了与夏朝争夺中原统治权的斗争。嬴秦族奠基人伯益的后裔(见《秦人传说时代的探讨》),为了摆脱夏朝的政治压迫,纷纷背离夏...
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死于他第五次东巡途中。或许秦始皇注定是一名历史上的争议颇多的人物,他的死如他的身世以及此雄才大略,同样引起了后...
信而安之①,阴以图之②,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③。 【计策解读】 ①信而安之:信,使信。安,使安,安然,此指不生疑心。 ②阴以图之:阴,暗地里。 ③刚中柔外:表...
徐福东渡一事,最早出现于司马迁的《史记》。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
中潏的儿子蜚廉和孙子恶来,都是殷纣王的宠臣。中潏生蜚廉,“蜚廉生恶来,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由于蜚廉、恶来保纣最力,许多古籍中都记载了他们“助...
疑团之二,徐福东渡为何东渡?关于徐福东渡的原因,据《史记》所言,秦始皇不惜以巨资支持徐福东渡,是为了寻神山仙药,求长生不死药。《十洲记》也这样记载:“秦始皇时,大...
必有损,损阴以益阳①。 【计策解读】 ①损阴以益阳:阴:此指某些细微的、局部的事物。阳,此指事物带整体意义的、全局性的事物。这是说在军事谋略上,如果暂时要以某种损失...
备周则意怠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②。太③阳,太阴。 【计策解读】 ①备周则意怠:防备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人斗志松懈,削弱战力。 ②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
然而赵高为什么要谋害秦始皇?主要原因就是赵高唯恐扶苏继承王位。赵高曾对李斯讲:长子(即扶苏)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即全必用蒙恬为丞相。如前所述,由于赵高跟蒙恬的...
【计策解读】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共敌不如分敌:共,集中的。分,分散,使分散。句意:打集中的敌人,不如设法分散它而后再打。 敌阳不如敌阴:敌,动词,攻打。句...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微隙在所必乘①;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②。 【计策解读】 ①微隙在所必乘:微隙,微小的空隙,指敌方的某些漏洞、疏忽。 ②少阴,少阳:少阴,此指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