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青少年国学 >

唐诗中的和亲公主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光明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和亲公主最多的一个朝代。文成公主和嫁藏王的故事就是流传千古的佳话,但其他众多的和亲公主就鲜为人知了。据记载,唐王朝共有28位公主出嫁突厥、奚、契、吐、回纥(鹘)等族。远嫁异域的汉族公主们,为了担负起朝廷赋予的和亲重任,促进民族交流与团结,不得已放弃汉地的尊宠生活,从此经历游牧僻壤、语言不通、水土不服等地理环境和异地风俗的考验,甚至因为民族关系紧张而身遭不测,于此而言,她们无疑是当朝民族战线上的“勇士”。
    和亲公主为当时的文人墨客所关注,在200多首唐代和亲诗作中,除了昭君诗,其余大都是直接体现当朝和亲公主的,主要有金城公主、宁国公主、咸安公主、太和公主等,文成公主入吐蕃虽然是唐代最著名的和亲事件之一,但《全唐诗》却没有留下相关诗篇;中唐崇徽公主和亲无当朝诗作留存,到晚唐有雍陶、李山甫的怀古之思。唐代和亲诗反映了诗人们对和亲政策的思考、对和亲公主命运的关怀,以及对其民族贡献的评价。
    景龙年间金城公主和亲吐蕃,朝臣中出现了一批应制诗。710年春,唐王朝以最高规格和礼仪出嫁金城公主,中宗皇帝亲送至始平县,“上悲泣歔欷久之。因命从臣赋诗饯别”,现留存17首,阐述君王和亲之策,寄寓和睦相处之愿,再现饯别场景之状。徐彦伯《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圣心凄送远,留跸望征尘”,表达了中宗皇帝的不舍与哀思;苏颋《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旋知偃兵革,长是汉家亲”,寄托了诗人对大唐与吐蕃之间和睦相处、化干戈为玉帛的向往;崔日用《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圣后经纶远,谋臣计画多”,则直接歌咏中宗皇帝和亲政策的英明;而沈佺期《送金城公主适西藩应制》“那堪将凤女,还以嫁乌孙”,则透露出诗人对和亲之举颇有微词。金城公主嫁于赞普尺带珠丹,其背景是唐蕃激战30余年之后,唐王朝胜少负多,还丢失了西域18羁縻州及安西四镇,而吐蕃则内外交困、政局动荡,唐王朝权衡利弊后,许诺吐蕃请婚。金城公主入吐蕃,本为嫁与年轻王子善擦拉温,岂知王子迎亲途中坠马丧命,按其风俗嫁与准公爹尺带珠丹,作一偏妃。后来公主之子被没有生育能力的纳囊妃喜登抢走,公主悲痛欲绝,经过诸多磨难,方与儿子团聚。金城公主入吐蕃的数十年间,唐、蕃小衅不断,公主费尽心思,努力化解矛盾,基本上确保了从长安出发的青藏高原丝绸之路的通达。公元733年,由于金城公主的努力,唐蕃双方在赤岭(今青海湟源西日月山)定界刻碑,签订了以青海日月山为界互不侵犯条约,并于甘松岭互市,迎来了一段相对和平的时期。公元739年,金城公主病逝于逻娑(拉萨),大唐辍朝三日。
    杜甫的诗作抨击了宁国公主和亲事件。宁国公主是唐代第一位远嫁少数民族的正牌公主,乃当政皇帝唐肃宗之女。唐王朝为答谢回纥出兵平叛,许嫁帝女给病重的回纥首领毗伽阙可汗。杜甫《留花门》:“北门天骄子,饱肉气勇决。高秋马肥健,挟矢射汉月。自古以为患,诗人厌薄伐。修德使其来,羁縻固不绝。胡为倾国至,出入暗金阙。中原有驱除,隐忍用此物。公主歌黄鹄,君王指白日。连云屯左辅,百里见积雪。长戟鸟休飞,哀笳曙幽咽。田家最恐惧,麦倒桑枝折。沙苑临清渭,泉香草丰洁。渡河不用船,千骑常撇烈。胡尘逾太行,杂种抵京室。花门既须留,原野转萧瑟。”此处“花门”即为回纥代称,“公主歌黄鹄,君王指白日”指宁国公主和亲及向回纥借兵之事,诗中述说了回纥屯兵沙苑致使原野萧瑟、田家恐惧之现实,“留花门”其实是不该留花门之意。宁国公主婚嫁不到半年,老毗伽阙可汗一命归西,公主不按回纥风俗殉葬,剺面以示丧夫之痛,同年八月回京,此后宁国公主过着寡居的生活直至去世。杜甫《即事》:“闻道花门破,和亲事却非。人怜汉公主,生得渡河归。秋思抛云髻,腰支胜宝衣。群凶犹索战,回首意多违。”其“人怜汉公主,生得渡河归”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宁国公主的极大同情,也对大唐天子之亲生女儿逃命而归的落魄表达了一定程度的愤慨和无奈。
    白居易盛赞咸安公主和亲的卓越功德。贞元四年(788年),德宗将第八女咸安公主远嫁回纥,意欲借回纥击吐蕃。咸安公主婚姻很不幸,从贞元四年到贞元十一年不到八年的时间里,她按回纥收继婚制先后嫁给了长寿天亲、忠贞、奉诚、怀信几位可汗为妻,创下了汉族公主历嫁两姓、三辈、四任可汗的“收继婚”纪录,其酸楚和尴尬之境,非常人所能想象。不过咸安公主在回纥汗国很受尊重,她的一生都献给了和亲事业,所嫁的四位可汗均接受了唐朝册封,她和亲时期,回纥助唐彻底击溃吐蕃,扭转了一百多年来唐朝与吐蕃交战总是失利的被动局面。咸安公主对于发展双方的等价绢马贸易也功不可没。唐与回纥的绢马贸易因不等价交易,成为唐朝财政上的一大沉重负担,以至于“朝廷甚苦之”。咸安公主努力周旋,使回纥马的价格不断下降,趋于绢马等价,对此,白居易写下《阴山道》来咏赞她的功绩:“咸安公主号可敦,远为可汗频奏论。元和二年下新敕,内出金帛酬马直,仍诏江淮马价缣,从此不令疏短织。合罗将军呼万岁,捧授金银与缣彩。”元和三年(808年)二月,咸安公主逝世,唐宪宗“废朝三日”,并册赠其为燕国大长公主。白居易也再次用“及礼从出降,义重和亲,承渥泽认三朝,播芳猷於九姓,远修好信,既申洽比之姻,殊俗保和,实赖肃雍之德”的诔文,对其和亲回纥的历史功绩给予了高度颂扬,咸安公主死后葬回纥,是唐朝唯一一位没有叶落归根的正牌公主。
    王建、张籍等中晚唐诗人有诗作记述太和公主。长庆元年(821年),唐穆宗册封第十妹为太和公主远嫁回纥,亦为唐王朝安北的无奈之举。诗人们描述了太和公主和亲之时的愁苦、哀怨与悲伤,如王建《太和公主和蕃》:“塞黑云黄欲渡河,风沙眯眼雪相和。琵琶泪湿行声小,断得人肠不在多。”杨巨源《送太和公主和蕃》:“北路古来难,年光独认寒。朔云侵鬓起,边月向眉残。芦井寻沙到,花门度碛看。薰风一万里,来处是长安。”张籍的诗作《送和蕃公主》更把和亲公主的悲苦推上极致:“塞上如今无战尘,汉家公主出和亲。邑司犹属宗卿寺,册号还同虏帐人。九姓旗幡先引路,一生衣服尽随身。毡城南望无回日,空见沙蓬水柳春。”唐开成年间,回纥内乱不断,后为黠戛斯所破,太和公主成了乌介可汗要挟唐王朝的人质。会昌三年(843年),唐军大败乌介可汗,夺回太和公主,唐与回纥的多年恩怨有了了断,许浑作《破北虏太和公主归宫阙》:“毳幕承秋极断蓬,飘飖一剑黑山空。匈奴北走荒秦垒,贵主西还盛汉宫。定是庙谟倾种落,必知边寇畏骁雄。恩沾残类从归去,莫使华人杂犬戎。”亦有诗作从太和公主的命运出发,感叹物是人非、不堪回首的悲伤,比如李频《太和公主还宫》:“天骄发使犯边尘,汉将推功遂夺亲。离乱应无初去貌,死生难有却回身。禁花半老曾攀树,宫女多非旧识人。重上凤楼追故事,几多愁思向青春。”太和公主是唐王朝最后一位和亲回纥的正牌公主,她在回纥生活了22年,当过俘虏,做过人质,饱受战乱之苦,至少嫁过三位可汗。会昌三年(843年),沧桑的太和公主终于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国,然而迎接她的却是姐妹们的冷眼相待。唐宣宗女阳安长公主与唐宪宗女宣城、义宁、真源等七位公主认为太和公主没有完成和亲任务,不肯出迎,事后也故意怠慢,孤苦的太和公主返回长安不久便因病去世。
    (陈景春,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