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读《论语》会发现,这里面经常出现一个词:君子。我们直到今天还常常将其作为做人的一个标准,说某某人非常君子。但是究竟什么是君子呢? 《论语》(资料图 图源网络) “...
文/钱穆 为什么读书便能学得做一个高境界的人呢?因为在书中可碰到很多人,这些人的人生境界高、情味深,好做你的榜样。目前在香港固然有三百几十万人之多,然而我们大家的做...
文/张道奎 初知左宗棠,只是在历史课本中。幼小的年纪,还不能理解“曾左李”对当时的中国意味着什么。在记不清名字的各式近代洋务企业中间,“左氏”“马尾”大约是比较奇特...
1851年的曾国藩,有点烦,倒不是因为洪秀全,当时老曾还没有想到自己将来是全哥的劲敌,最让他烦的是身体和家事。 曾国藩(资料图 图源网络) 在这一年里,老曾的牛皮癣发作得厉...
孔子故里曲阜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修身齐家、内省自律、为政以德等儒家思想遗产,早已渗透到阙里人家的厅堂巷陌和寻常百姓的内心。今天,当我们推开厚重的明故城红漆城门,穿...
文/季羡林 “三思而行”,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一句话,是劝人做事不要鲁莽,要仔细考虑,然后行动,则成功的可能性会大一些,碰壁的可能性会小一些。 三思而行(资料图 图源网络)...
文/胡忆红 “在人情事物上做工夫”,语出南宋著名理学家陆九渊。其兄陆九龄问:“吾弟今在何处做工夫?”陆九渊答曰:“在人情、事势、物理上做些工夫。”意思是说,人的心性...
2566年前的公历9月28日,孔子诞生,尽管那个作为公历起点的神之子还远未出世。 孔子(资料图 图源网络) 在他73岁泰山倾颓之后,他仍将以各种面目游荡在这块土地,达两千多年。...
文/儒风大家 他们的出身让世人羡慕嫉妒恨,他们的才华让世人自愧不如,望洋兴叹。他们的容貌堪比宋玉、潘安。似乎他们就是完美的化身。但,天妒英才,他们又是那让世人无限怜...
文/儒风大家 一提起顾恺之的大名,大家脑海中会不由自主得浮现出画家的形象。因为,仅凭画家这个身份已经让他在画坛之上独领风骚,名垂青史。但,也因为他在画坛上的名气之大...
宋朝米芾的书画流传千古、天下闻名。但他在成名之前,曾经历过一段长达三年的沉寂期。这三年里,他每天坚持苦练书法,但成果极微。就在米芾略感泄气之际,发生了一件事。 宋朝...
曾国藩曾在给弟弟曾国荃的一封家书中特别谈到自己一生中最难忘、难堪的4次教训。曾国藩为什么要写这封信给弟弟呢? 曾国藩曾在给弟弟曾国荃的一封家书中谈到自己的4次教训(资...
文/唐东辉 《谕泰和杨茂》一文,记载了王阳明和聋哑书生杨茂的一段笔谈故事。王阳明是明代的儒学大师,杨茂则是泰和县的一位聋哑书生。虽然又聋又哑,但杨茂好学上进,当他得...
相信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我心怀好意,有人却尖酸刻薄,我泰然处事,有人却无故挑衅,这样的事情必然让人很不舒服。但面对这样的情况,处于尴尬境地的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应对...
文/凌俊峰 我们读《论语》,会看到一个无比真实与可爱的孔子,他喜欢唱歌,遇到喜欢听的歌曲,常常会请演奏者和自己合唱,有时候他会和自己的弟子开玩笑,但涉及到道理时又特...
社会人际关系复杂,特别是在与人交往中,不得不分清好坏。此文中荀子提出的“三者”,损益忠奸可一言辨出。 损益忠奸可一言辨出(资料图 图源网络) 《荀子修身》有言:“非我...
诸葛亮曾经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很难摆脱世俗的欲望,终日忙碌无暇,对生命的意义也来不及思索,然而当你一旦停下脚步静坐独思时,...
文/方克立 从一定意义上说,儒学是一种“人学”,就是教导人们如何做人的学问。儒学有丰富的思想,在许多方面能给人以智慧和启迪。 儒学是一种“人学”(资料图 图源网络) 注...
读曾国藩的家书和日记,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曾国藩威严有余,不苟言笑,但也不时和夫人言笑晏晏。他在日记中不止一次地反省过自己“房闱不敬”,为什么房闱不敬呢?因为他在私...
《吕氏春秋》里有一段,讲孔子周游列国,曾因兵荒马乱,旅途困顿,三餐以野菜果腹,大家已七日没吃下一粒米饭。 《吕氏春秋》(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一天,颜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