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 [用药常识] 知母 清热泻火 下水益气 2017-12-20

    知母“味苦,寒。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本经》) 《本草通玄》谓“知母苦寒,气味俱厚,沉而下降”。《本草经疏》亦谓其“泄泻脾弱,肾虚...

  • [用药常识] 山茱萸与吴茱萸鉴别 2017-12-20

    山茱萸又名蜀枣、枣皮,为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果肉,每年秋、冬季果实颜色变红后采摘,除去枝梗和果柄,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及时去除果核,干燥即可入药。其性微温,味酸...

  • [用药常识] 你知道如何煎中药吗 2017-12-20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

  • [用药常识] 葫芦巴不等同于葫芦壳 2017-12-20

    葫芦巴:又称胡芦巴、苦豆、香草,为豆科植物胡芦巴的干燥成熟种子。性温,味苦,入肾经。据测定,含有龙胆宁碱、番木瓜碱、胆碱、胡芦巴碱等成分,具有温肾助阳、散寒止痛的...

  • [用药常识] 常用名贵中药的性味功效及识别 2017-12-20

    【牛黄】味苦,性凉,清热良药,具有清热解毒,息风镇痉功效。 主治:急性高热手足抽搐,痰厥,神志昏迷等症,也可用于热疖,疔疮,咽喉肿痛,口疮等。 识别:天然牛黄,可取...

  • [用药常识] 山豆根和北豆根不可混用 2017-12-20

    山豆根和北豆根为临床常用的中药,但由于我国各省市的用药习惯不尽相同,造成中药使用中同名异物现象时有发生,加之山豆根和北豆根名称相近,因此造成一些地方将山豆根和北豆...

  • [用药常识] 双面首乌 生泻熟补 2017-12-20

    何首乌,生熟功用不同,主治病证各异。中医智慧,古法炮制,就可以完成首乌生熟的转换。从气寒解毒通便的生首乌,转变成气温乌须发、治疗秃顶及头发早白有良效的九制首乌,这...

  • [用药常识] 小心独活混入当归中 2017-12-20

    当归性温,味甘辛,入心、肝、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的功效,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症瘕结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难便等症。当归主产...

  • [用药常识] 旱莲草分黑红 功效各有不同 2017-12-20

    墨旱莲又名黑墨草、旱莲草,为菊科植物鳢肠的全草,碾搓新鲜的墨旱莲草的茎叶,会有近乎黑色的浆汁渗出染手。 其性凉,味甘酸,入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凉血止血的功效,用...

  • [用药常识] 甘草 冲和正味 补益阳明胃经 2017-12-20

    甘草,“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金疮肿,解毒。”(《本经》) 甘草药性平缓,具冲和正味,补益阳明胃经、太阴脾经正气,适用中气虚羸之一般...

  • [用药常识] 青蒿的功效及应用 2017-12-20

    青蒿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黄花蒿的地上部分,又名蒿、臭蒿、黄花蒿、草蒿等。 中医认为,青蒿味苦、辛,性寒,归肝、胆经,主要有清虚热,解暑,截疟等功效,可治疗阴虚发热,...

  • [用药常识] 三七鉴别 2017-12-20

    很多人在市场上购买三七,经常会听到“春七”和“冬七”等俗语,很多人不知道“春七”和“冬七”究竟是什么三七?以为“春七”就是春天采挖后加工的三七,“冬七”是冬天采挖...

  • [用药常识] 生姜申姜非“兄弟” 2017-12-20

    申姜学名骨碎补,又称猴姜、毛姜,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等的根茎,性温,味苦,入肝、肾经,具有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肾虚腰痛、肾虚久泻、耳鸣耳聋、牙齿松动、...

  • [用药常识] 水栀子不可作为栀子入药 2017-12-20

    栀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其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等功效,用治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等症,是临床上的常用药...

  • [用药常识] 金铃子不是金樱子 2017-12-20

    金铃子与金樱子只有一字之差,但它们是截然不同的两味药,其功效也大相径庭。 金铃子 学名川楝子,又称苦楝子、川楝实,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寒,味苦,有小毒,...

  • [用药常识] 吴茱萸—温中止痛 降逆止呕 助阳止泻 2017-12-20

    吴茱萸“味辛温。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根,杀三虫。”(《本经》) 吴茱萸味辛、苦,气温,主入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辛温能暖脾胃,...

  • [用药常识] 白梅花不是腊梅花 2017-12-20

    1、白梅花 又名绿梅花、绿萼梅,为蔷薇科植物梅的花蕾,含有苯甲醛、异丁香油酚、苯甲酸等挥发油。其性平,味酸涩,具有舒肝、和胃、化痰的功效,用于治疗梅核气、肝胃气痛、...

  • [用药常识] 龙眼肉真假识别 2017-12-20

    龙眼肉又名龙眼、圆眼、桂圆、益智、蜜脾、龙眼干等,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之功效。物以稀为贵,导致一些不法分子在龙眼肉中掺进大量形状与色泽颇相似的水果干、果酱、红糖...

  • [用药常识] 菊花 清热泻火 明目解毒 2017-12-20

    菊花“气味苦,平,无毒。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本经》) 菊花深入气血阳分,清利三焦郁火风热,所治头痛、眩...

  • [用药常识] 白芥子和黄芥子的鉴别 2017-12-20

    在中药里有芥子这味药,始载于《名医别录》,分为白芥子和黄芥子两种。白芥子别名有辣菜子、苦芥子、白芥等,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种子,主产山西、山东、安徽、四川等省,《...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