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 [格物致知] “跳槽”最初指男女爱情的喜新厌旧 2017-12-05

    文/黄小娅 “跳槽”最初指男女爱情的喜新厌旧(资料图 图源网络) 当今常用于口语的“跳槽”,不能单从字面上来理解。这个词语的来源,明代杨慎在《杨慎诗话》里有解: “魏明...

  • [格物致知] 古代状元为何被称“独占鳌头” 2017-12-05

    鳌是龙头、龟背、麒麟尾的合体鱼龙。 在科举制盛行的时代,殿试的第一名经过皇帝的钦点,便成为了一朝的状元,可以说是“独占鳌头”。那么,在古代,为什么状元会被称之为“独...

  • [格物致知] 缠足小史:缠足的前世与今生 2017-12-05

    文/半夏 6位缠足的妇女合影 关于缠足的起源,坊间一直不存定论。原因之一是,在19世纪以前,缠足题材在正史、方志和儒家女教等官方文本里属于禁忌,不可随意言说。 只有在规矩比...

  • [格物致知] 从《盗墓笔记》中的药引子说起 2017-12-05

    药引子的来源 据说药引子的由来与朱元璋的马皇后有关。马皇后生病,朱元璋遍请名医无人能治,楼英洞悉宫廷世故,用朱皇帝的玉佩做药引子,解了马皇后的富贵病。 从此,中医中...

  • [格物致知] 故宫里有多少“宫”? 2017-12-05

    文/葛忠雨,徐宪江 人们对于皇家宫殿的印象,最深刻的要数秦始皇营建阿房宫的广博。就像《阿房宫赋》中所说的“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雄浑气势,震慑人心,以至于西楚霸...

  • [格物致知] 人名妙联趣对 2017-12-05

    文/雷克昌 写对联(资料图 图源网络) “大雨冼星海,长虹万籁天。冰莹成舍我,碧野林风眠”这是老舍的一首名联绝句,寥寥二十字把八位人们熟悉并称道的文学家、艺术家的名字...

  • [格物致知] 清朝皇帝发布的圣旨没“钦此” 2017-12-05

    文/董建中 将近三十年前多国合拍的影片《末代皇帝》里,有这样一个镜头:某官员来到醇亲王府,大声宣读诏书,命溥仪入宫读书,最后以长长的“钦此”结尾。 据当时的档案,光绪...

  • [格物致知] 历代为何都有“文帝”“武帝”? 2017-12-05

    文/华艟 周朝有文王、武王,汉朝有文帝、武帝,三国时有魏武帝、魏文帝。历代为什么都有“文帝”“武帝”呢? 汉文帝、汉武帝像(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文”和“武”都是帝王...

  • [格物致知] 舌尖上的历史:宋代全民热爱下馆子 2017-12-05

    一日三餐在宋代才普遍起来(但也有部分人家只吃二餐),这只有在农业产量大为提高、食物变得丰富并且有了夜生活之后,才可以实现。 吃饱之后,人们便会追求吃得精致。宋人对于...

  • [格物致知] 文成公主入藏走过的唐蕃古道之谜 2017-12-05

    文/卜松竹 “曲径行回两城间,斜阳卸影鸟飞还。云重峭壁青千丈,风皱奔流绿一湾。踏破丹梯崖似岩,凿开石锁坦为关。往来茶马从此过,地大势高一线川”这是清乾隆年间,青海乐...

  • [格物致知] 古代“五马分尸”是怎么一回事? 2017-12-05

    把人的头和四肢分别绑在五辆车上,套上马匹,分别向不同的方向拉,这样把人的身体硬撕裂为六块,所以名为车裂。有时,执行这种刑罚时不用车,而直接用五条牛或马来拉,所以车...

  • [格物致知] 古代女子已流行“高跟鞋” 高度可达25厘米 2017-12-05

    有媒体报道,一个女孩从16岁开始穿高跟鞋,到31岁的时候,足部变形,只能拄拐杖行走,网络称之为“高跟鞋事件”,让众多爱高跟鞋的女士“谈鞋色变”。 古代女子已流行“高跟鞋...

  • [格物致知] 父亲的72种称法,你知道几种? 2017-12-05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父亲是家庭中最重要的角色,所以在中国古文中有很多不同的父亲称呼,我们今天来慢慢解读。 有前缀的称呼方式 一、以“阿”为前缀的叫法 父子(资料图 图源网...

  • [格物致知] 中国象棋“楚河汉界”到底所指何地? 2017-12-05

    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横亘着一条大河,“河中”一般都会写有“楚河汉界”四个大字。所谓“楚河汉界”,即是源于历史上的“楚汉相争”。据《史记》记载:“鸿沟而西者为汉,...

  • [格物致知] 《乐记》之“乐”音义辨 2017-12-05

    文/王齐渊 今传本《礼记》有《乐记》一篇,尽管人们对于其成书于何时有不同意见,但它总结了先秦儒家对于礼乐文化尤其是乐文化的看法,却是大家的共识。这点只要通读《论语》...

  • [格物致知] 古人如何抓建筑质量? 2017-12-05

    文/廖保平 南宋时出了一本《营造法式》,那是我国建筑学史上的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件,有文字说明加图样参考,是“国标”式的建筑“葵花宝典”。一册在手,万事不求人,保...

  • [格物致知] 古人怎么过“三伏” 2017-12-05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一入“三伏”,气温骤升,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一举一动只能围绕着“酷暑”做文章。 头伏饺子 所谓“三伏”,是指夏至后第三...

  • [格物致知] 中国古代“身份证”真实面貌曝光 2017-12-05

    鱼袋(资料图 图源网络) 居民证现代意义的身份证制度始于75年前 严格来说,中国古代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身份证,或者说不是所有人都有身份证的。现代意义的身份证制度,只有短短的...

  • [格物致知] 清宫大内侍卫的隐秘生活 2017-12-05

    每支军队,都有它不为人知的隐秘历史。作为清军中最为精锐也最为神秘的一支扈卫皇帝的“大内侍卫”,就更是如此。这支万里挑一的军队,有着怎样严密苛刻的筛选条件?其成员又...

  • [格物致知] 历史上36个地理常识,你知道多少? 2017-12-05

    1【中国】 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司马...

  • 首页
  • 上一页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下一页
  • 末页
  • 1001994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