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青少年国学 >

著书者说:家书中的为人做官之道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光明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廉政家书》 张丁主编 中国方正出版社
    
    黄庭坚书信作品《糟姜帖》 资料图片
    
    曾国藩家书,民间收藏。(清)资料图片
    如何为人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做官是每一个干部必须考虑的问题。为人做官看似简单,实则不易。那么,为人做官有没有普遍原则可供借鉴呢?回答是肯定的。在《廉政家书》中,就有不少与此相关的内容。
    众所周知,家书是写给最亲近的人看的文字,具有较强的私密性。在这种私密性的个人文献中,人们往往能够吐露心声。当然,交流的内容包罗万象,其中常常要谈到如何为人、如何做官。为人就是儒家思想中的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是古代士人的最高理想。可见,修身是基础。一旦投身官场,必须明白为官之道,否则难做好官。那么,怎么修身,怎么做官?
    首先要有信仰。信仰是人们对于某种价值观的深度认可,乃至寻求一种心灵上的依归。人生在世,要有信仰,不管是宗教、政党、主义、国家,还是生活中的真善美,均可成为信仰。古代有忠孝节义的信仰,近代有救国救民的信仰。信仰是一个人的灵魂,拥有信仰,人才能辨明前进的方向;没有信仰,则如行尸走肉。
    西晋文学家羊祜在给儿子的信中说:“恭为德首,慎为行基,愿汝等言则忠信,行则笃敬”,意思是说恭敬在各种良好道德品质中排第一,而谨言慎行则是各种正确行为的基础。在这里,羊祜要求儿子把恭敬、谨慎、忠信作为信仰来遵守。唐代女子卢氏在写给儿子崔玄暐的信中说:“若其不能忠清,何以戴天履地?”她把忠实清正作为做人的首要条件。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那些先进的青年则把改造旧社会、挽救劳苦大众作为自己的信仰,并不惜为之牺牲生命。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创建人之一俞秀松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加入国民党,并参加了孙中山讨伐陈炯明的北伐军。1923年1月10日,他在致父母亲的家书中说:“我之决志进军队是由于目睹各处工人被军阀无礼的压迫,我要救中国最大多数的劳苦群众。”1937年初,大革命时期入党的韩雅兰瞒着父母去延安抗大学习,后写信给父母说:“儿要为改造不合理的社会而奋斗,为后来女子求幸福,也要和男人一样为国家民族求解放,做一点有意义的事业。”正是有了这样的信仰,才有了各阶层民众空前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为了新中国而前赴后继。
    其次要有品德。品德指道德品质,是做人做事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古人在家书中教育子弟,往往把品德放在重要地位。东晋陶渊明给陶俨等五个儿子写信,在列举了古人兄弟之间亲密相处、家庭和睦的故事后说,“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意思是说,对于古人的崇高品德则敬仰,对于他们的高尚行为则遵行、学习。美好的品德除了兄弟和睦外,也包括孝亲敬老、廉洁自律,尤其是为官者,更应该把“廉”字放在首位。对于做官者来说,廉就是德,守廉就是遵守官德。一个官员若不能守廉,那就失去了官德。清道光年间,林则徐就任两广总督,主持禁烟。他给夫人郑淑卿写信,言及自己生活孤苦,“决不敢于俸禄而外妄取民间或下僚分毫,务使上可以答君恩,下可以见祖父。”林则徐虽历任多个要职,但始终恪守清白家风,世人敬仰。
    再次要有才识。才识指才能与识别力,是一个人生存立世的基本技能。才能越高,生存的技能就越高,对人对事的识别力就越强。那么,才识从哪里来?一般而言,主要靠后天的学习,学习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有的人经过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又在学校认真读书,走向社会后还坚持学习,那么他就才能出众,识别力卓越。在自古以来长辈教育晚辈的家书中,不乏指导学习的例子。北宋大学者苏轼给侄子苏千之写信,开始就拿史学大家司马光和苏氏兄弟饱读史书、“独立不惧”举例,指出“可读史书,为益不少也”,劝侄子“勤学自爱”。言下之意是说,熟读史书才能明白事理,才能做到内心强大,“独立不惧”。老革命家陈云“文革”初期被下放到江西南昌的一个工厂,仍然坚持读书,1970年12月8日他收到二女儿陈伟华的来信,向他请教学习方法。14日陈云给女儿回信说:“我万分欢喜(不是十分、百分、千分而是万分),你要学习和看书了。咱家五个孩子中数你单纯幼稚。你虽然已开始工作,但还年轻,坚持下去,可以学到一些东西的,不过每天时间有限,要像你哥哥一样,每天挤时间学。”
    古往今来,人们常常在家书中谆谆告诫子弟如何为人、如何做官,可见“兹事体大”。志行高洁、廉洁清正、深仁高义、忠信笃敬、俭以修身、长才厚德、勤力务时、读书治学等,都是家书中的常见用语,概括起来说,就是有信仰、有品德、有才识,目的是使子弟健康成长,传承家风,光耀门庭,客观上也对官场生态产生了有利影响。人们常说,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准备什么?无论是为人,还是做官,都需要这“三有”。唯其如此,才能做好人,为好官。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