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加过革命、担任过领导、受过挫折;我写过小说、写过诗歌,也做过报告。有人劝我:你要把传统文化的书和你的人生、生活、社会、政治经验结合起来。”于是从十年前起,作家王蒙陆续开始解读庄子、老子、孔子的著作。直到不久前,他再次为读者带来新书《得民心得天下:王蒙说〈孟子〉》。 在新书中,王蒙用自己的人生领悟,对《孟子》篇章逐一解读,并进行了现代话语的转译、点评,妙趣横生。“关于孟子其人,初读感觉隔膜,再读甚觉可爱。善哉《孟子》,甚可读也。”在日前举行的新书发布会现场,王蒙如是说。 激活传统有新意 孟子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初读其人其书,即便是王蒙,也感到了些许隔膜。“孟子所处的时代跟现在的处境、语境不一样。”王蒙一开始便为孟子进行了“辩解”。 王蒙认为,与《论语》一上来就是“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这种安稳熨帖的话语不同,孟子一起头就选择了“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树立起了利与义二分法两大阵营,而且使二者不可兼得。“孟子一上来先要分清利与义,可实际上那时候他谈的‘利’,与现在说的‘利’不一样。我们现在讲的是人民的利益、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孟子说的话,比如‘你们治国,不能把你们的私利放在前面’,大部分都是对着君王、大臣,而不是对老百姓说的。”王蒙说,读者需要知道当时的状态,孟子说话的对象,才能体会他的敢言。 “这本书用四个词提炼出《孟子》的思想,分别是人性、民心、天意和精英主义。”这让磨铁图书创始人沈浩波读后颇为吃惊。“人之初,性本善,这是一种人性,包括民为重这也是一种人性,王蒙老师把人性作为孟子的精神写出来,很了不起。书中还认为孟子的观点是民心即天意,这是对儒家精神的高度发挥和理解。此外,我们看西方社会有一个重要的阶层,就是知识分子阶层,他们是没有权力的,但他们提供各种学术思想。在中国,儒家知识分子几千年来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书中看到这一点,所以提出了精英主义四个字。”沈浩波认为这种现代化的提炼,有助于当代读者更好地理解孟子的思想。 对此,王蒙解释:“中华文化有一个特点,强调事物的整体性和统一性,什么事都希望最后找到这个一,天下定于一。孟子找的这个一,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性善。孟子认为,人天生就善,这是天性,一切的坏毛病都是后天由于环境不好造成的。天生下来的善就是天性,就是人性,所谓良知、良能,都是无条件的善。所以为政,应该建立在善的基础上,要爱民,要符合民意,要让老百姓过得好。义是什么?是义理,不是讲义气。义理,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原则,孟子的哲学是性善论,他的仁政、王道是性善论,他宣传的一切为政的出发点也是性善论,他之所以强调民本,也是性善论,既然是性善的,那么老百姓的心意就是天心。” 妙语点悟显真章 书中王蒙不仅为《孟子》中的每个篇章配以“王解”进行翻译,还添加了“点悟”部分进行现代化解读。 “千万不要认为古人比咱们傻,古人比咱们智慧得多。很多地方我们是需要向古人学习,从而使自身长进。”王蒙讲道,孔子主持祭祀之礼的时候,因为祭祀用到的肉没有按时拿来,一生气就辞职走了。别人说孔子小气,但孟子是这么替孔子辩护:“他早就不想在这个地方干了,只是要找一个恰当的理由。” 王蒙甚至连《孟子》语句中的细节也没有漏下,一一进行了趣解。如答梁惠王问时,孟子曰: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王蒙在“点悟”中说:“这一段把狗与鸡、猪并列,谈吃肉的事,莫非古代已有吃狗肉的习惯?当然,后世刘邦的大将樊哙是屠狗出身,众所周知。” 现场也有读者向王蒙表达了疑虑:“当下对传统文化的热情高涨,是否意味着我们不用重视其他?”王蒙答道:“人们有时候容易一窝蜂,比如现在提倡传统文化,好像大家就都在谈这一件事。但是如果你以为,用传统文化可以代替马克思列宁主义,可以代替现代文化,可以代替现代科学,那就完全是荒谬的。重拾传统文化的关键,在于要把传统文化和马列主义打通。” 对此,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王杰解释道:今天的国学回归复兴绝不是为了复古怀旧,而是因为中国文化中蕴含的政治智慧、修身做人的道理,值得今天的人去学习、去感悟、去借鉴。比如孟子讲过,我们面对的诱惑很多,可以取,取则伤廉。面对各种利益的诱惑拿不拿,这是考验人心的试金石,拿了就伤了你的清廉。这种清廉文化对于今天的反腐倡廉,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王杰向读者和领导干部们推荐这本书,“《得民心得天下:王蒙说〈孟子〉》挖掘出了孟子的思想智慧和治国平天下的哲理。特别是领导干部们,可以从书中感受到孟子的追求,即为官为政的目的是为民。” (本报记者 李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