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国学讲堂 >

盟誓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本站原创 佚名 参加讨论

    
    唐  磊,1977年生,曾就读于兰州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分获理学学士、文学硕士、文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研究部助理研究员。专业方向是古代文史、国外中国学等。其专栏"文体故事"或"古文新读" 将透过各类古代文体(盟誓、铭文、序跋)及其特点来理解中国的制度·文化·语言间的关系,或者结合具体某类文体的典型篇章来理解这类文体的特点及其在制度语言学和制度文化学上的位置,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传统中国的某些制度-文化现象、问题和规律。
    恋爱中人都相信山盟海誓,因为朝夕相处、耳鬓厮磨终还是解除不了内心深处的彷徨无依之感,必得有个东西填实柔软心灵的那点虚空,才得以安顿。忠贞恩爱这种东西比不得商业合作或政治结盟,最是不可把握,只好借天地以为凭证。汉代乐府有一首《上邪》,大概是国文中最典型、最激烈的爱情盟誓:"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人类社会的盟誓起于何时,恐难确考。但它的出现一定与人类因群体生活需要而建立相互的基本信任直接相关。如果我们相信社会理论家所说的,社会所蕴含的内容大于每个个体生活内容的总和,那么这多的部分中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共同利益和彼此冲突以及由协调它们而产生出来的种种事情(另一重要部分也许就是产生于社会中的人类文明)。我相信,社会运行与发展的系统正如几何学体系一样,有它最基本的公设作为支撑整个体系大厦的支柱。早期人类的社会活动,为了维持族群的生存与发展,必须要遵守一些共同的约定,比如食物的分配、配偶的选择、不同族群的领地划分等等,在没有法律的时候,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把这些约定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各方都知道。这应该是最初的誓。因此,遵守信誓是构筑有效的社会交往的前提之一。而彼此都守信的前提则是彼此信任对方会守信。因此,信任或守信应是人类社会得以成立的基本公设之一。尽管人类历史中,背信弃义的丑陋不断上演,但这种恶根性也没有彻底断绝人们不断寻求信任、建立诚信的努力。道理很简单,没有信,人类社会就危险了。
    盟与誓都是将彼此约定守信的内容公开表达、发布出来的形式。盟的本意其实就是明,而誓的本意是以言辞相互约束。早期的誓主要指在军队中告诫将士,如《尚书》就记载禹帝誓师之词:"济济有众,咸听朕命。"就是明告大家都听好,遵我号令行事。本来以帝王之威、军法之严再加军饷犒劳,应足以驾驭兵卒,为何还要誓师一番?这并非多此一举的形式主义,而是古人早就领悟到除强制和利诱外,柔性约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种彼此守信的约束从何而来呢?就从这公开表达而来。这一公开,哪怕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也胜过心存默会、心照不宣,即使听者不在意,只要说者有心,这道誓就如芒刺在背,时刻提醒自己了。人就是这么奇妙,总能够无中生有,以柔克刚。
    盟是誓的发展。立盟与一般言辞立誓不同,必须经过敬告神明的仪式。早期盟的仪轨非常繁复。据《礼记·注疏》的记载,需要凿出一块坎(小洞穴),割牲牛耳,置于珠盘,又取牲血,盛以玉敦(礼器),蘸血书誓,最后歃血读书,才算完事。明人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中说:"三代盛时,初无诅盟。虽有要誓,结言则退而已。周衰,人鲜忠信,于是刑牲歃血,要质鬼神,而盟繁兴。"这是说,到了东周末及春秋时期,由于背信之事多起来,言辞之誓已没有多少约束力,于是发展出了在神前对质的盟。那时候的盟主要发生在政治领域。由于群侯日强,天子日弱,保王派为了不让诸侯二心,便常要同诸侯结盟,当着神明的面儿互相表个忠心。所以《诗经?小雅》中记载说:"君子屡盟,乱是用长。"但对于"信神则神在,不信则阙如"的中国人来说,结盟诅誓也不过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的手段。不过在民间,泛神信仰始终存在,故而古代社会各种结社、聚义之事总还不离诅盟的仪式。
    那么,对质神鬼这招不灵之后,又与什么对质来保持信守呢?死生事大,于是就发展出各种以死为诅的盟誓来。比如与人决绝就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公元年》),决心完成任务就说"不得齐事,无复命矣"(《左传·宣公十五年》)。后来,革命者常说"不成功,则成仁",也是同调。死一个人不够,把上下几代都拉扯进来。如《左传》记载王子虎盟诸侯于王庭,辞曰:"皆奖王室,无相害也!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队其师,无克祚国,及而玄孙,无有老幼!"再有就是在死法上花样翻新,诸如天诛地灭、身首异处、剧毒穿心、五雷轰顶……将这些花样玩到极致的,莫过于金庸笔下的韦小宝。他闯荡江湖,一大法宝就是"结拜兄弟",而且每每偷奸耍滑,毒誓发得自己毫发无伤。平生唯独一次发下真心毒誓,是见了阿珂,决心娶她为妻。初见之下,便在心中连连默誓非她不娶,继而又当着阿珂面赌誓道:"皇天在上,后土在下,我这一生一世,便是上刀山,下油锅,满门抄斩,大逆不道,十恶不赦,男盗女娼,绝子绝孙,天打雷劈,满身生上一千零一个大疔疮,我也非娶你做老婆不可。"结果自然是阿珂终于被揽入小宝怀抱了。此类誓从目的上与众人间订立的盟不同,它是表达个人决心的。
    翻检历史故事,我们不难发现,个人表决心的誓常能践行,而集体表忠心的盟(誓)往往失效。究其原因,无非是柔性的制约面对人性的贪婪总显无力。盟约背后的实质其实在于利益的平衡。有了共同利益,盟约就容易成立,一旦这个平衡打破,盟约效用就岌岌可危了。
    还有,无论盟誓,都必须有一颗诚心的底子,即如《文心雕龙·祝盟》所说的"感激以立诚,切至以敷辞"。一切违心的盟誓都是靠不住的。
    再一点,盟誓的形式中总少不了"祈幽灵以取鉴,指九天以为正",既然与天地对质(无神论者不言鬼神),就多少要有敬天畏地的心念。有了这份心念,才容易正心诚意。试想你面对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浑人无赖,还敢与它盟约誓守么?
    总之,爱人、商人、政客以至百姓,对于盟誓都得多个提防,看看背后的本心,当然,也不能过于轻视。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有一种形式,手按圣经也好,举拳在胸也罢,将心意表与天地,彼此获得一种信赖,为法律、制度不曾触及的边角提供一份柔韧的支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