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童真与乐趣:古代儿童的嬉戏生活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国学网 席海燕 参加讨论

    
    苏汉臣 秋庭婴戏图(局部)资料图片
    
    陈宗训 蕉石婴戏图 资料图片
    
    佚名 货郎图 资料图片
    古人对“勤有功,戏无益”的判定,一直以来被我们视为对儿童嬉戏态度的总括性表达,然而古人对嬉戏并非都持否定的态度。诗词中的丰富描述在不经意间记录下了古代儿童的嬉戏世界。
    庭院内外的嬉戏
    稚子们在家庭里的嬉戏总散发着一种依恋的味道,不仅孩子们会主动“牵衣戏我前”,成人们也会禁不住“弄儿床前戏”。当幼童们没能实现其愿望时,家庭生活中的游戏则会伴有小儿的哭闹与缠烦,如白居易“无奈娇痴三岁女,绕腰啼哭觅金鱼”,韦庄的小女“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诗人们还在内容上记录了儿童的长篇大“玩”,如西晋左思在《娇女诗》中再现了小女纨素和惠芳的十八般嬉戏。唐朝李商隐《骄儿诗》和路德延《小儿诗》都从内容上给他们“散诞无尘虑,逍遥占地仙”的儿女留下了嬉戏的完整档案。
    儿童们似乎还未从环境中分化出来,天上、地下都是他们嬉戏的广阔空间。儿童在堤上和地上追蝴蝶、捉蜻蜓、扑絮、斗草、寻花、捉迷藏、骑竹马、打弹弓、荡秋千、放风筝、踢毽子,在溪上撑船、钓鱼、采莲、戏水、闹荷塘,等等。这些游戏落入成人的视线中,便会变成有趣的诗。聪明如“黠儿阴挟弹丸随,发巧悬知中必奇”;活泼如“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盎然如“桃杏酣酣蜂蝶狂,儿童相唤踏春阳”。溪边玩耍的儿童亦是乐不可支,赖皮如“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戏谑如“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安静如“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各种时间的嬉戏
    随着年纪增长,从前整日玩耍的儿童亦要上学,于是学校里便常出现“儿童冬学闹比邻,据案愚儒却自珍”的场景。于放学之际,儿童们心里惦记的仍是玩耍,如高鼎在《村居》中所见“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以及周作人整理儿童诗笺时所注意到的“儿童下学恼比邻,抛堶池塘日几巡,折得花枝当旗纛,又来呵殿学官人”。有时,儿童们还会偷偷逃学去玩,如刘克庄《鸟石山》中“儿童逃学频来此,一一重寻尽有踪。因漉戏鱼群下水,缘敲响石斗登峰”。又如徐渭记载逃学回来跑到远处去偷放风筝的儿童,“偷放风鸢不在家,先生差伴没寻拿。有人指点春郊外,雪下红衫就是他。”
    节日,是儿童狂欢的时间。立春,儿童们也学大人的样打春,如“小儿著鞭鞭土牛,学翁打春先打头”。社日,对大人而言是祭神与聚会宴饮的日子,对儿童而言则是狂欢之节。陆游深谙儿童们盼望节日和喜欢过节的心理,直道出“社近儿童喜欲颠”“社日儿童喜欲狂”。除夕之夜,更是儿童们欢腾之时,如“儿女欢喜罗酒浆,夜深笑语火炉傍”。更有甚者,儿童们还奔走相玩卖痴呆的游戏,“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二物于人谁独无,就中吴侬仍有余。巷南巷北卖不得,相逢大笑相捓揄。栎翁块坐重帘下,独要买添令问价。儿云翁买不须钱,奉赊痴呆千百年。”元宵时节,儿童们亦忙得不亦乐乎,“田舍儿童走似麞,踏歌椎鼓斗颠狂。元宵乞汝闲几日,元宵过后种田忙。”
    老少同乐的嬉戏
    在大人眼里,儿童的游戏富有想象与乐趣。趣味横生的游戏,如磁场一般吸引着成人全身心地投入。如老年杨万里在庭中看见孙儿玩泥巴、石头、叶子等,兴致一来便加入游戏中,还以《幼圃》为名记录之,“寓舍中庭劣半弓,燕泥为圃石为墉。瑞香萱草一两本,葱叶蔊草三四丛。稚子落成小金谷,蜗牛卜筑别珠宫。也思日涉随儿戏,一径唯看蚁得通。”与伯勤等人同登南溪,“蒙忪睡眼熨难开”的诚斋“偶见儿童聊与戏”时,便情不自禁地加入儿童的游戏,还成功地“布衫青底捉将来”。陆游也喜欢与儿童打成一片,他要么“且伴群儿斗草忙”,要么“坐消长日事儿嬉”。杜甫亦是个老顽童,和妻儿泛舟溪上时,由于全身心地投入游戏之中,以至于“翻倒荷芰乱,指挥径路迷”。
    稚子们喜欢模仿大人的各种活动,如杜甫的小女,“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施肩吾“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小女孩拜月,形式是成年的,内容却是幼稚的,她越是弄“巧”学人,便越发不能藏“拙”。范成大在其《四时田园杂兴》中记录下了儿童们模仿大人劳动的一幕,“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此外,古代艺术作品中亦有大量名为“婴”,实为“孩”的婴戏图。绘画如苏汉臣的《秋庭婴戏图》、金廷标的《婴戏图》、李嵩的《市担婴戏图》、佚名人士的《小庭婴戏图》等;雕刻如北宋磁州窑童子蹴鞠枕、牧鸭枕、垂钓枕,明成化青花婴戏图纹碗,晚明斗彩婴戏图等,都描绘了儿童丰富多彩的庭园嬉戏和郊外游戏生活。
    这些诗歌、词话与图画里展现出的虽是五花八门的嬉戏,如玩鸟、戏猫、捕蝶、骑竹马、看货郎、抽陀螺、放风筝、捉迷藏等,但所有这些游戏都指向了相同的主题:童真与乐趣。
        (作者:席海燕 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2015级博士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