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与现代 >

吴祚来:印度对中国的文化启示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天津市国学研究会 佚名 参加讨论

    吴祚来:印度对中国的文化启示
    http://view.QQ.com 2009年02月17日15:01 南方网 吴祚来
    一、挑战我们想象力的城市:瓦纳拉西
    从新德里机场到我们住宿的宾馆,一百多里地用了三个小时,这对我们的想象力形不成挑战,但在古老的恒河边的城市瓦纳拉西,一切都似乎在挑战一个中国人的想象力与思维模式。
    叫一辆摩托三轮车从宾馆到恒河边,也就三公里路程吧,他开口就是一千块卢比(1元人民币约对换7卢比),过一会儿从天上的价格就降到了地上,一百块卢比。这不算什么,坐上三轮车,你会发现各种惊奇纷至沓来。
    街道上看不见一个警察,但红绿灯却还是起作用的,三轮车、轿车、马车、牛车、自行车,甚至还有六岁小朋友也在骑自行车,都海鱼一样的向前涌,混行在一起,谁也不让着谁,但谁也碍不着谁,似乎是风推着向前进,水涌着向前进,如果遇到路中间突然出现一条牛或一个人,这些车辆会突然分开车流,你会发现它是那样的和谐有序,很难看见两车发生严重相撞事故,而当两车轻微碰撞时,司机会嘟哝一声,一踏油门,就过去了。整条大街上,没看见过人与人相争相吵。
    你会说,这不算什么,交通拥护世界各地都有,牛马车汽车混行我们的小城市也多有所见,那么接着看下去。
    一头牛或几头牛卧在马路边上,甚至卧在马路中间,人们熟视无睹,车辆绕行,狗也懒懒地躺在路边,没有任何一个人驱赶,还有羊,走着走着,你会发现这是一个都市中的村庄,村庄式的都市,一百多万人口的古老城市,就是这样的无政府状态生存着,发展着,各种摊贩都自行开张,甚至一个修理铺开在马路中间了,但没有任何一个人去过问,主马路边上有人家养了几头牛,在那儿拉屎撒尿,而胡同里却藏着更多的牛,还有花白奶牛,没有人觉得那是不合适的,或影响了城市卫生,孩子和狗都自得其乐地看着游人,孩子们像狗一样,狗也像孩子们一样,各得其乐,互不伤害。当然还能看见猴子,从一个楼向另一个楼层跳去,孩子们也会好奇地观望,但并不介意。
    去一个城市,如果你对它不信任或担心受到伤害,那么观察那个城市的狗,如果狗对人不设防,对人友善,那么这个城市伤害陌生人的机率就很小。我们一同行照相时将脚轻放在狗身上,立即就有店主跑过来制止,因为他担心狗受到“伤害”。有网友在我介绍印度的行记后跟贴说,印度低种性的人生活猪狗不如,他可能不知道印度的动物在印度人心中的地位,因为讲求众生平等,所以动物们生活在印度的城市乡村还是受到善待的,印度城市乡村不仅向无家可归者施粥施饭,还会同样照顾各种动物,街头村头都有供动物饮水的设置。照顾生命是他们的善心所存,是他们的生活习惯。
    只有一点为我们不解,他们为什么就照顾不了城市公共卫生呢?
    只有一个解释,外在的生活状态对他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心的干净与宁静。他们在恒河里洗的,不是身上泥污,而是心中的罪恶。他们生活在精神与内心世界里,所以对外在世界并无我等常人一样的知觉。
    就这样,厕所没有人修,但神庙修得金碧辉煌,瓦纳拉西城有数以百计的寺庙,沿街也有一些精致的小寺庙供人膜拜献花,但却难觅一处像样的厕所,街边唯一看到的厕所是我们小时候学校里的那种露天厕所,无遮无掩的,男人们站那儿对墙就方便,便液并没有流入下水道,而是沿街边的排水沟流向下边,居然还有环卫工作人员在沿街清理垃圾,牛的粪便似乎并没有带来恶臭,也许是街上污染太严重了,这种味道被其它味道冲淡了,回国后看《环球时报》,说印度人发明了牛尿可乐,一些饮料中加入牛尿味道很好,而草药中还会加入牛粪,甚至可以防癌治病。东邻日本人有饮人尿治病保健的习俗,西邻印度人却喜欢牛尿治病,在家门口铺上牛粪可以避邪驱毒,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看着养牛的胡同的里孩子那么健康快乐,再想想自己儿时与牛棚牛粪那样贴近,也许印度人是有道理的。
    最能挑战我们想象力的地方当然是恒河,这条印度的圣河,我们早起看恒河日出,大概五点多沿街走过去,发现沿街的屋檐下,睡满了无家可归的人,主要是老年人,他们可能是到这座圣城来等着进入天国的,一些人已睡醒,就坐起来看着行人,当我们看日出归来,正是早饭时间,一些慈善组织义工们沿街支起大锅,给流浪的人们辟柴做饭,每人发一片大树叶,然后盛上早饭,流浪者们都用手抓饭。
    每天晚上都举办盛大的宗教法事,每次都有上万人参加,但没有一名警察在现场维护秩序,只是看到一名警察在主干道入口处设了一个似是而非的安检门,每一位进入恒河边上的准备参观祭祀活动的人都要经过安检门,但谁都知道,通往恒河的小街巷有无数条,这种安检有什么实际意义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一个半小时的法事活动庄严而隆重,而散场后我们通过主街道返回时,并没有发生严重拥堵,各种车辆与行人混行,自行其是,无规则之中却互相体谅互相谦让,人类的无意识理性在潜在地发挥着作用。
    我们看见的是自在自由的人,而没有看见政府的行政力量或政府的“手脚”。上万人的群众聚集没有警察参与管理,这在中国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如果出现突发事件,谁来负责?这样的活动谁来主管谁来审批?这都是中国人的问题,我当时最想找到的是活动主办者的上级主管单位,想了解一下他们组织管理方式与思路,但最终是徒劳的,因为这样的活动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完全是宗教组织的民间活动,人们到这里来参加活动也与我们一样,是完全自发的,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就行了,一些宾馆饭店前面有较好的观景座位,座位不收费,但得有一定的饮料消费,每饼饮料的费用相当于10元人民币左右。恒河里也漂满了船,花十几二十几块钱,就可以坐上二个小时。再花上十个卢比,就可以向河中漂流一片树叶与花朵做成的烛光了。在这里你感受到的不是一种凡间的美丽,而是一种超人世的神圣感与神秘的心灵体验。如果有文化大师在这里“含泪”寻找中国式的所谓诗意美丽,那他可能是“新来的”。
    瓦纳拉西似乎对中国人城市管理思维是一种挑战,只要是中国城市管理中觉得不允许的,他们都认为可以,可以了,又能怎么着?可以了,会造成什么样的状态?
    中国人在创造一种积极的秩序与和谐,通过管制的或强制的方式,来使其干净美观,但印度瓦纳拉西城却以政府无所作为,来消极地获取和谐,人们可以为所欲为,最终却成为一种令游客称羡的“文化”。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二、瓦拉纳西给我们的文化启示
    之一
    去印度之前,一位印度文化学者就告诉我,去印度应该去一趟瓦拉纳西,不去那儿办无法感受印度的心灵。
    因为瓦拉纳西的历史就是印度的文化史,新德里是印度的政治首都,而瓦拉纳西,则是印度的圣都,瓦拉纳西边上的恒河,是印度的圣河,对于印度教徒来说,到瓦拉纳西结识圣人、住瓦拉纳西、洗恒河晨浴敬湿婆神还有就是在恒河边仙逝火葬并将骨灰撒入恒河,是他们一生的梦想与追求。因此,恒河被视为天国之门,瓦拉纳西离天国最近。
    瓦拉纳西以前称为贝拿勒斯(Benares),历史上还有"加西"(意为神光照耀的地方)之称,因城市地处印度北方邦恒河中游的瓦拉纳和阿西两河之间,1957年改为现名称,是取两条河的名称合成的。瓦拉纳西享有"印度之光"的称号,是印度恒河沿岸最大的历史名城,相传6000年前由作为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主神之一的湿婆神所建。早在公元前4至6世纪,这里已成为印度的学术中心。公元前5世纪,佛祖释迦牟尼曾经来到这里,在位于市西北10公里处鹿野苑首次布道、传教。唐朝高僧玄奘当年历经千辛万苦,最终要到的极乐西天,指的就是瓦拉纳西。
    瓦拉纳西现有人口100多万。该市有各式庙宇1500座以上。市内小巷曲折,拥挤而繁复,庙宇宫殿林立,每年接待朝拜者或到恒河洗圣水澡的人二三百万。步行在瓦拉纳西古城,你感受到的是极致的自由与宽容,牛与羊可以在大街上遛达,大街上甚至可以养成群的牛羊,当然胡同里饲养得更多,修理铺可以开在马路中央,神圣的恒河边可以晒成片的牛粪,当然更可以沐浴、洗衣、更是整个城市的火葬场,印度教寺庙与伊斯兰教寺庙邻街而建,不同肤色的人在这里和平相处,所有生命的权力在这里都平等善待。除了搞恐怖活动,一切人类的或动物的活动在这里都是不被禁止的。
    有学者认为,古代四大文明只有中华文明得以流传至今,面对瓦拉纳西与伟大的恒河文明,我们不知道印度古老的文化在哪里断流了?是的,印度文化板块的历史就是被异族征服的历史,中亚的穆斯林曾创建了持久而繁华的莫卧儿王朝,无数的古城堡、辉煌的古皇宫还有伟大的泰吉玛哈陵都是明证,甚至莫卧儿王朝对印度教文物进行大清洗与铲除,特别是对瓦拉纳西城进行宗教改造,使其完全穆斯林化,但伟大的印度文化与恒河水却平静而无声地滋养并复苏着本土文明,现在信仰印度教的信众占印度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二以上,而他们对异教徒与异教建筑却是宽容与友善对待。
    这种大包容使印度文化斑斓多姿,在宽容中体现博大与丰厚。公元前三世纪亚历山大大帝率军打到印度河边,一位印度高僧对这位千古一帝充满悲悯之情,他说,孩子,这片土地永远会在这里,你远征这里,除了造成横尸遍野,你还能这自己与这片土地带来什么呢,你要证明自己是英雄,也没有必要通过杀戮的方式获得。也许是这位高僧的启悟,唤起了亚历山大远征军的思乡之情,他们打马回程,结束了对印度的征服之旅。是的,印度这片古老的土地,包容了一切入侵者,他们占领了永恒时间中的片刻,但他们没有占领土地,更没有占领人们的心灵,土地还在这里,属于印度人的文化在人们心里,印度河与恒河,依然流淌着远古的神话传说。
    冲击我们心灵的,是那些错落有致、历经千年风雨的老城,还是鲜活而无限魅力的恒河文化与印度人?
    硬硬的城只是文化的背景,而软软的文化与和善自在的人才是感动我们的精神主体。
    宗教与信仰使瓦拉纳西成为活态的文明。
    与我们的炎黄大祭相比,炎黄在祭祀者心中,是五千年前的先人,他们发明或创制的文化福祉的后代,所以隆重公祭,但恒河边的印度教徒们却认为他们敬仰的创造与毁灭之神湿婆却是永生之神,他会来恒河边巡视,会拯救信众的灵魂,而这种神圣的宗教仪式每天举行,成为教众与旅游者的文化大餐。没有行政力量,没有政府投入,甚至没有警察维护现场,每年二三百万人参与的世界级文化活动,就这样悄然举办了,富有生命力地进行着,千年如斯。
    神圣不在河流里,不在古城里,神圣在每一个心中,宗教信仰与仪式唤醒的,是每一个人心中的神圣感与对终极关怀的渴求、渴望。
    当我们看到恒河边或瓦拉纳西是脏污的或混乱的时候,我们有没有看到它同时是神圣的与真实的?特别是安祥的、平和的、宽容的还有慈善的。对狗对牛对所有动物慈善并关照的族群,肯定有着非凡的内心修炼与心灵境界。
    与其说瓦拉纳西离天堂最近,不如说瓦拉纳西是天堂的一部分,因为它众生平等,因为鲜花与牛粪一样获得人们的尊重,因为极贫困与丑陋的人在这里不但不被驱逐与歧视,反而会得到施舍。那巨大的铁锅,就支在主干道路边,义工们辟柴烧饭,当街施舍,没有人觉得难堪与羞愧,而夜晚无数流浪者就宿在街坊铺面门口或过道上,没有一个人觉得有碍观瞻、有损印度的国际形象。
    印度人没有面子,只有"里子",里子朝外,让你看个遍。
    这是一个不靠政府治理的地方,靠神与神话来照料这片古城与信民。政府不自上而下的举办文化活动,文化在民间,由民间自己主导,远古神话与传说是他们的精神力量,也他们创作的源泉,他们赞美神赞美恒河,但他们不会去赞美政府或赞美某项政策。他们只赞美永恒的、福祉所有人神圣存在。神圣是存在的,因为人心对神圣的非凡体验、美妙体验,这种体验唤起人们的神圣感受,唤起每一个的神圣感,使每一个超凡脱俗,他们因此漠视凡俗的存在,而更多的关注内心的精神生活。
    这是一片神治的土地,因此是一片神圣的土地。
    之二
    他们解决了的是终极的问题,人生的终极关怀与终极焦虑。
    这种终极关怀只有通过宗教信仰来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主导的儒家信奉的是子不语怪力乱神,对鬼神敬而远之,只问生不问死,对终极关怀没有眷顾,而宗教却为人间创设了三个世界,天堂、人世与地狱,既然人行善就可以升入天国,那么只要平静面对生活,行善而不作恶,既可以升入天国,还可以有机会重新做人,生命在轮回中重生,这对人心灵魂是莫大的安慰,正是这种大安慰使人心安祥沉静,使每一个在生命过程中得大自在,这种自在本质上是一种心灵的自由与无忧状态。
    只有认识到印度宗教精神对人心的浸润,就对印度社会生态的平静安祥有真正的认识与理解,也会理解印度人生活不急不燥甚至没有效率的原由。当然,印度因其宗教信仰更不会去造假售假,坑蒙拐骗。大规模造假只会发生在没有宗教信仰的社会之中。
    相比之下国人则普遍焦虑,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还有当代人的生活现实,我们都可以看到中国人无所不在的忧愁与焦虑。为什么会存在如此普泛的忧虑情绪呢?因为没有信仰,因为没有真正的宗教,所以对生命充满畏惧与焦虑,对未来充满迷茫与怀疑。人与人之间互信因此成为严重的问题。因此造假,因此说假话,因此让别人说假话,以此安慰自己虚妄的内心。
    中国古代阴阳五行五大元素,是金木水火土,都是实在的物质形态,但印度人不同,他们将空气与空看成世界构成的五大元素之一,空在世界中的意义因此突显,而正是这种空的精神,使印度人在数学上为什么做出了巨大贡献,就是发现或发明了"零",有了零进位制因此成为可能。空故纳万物,中国人是三生万物,而印度人发明或发现了"零"与空,使物质实在的世界有了巨大的容量与无限的变数。
    这种零的精神与空的精神具体到生命意义与价值上,就使人获得一种超然于世的情怀,印度国家格言是真理不可战胜,真理具体到生活中,就是本真的生活,本真的生活与本真的人,也是不可战胜的,任何虚假的繁华与伪饰在本真的生活面前,都会无地自容。他们因此用鲜花敬神,同时用牛粪取火或解毒。中国人用鲜花、牛粪来形成形象反差,而印度人却将它们和谐而平等在置放一起,与自己生活相伴随,不离不弃。
    当然印度也会给游人假像,譬如乞丐与流浪者似乎漫大街都是,但你只要更深入一步,会发现村庄与城边上的贫民窟中,孩子们并没有乞讨的习惯,特别是村庄里,可以说与中国农村一样静谧安祥。我们停车休息时,到一村庄看村民们取水,孩子们对远方来的客人们报以友好的笑容,没有一个孩子向客人伸手,我们所有行程中更没有发生一起被偷盗的事情,反倒是一个同行客人钱包拉在消费的地方,被他们追着送回。尽管如此,当地陪同还是提醒客人们,注意防范东西丢失,他说小偷还是有的,但印度治安总体还是相当的好。
    因为在旅游景点总是被乞讨的孩子包围,给我们印象似乎孩子们都是乞讨者,我们在宾馆后面空旷的地方发现一对母子在捡拾柴火,就拿出10个卢比给小朋友,我们发现,孩子母亲一点反应也没有,而孩子对客人给钱显得非常木讷,直到我将钱塞入他的小手,他才勉强接受,而在贫民窟中,孩子们成群结队,但没有孩子主动向客人讨钱,当我们给其中一个小朋友10卢比时,孩子们的妈妈呵斥大孩子,不要拿钱,而大孩子只好抱还不能走路的小弟弟来取客人赠送的钱,其它小朋友都笑着观望。当然他们也希望获得小赠送,我们同行的朋友也给其中几个小朋友一些小额卢比。
    我们接触的更多可能是商业经营方面的印度人,譬如出租司机或三轮车司机,譬如小贩或商场营业员,宾馆服务人员,当然他们的服务行业效率经常使人生畏,我们甚至觉得他们思维有问题,简单问题弄得复杂无比。他们喊价也是没有任何规则可循。
    我们一次离开宾馆准备上车时,碰到上百名印度青壮年聚集在宾馆外面,使我们觉得有些吃惊,同行朋友问我,为什么这儿有这么多人呢,我说是民工讨要工资吧,因为在我们国内经常会有这种情形,但再细瞧他们每一个人,面容平和,一二百人排着队,有些松散的排着队,但没有任何噪杂声,也没有互相大声交谈的情形,他们面容上有一种自信与清爽的神情,后来才知道,这些人是来求职的,他们或是大学毕业生,或是没有工作的中年人,当我们提出与他们合影留念时,他们并不介意,我们就站到他们中间,成为他们中的一员,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他们的精神状态与国内青年相比,少了许多浮燥与骚动,他们更多的沉静与平和,当然与国内青年最大的不同,是没有看见一个人在不停在使用手机发短信,从精神深层次来讲,用手机频繁地发送短信其实是一种交流依赖症,必须通过不停在交流,来消解自己的焦虑与孤独感,而这正是内心空虚造成的。我真的看好这来一群印度新生代,不管他们从来什么职业,相信都会给印度带来清新之风与效率。
    至于种姓制度,它似乎是安居印度人身心的一种格式化方式。因为天生为一个种姓,那么就不必要去做更多的追求与努力,我们知道印度的种姓制度与印度的历史一样漫长,最早的婆罗门教就有着极严格的等级制度,后来的印度教与之一样,将信众分为五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还有最低等级贱民,婆罗门是天然的贵族,掌握统治权,而刹帝利则是保卫力量,吠舍是工商阶层技术力量,首陀罗是农民工人,贱民则是苦力与无家可归的人们。中国人也有出身命定之说,就是算命先生所言,一个斤斗翻下地,八字命定了规,一个人生命的时间决定一个人的生命轨迹与贵贱。但中国人还是讲行成在人,通过科举或忠孝来改变人的身份地位,但在印度的种姓制度中,任何努力都是不可能的。这也使印度成为一个没有活力的国家,印度之所以不断成为外族统治对象征服对象,根本原因应该是宗教精神形成的。
    由于几千年的种姓制度,使印度各阶层的人也安身立命,不再为此困扰,瓦拉纳西一所印度教大学教授沃玛说,低种姓的人并不介意自己身份,他们如果有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譬如做城市清洁工,他们也会为此自豪,因为自己有用于他人,并因此有自己收入。这与中国人提倡的职业无尊卑,品行有高下的道德诉求精神相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