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前后,李白移家兖州(狭义的兖州,即今山东济宁市兖州区)。诗题中的“鲁”,即兖州的别称。兖州下辖曲阜县,曾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国都。州城之东有泗水,诗人此番“泛舟”而游者,应当就是这条河。 “泛舟”之始,是“日落”时分。水边沙滩,反射落日之光,明亮耀眼。这是逆光下所见的景象。“天倒开”,写“天”在水中的倒影。“萦回”,形容河水弯环曲折。弯环曲折的河水激石而掀波,原本是石不动而水动,如实写来,便平淡无奇;写作“波摇石动”,水石俱动,夸张了水流的湍急,则精警异常。舟泛移时,由日落而至月升。原本是船在月光下行驶,如实写来,亦平淡无奇;写作“轻舟泛月”,不惟行文简洁,而且可以引申出船在月亮上行驶的歧义,诱导读者眼前浮现别一妙境,亦精警异常。“寻溪转”,即随着河水流转。“溪”,泛指水面狭窄的河流。“转”字照映上文的“萦回”,可见李白之诗不仅长于大处落墨,也有针缕细密的另一面。 以上三句皆从正面用直笔写“泛舟”,末句则拈出一个诗意盎然的典故,改从侧面用曲笔来写“泛舟”。《世说新语·任诞》篇记载:东晋名士王徽之居山阴(今浙江绍兴),有天夜里下大雪,他一觉醒来,开门酌酒赏雪,四望皎然,忽然想念住在剡县(今浙江嵊州)的友人戴逵,于是连夜乘小船去寻访。同是“泛舟”,虽有雪夜与月夜之别,但雪光皎洁,月光亦皎洁,则“兖州月下来”也就顺理成章地“疑是山阴雪后来”了。月夜泛舟,已显现其幽美;有意“错觉”为雪夜泛舟,则倍增其幽美:二者皆可分别入画,而二者的瞬间切换与影像叠加,却非图画之所能。诗人与画家的对决,“诗中有画”,仅是平手;只有像李白这样,做到“诗倍于画”,才能更胜一筹。 “有意”制造出来的“错觉”,在李白此诗中不止见于末句。若首句之“天倒开”,次句之“波摇石动”,第三句之“轻舟泛月”,亦属此类。诗人娴熟地运用这种特殊的艺术手法,更灵动、更奇幻地写活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