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从7月25日开始,由台北新剧团带来的三部经典大戏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连续演出。对于戏曲观众来说,这三部戏的曲目并不陌生,即《长生殿》《赵匡胤》和《宝莲神灯》。但是,这三部戏却不大好按传统的剧种类别来归类,《长生殿》和《赵匡胤》都是著名的昆曲经典,但这次的演出本却有不少京剧唱段,成为一种“京昆混搭”。《宝莲神灯》虽然是一部传统戏,但这次演出将让观众得到视觉听觉感官层面的全新体验,其中还加入了百老汇式的舞蹈演绎。 京剧、昆曲都是传统艺术瑰宝。但是,近半个世纪社会文化生态的变革,特别是新生艺术欣赏形式不断涌现,使京剧和昆曲都面临着观众流失的危机,这是大陆和台湾地区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如何让京剧、昆曲吸引住今天的观众,也是两岸演艺界共同探索的一个课题。此次台北新剧团带来的这三台“新老戏”,可以让我们得到不少启发。 对京剧、昆曲以及各地的地方戏曲而言,观众流失、剧团生存困难早已是个老话题。包括京剧、昆曲在内的各种传统戏曲,是农业社会的产物,讲究的是慢生活之下对艺术表演的“细嚼慢咽”,也由此形成了戏曲独有的欣赏路径。一些传统剧目的故事情节很简单,观众也已耳熟能详,但仍然能够对观众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因为观众要欣赏的已经不是故事,而是演员的一段唱腔、一个招式,甚至是他们的一颦一笑。而当社会运行节奏快了起来,人们已经无暇欣赏这种慢悠悠的艺术表演。“新老戏”的创新,在保持传统戏精彩部分的同时,大胆地糅合进其他艺术剧种的表演手段,给观众以新鲜感,无疑是一种值得肯定的突破和创新。 这种以混搭为主要手段的艺术创新,是否能保持长久的艺术生命力,仍然需要接受实践考验。但这种创新所体现出来的艺术探索精神,无疑是值得借鉴的。当前,各地政府对保护传统戏曲都很重视,纷纷为剧团提供财政支持、鼓励剧团送戏下乡、为剧团开发新的市场。这种送戏下乡从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需要的角度出发,值得肯定。但是,送戏下乡倘若只是原封不动地照搬,实际效果未必好。时代变化了,新的艺术品种正在产生,一些传统的品种如果不能与时俱进,终将会被遗忘。用创新来赋予传统艺术以新的内核和表演形式,才能使其获得新生。 当然,对传统戏曲进行创新、改造,并不是胡来一气,而是要遵守艺术规律,不能损害传统艺术的基本元素。在这一点上,“新老戏”的倡导者、京剧名家李宝春说得很清楚,如果不把握传统戏曲的程式,不让会看戏和要看戏的人看过瘾,不把精华把握住,等于失掉了根本,所以,“老”是传统的精华,“新”则是经过新的包装。 其实,过去也有一些老戏翻新的实践,有的甚至以地方戏曲来演绎外国名剧,但不少只是昙花一现。究其原因,除了缺乏像李宝春那样持之以恒的艺术探索精神,更重要的是有的创新违背了艺术规律,动摇了戏曲的根基,得不到观众的认可。此次台北新剧团带来的三台“新老戏”,使我们看到了突破旧有的框框可能给传统艺术带来的新的生命力,两岸名家的合作演出也一定能给戏曲创新留下宝贵经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