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国家语委近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明确对学生“识文断字”基本功提出了新要求——掌握相应学段应知应会的汉字和汉语拼音,并具有相应的书面写作能力、朗读水平和书写能力。然而,我们有相当一部分职场人士的语文水平,还达不到对学生的要求。 不久前,我在班主任例会上,挑选了一些常见、常用的词语,比如再接再厉、平心而论、诫勉谈话、雄赳赳、大拇指等,进行了三次听写检测,要求不准用手机查询。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十多位本科或研究生毕业的老师,平均成绩不及格,低者居然每次都只有二三十分! 问原因,有人说现在用电脑打字,智能输入法已经把你可能需要的词语按音序、按词组自动“联想”列出来了,只需鼠标一“点”就行;没有电脑,手机“百度”一下也就知道了,所以平时根本就不用思考,更不会刻意去记这个字、这个词究竟怎么写。 确实,电脑、手机给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帮助和方便。但是,实打实的三次听写测试,让一些人的真实水平现了原形。至于写个请假条、发个书面通知等,暴露出的语言文字问题更是常常为人诟病。 语言文字作为一种交流思想、沟通情感、传递信息的工具,最简单、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把字写正确,并能文通句顺地表情达意。因此,“别错字”应该是语言文字最基本的核心素养。 更进一步说,语言文字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如果我们连“别错字”都做不到,无疑是个人母语能力的“硬伤”,是在戕害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根。高考作文,始终坚持一个错别字扣1分,其鲜明导向不言自明。 毛泽东同志曾说:“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对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要求也在提醒我们,不仅要在学校下功夫打好语言文字基本功,更要在社会生活应用中写对每个字、写好每个字,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作者:王旗,系四川南充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副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