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慈孝: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在慈孝文化公开课开讲仪式上的讲话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国学网 许嘉璐 参加讨论

        很高兴在“2013介休绵山慈孝文化周”之际又来到了介休,来到了绵山。今年来和往年来不一样。不一样的是,“国学系列公开课·慈孝文化公开课”落户介休,为近千名党政干部开讲;同时,全国首家“慈孝文化研究院”也在介休宣告成立了。这让我很高兴。我高兴的是,看到介休这样一个寒食清明发源地,把中华慈孝文化在社会上的普及、唤醒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文化建设不等于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尤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无论是它历史的悠久,还是它的博大包容,以及它的深邃,细腻,可以说自古到今,在全世界是唯一的。这点是值得十三亿五千万中华儿女感到振奋,感到自豪的。但是,毋庸讳言,人们越来越发现,我们在物质建设的同时,中华民族的精神被忘却了很多,丢失了很多。
        这些年来,不论是在媒体上,还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上,“孝”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开始增加了。在座的年纪稍大的同志可以回想一下,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各种媒体上有没有“孝”这个字?没有。一方面,“孝”被认为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是阻碍社会进步的;另一方面,“忠”这个字曾经成为最高频率的词,掩盖了孝。接下来,“钱”这个字又成为响当当的了。慈孝经过了一波三折,终于又回到了我们的生活中。
        我很高兴地看到,很多省市县,不约而同地都在朝着慈孝文化的建设走。例如浙江省,从前年开始就每年评百名孝贤,把孝贤的事迹在《浙江日报》上刊登,我每次都是含着眼泪看完报道的。又例如山东省,在全省进行“四德”教育,在广大农村进行孝德教育。由省里发文件,市里转发,经过群众反复讨论,规定了若干必要的措施,然后各地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在做得好的地方开现场会,典型事例在全省交流。我准备找个时间到山东的乡下去看看,进村去看看。还有很多市县,也把慈孝作为本地的文化建设、道德建设的一个切入点来抓。
        最近我发现一条材料。1992年小平同志第二次到南方巡视时说过这样一番话,大意是:西方搞福利社会有很多问题,现在他们也搞不下去了。我们不一样,中国有五千万到六千万的残疾人,占总人口的5%,还有那么多的老人,完全由社会来管是管不了的,也做不好。我们有家庭,还是要依靠家庭,家庭是社会的单元。我们一向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修身了才能齐家,只有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西方没这一套,这是东方的,主要在中国。大家想想,小平同志讲的对不对?修身、齐家,儿女不孝,兄弟不合,父母不慈,这个家能齐吗?
        文化建设说到底是人的建设,人心的建设。用老祖宗的话,一定要从修身开始。在座的各位是介休市副科级以上的干部。创建“慈孝之都”,你们是主要推动者,是文化建设的主要承担者。试想,如果你们每一个人先用慈孝修身,成为慈孝之人;然后齐家,把自己的家变成慈孝之家;再然后,把慈孝的精神带到工作中去,那么,慈孝之都的建设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开办慈孝文化公开课,就是要通过学习来修身。通过系统学习慈孝文化知识,系统了解慈孝文化的内涵和意义,提高文化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化为日常生活须臾不可离的东西。
        同样,成立慈孝文化研究院,就是要团结全国在慈孝文化方面有深入研究的教授,共同进行慈孝文化研究。而这种研究,不是纯理论的研究,而是要探讨如何把古老的文化渗透进千万的百姓中。为此,应该在各位专家顾问工作的时候,首先应该研究介休如何创建慈孝之都,如何让慈与孝成为四十万人民口中常说的词汇,成为每个人心中沉甸甸热乎乎的一种动力,成为每个家庭的共同追求。扩而大之,体现在介休的城市街道和农村当中,促进社会的和谐、人性的安宁。
        我们现在手里有两张牌,一个是“慈孝之都”。一个是“爱心城市”。它们意味着这个城市又回到了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轨道上来;同时又是打造我们社会主义新文明当中的一个亮点。我希望介休市,在晋中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慈孝文化研究院的协助下,尽快能获得“慈孝之都”的称号;同时,作为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的领导成员,我也希望早日在通往介休的各个路口见到一个大牌子,上面写着:“中国爱心城市介休欢迎你!”
        (本文系作者在山西省介休市国学系列公开课·慈孝文化公开课开讲仪式上的讲话摘要,题目为编者所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