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小小天地大乾坤——韩国儒家书院考察记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国学网 乔鲁京 参加讨论

     
    绍修书院一角
    
    玉山书院·求仁堂
      今年中国有新疆天山和红河哈尼梯田成功入选世界遗产。明年呢?2014年,有谁能夺走大运河、丝绸之路的风光?也许,会是韩国届时申报的“Seowon”——韩国儒家书院。
        早在2011年,韩国官方就从现存的637个书院当中,选择了9座有代表性的书院打包申遗。韩国的这些儒家书院现在到底是什么模样?有什么独一无二的价值?带着好奇,我探访了其中的五座。
    深谷幽兰 生趣盎然
        位于千年古都庆州远郊的玉山书院,创建于公元1573年。这座用来纪念儒学家李彦迪(1491—1553)的书院,坐落于一条幽深的南北向溪谷中。入谷口,弃车上行,至山腰方见掩映于溪右的一组灰瓦红墙。
        似乎是为了和门外溪岩形成和谐的景观,玉山书院一反传统建筑坐南朝北的惯例,采取了坐东朝西的格局,建筑体量小巧,布局也显得十分紧凑。步入院内,中心建筑求仁堂外高悬“玉山书院”横匾,浑厚的笔迹出自李氏朝鲜王朝著名学者、书画家金正喜之手。不过最让我念念不忘的,却是门外山溪畔清冽的蛙鸣,可惜旋即就有驻韩美军的战机从空中飞过,阵阵轰鸣打破了我那些“林逾静,山更幽”的浪漫想象。
        转天自庆州至安东,从市区赶到屏山书院时,已近黄昏。在这座建于1613年的书院里,供奉着李朝大儒、抗倭名臣柳成龙(1542—1607)的牌位。书院地处洛东江畔,因对岸山岭如画屏而得名。和玲珑的玉山书院相比,屏山书院地形开阔,虽规制相近,但格外疏朗开阔。日暮时分,放眼望去,微漾的江水泛起金波,对岸崖壁光影流离,一派风光颇得杜工部“翠屏宜晚对,白谷会深游”的诗意。
        荣州的绍修书院坐落在韩国小白山国立公园入口外,初名“白云洞书院”,由大儒李滉(1501—1570)于1543年创设。也许是利用佛寺旧址改建的缘故,绍修书院的格局和其他书院迥异,讲学空间和祭祀空间之间没有明确的呼应关系,斋舍和讲堂的设置也略显散乱。不过因为这里最早兼具讲学和祭祀两大功能,所以被韩国学者公认为李氏朝鲜王朝的第一座书院。
        从荣州折回安东,我似乎追寻着“海东朱子”李滉的足迹。作为李朝儒学代表,李滉晚年归隐乡里,于1561年创建陶山书堂。去世五年后,其弟子在此基础上于1574年建立陶山书院。依山而建的书院前临洛东江,对岸还保存有举行“陶山别科”考试的场所——试士坛。就规模言,此处堪称我走访的几座韩国书院中最大者;以气势论,此地前景江天一色,大雨滂沱中旷渺浩荡,不愧为李朝儒家第一圣地。但令我印象尤其深刻的,则是一群虽穿着雨衣可从头到脚都湿漉漉的小学生。他们在身着儒服的工作人员导引下,叽叽喳喳地涌上典教堂(大讲堂),待讲课时却又都一个个肃穆端庄得很,那一刻我的耳畔只有风声雨声读书声。
        大邱市从庆尚北道分离出来后,最偏僻的地区莫过于达城郡了,我此次造访的最后一座书院——道东书院就坐落于此。此地同样由李滉创建(1568年),选址也在洛东江畔,至于书院外的风景则介乎于陶山的显豁通达与屏山的如封似闭之间。而道东书院入口处的楼阁取名水月楼,想来也与杜诗名句“月涌大江流”的意象暗合。
    对比之中看缺失
        这五座小小书院隐于青山绿水间,远离尘嚣的市井,却又依然在今日韩国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这恰恰是韩国众多书院的写照:承袭自旧日遗存,生机盎然于当代。这正是韩国儒家书院的生命力所在,它们不仅是以儒家思想立国的李氏朝鲜王朝的象征,更是如今韩国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每年仅去绍修书院参加三天传统礼仪生活学习的青少年就已达到一万五千人。
        这些年来,围绕着韩国将端午节申遗、中医韩医、印刷术、韩国纸币上出现浑天仪等,我们的媒体制造了不少热点,但报道中以讹传讹者不少,类似把世界遗产、非物质遗产、记忆工程相互混淆的常识性错误屡见不鲜。与其纠结于“抢注”,不如在喧闹中建立起多维的坐标系,看看自己缺失了些什么。
        首先,不要缺失对事实的梳理。中国最著名的两座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已分别于1996年、2010年作为庐山和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组成部分列入世界遗产。
        其次,不要缺失对周边国家的深入认识。李氏朝鲜王朝崇儒不假,但正如学者葛兆光所言,不能简单地把东亚几国的传统混同起来。以科举制为例,李朝有“两班”制度,几乎可参加科举者都是世袭的,这种以祖先、家世来规定身份和前途的社会,和理论上人人可以通过考试改换门庭的中国就不同,和参加考试者实际上后来常常从事各种职业,因而思想空间比较多样的中国也不一样。
        第三,不要缺失对现实的反思。当我们计算门票收益,把祭礼当做表演时,韩国书院中继续生长着的庄重传承的祭祀礼仪,才是东亚书院文化遗产中保留比较完好的部分。
        最后,不要缺失对历史的深度观察。何以发端于宋代的书院,在李氏朝鲜王朝盛极一时?为何最重要的几座李朝书院集中分布在庆尚道、洛东江流域?韩国的儒家书院又和“两班”制度下的宗族、村落有着怎样密切的关系?
        如果“韩国儒家书院”申遗成功,想必会有视儒学为国学者心怀不平——韩国竟又抢在中国之前把儒家书院申遗!其实关注文化遗产,与其焦虑于谁又“抢”了我们的传统,不如重建以包容开放、兼收并蓄为特征的民族自信,进而复兴为伟大的原创型民族,而这正是我们曾经的光荣与今天的梦想。(本文摄影 乔鲁京)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