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中国古琴史话(十一):民国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国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清末,由于战乱和社会形态的变迁以及自身的局限,古琴艺术一度濒于失传的危机。民国初年,在当时一些富商巨贾的推动下,全国相继进行了两次比较大的琴会。一次是在1919年8月25日,在苏州举行的“怡园琴会”。怡园琴会之后,由盐商周庆云、报界要人史量才等人主办,在上海“晨风庐”邀请各地琴家,召集了另一次规模更大的琴会,会期3天,讨论琴学相关问题。会上散发了周庆云主编的《琴史补》、《琴史续》、《琴书存目》等著作。
    1917年,康有为介绍当时诸城琴派的著名琴家王宾鲁(王燕卿)至南京高等师范校长江易园传授琴艺,学有所成的仅徐卓(徐立荪)、邵森两人。“五四”以后,徐、邵门徒渐多,形成在近代琴坛很有影响的“梅庵琴派”。与此同时,1919年8月,北京大学正式成立了音乐研究会,当时,校长蔡元培先生聘请山东诸城琴派王露(王心葵)为古琴导师。但王露到北大后的次年即因病去世了,北大又请了在北京的琴家杨宗稷(时百)为古琴教师。
    在1919年苏州怡园琴会之后的三五年中,全国一些大中城市相继成立了一些不同规模、形式的地区性琴会和琴人结社。如北京“嶽云琴会”、长沙“愔愔琴社”、太原“元音琴社”、扬州“广陵琴社”等等。1936年,查阜西与苏州的李子昭、彭祉卿等,在上海与张子谦、沈草农、吴景略等组织成立了至今尚存的“今虞琴社”,编印出版了《今虞琴刊》,在近现代琴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40年代以后,战乱频繁,大量传世名琴、琴谱被毁于战火,琴家流离失所。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琴家依然在战乱中弹琴不辍。当时,查阜西、徐元白等琴家在重庆成立了“天风琴社”。1947年,由张伯驹、管平湖、汪孟舒等北京琴家发起成立了“北平琴学社”,此会即解放后北京古琴研究会的前身,至今尚存。
    建国后,古琴音乐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抢救,调查、收集、整理了流失于民间中的各种传谱,并录制了一批音响;发掘一批失传的琴曲,如《广陵散》、《幽兰》等;培养了一批古琴音乐人材,为今后古琴音乐的整理、研究、发展开辟了新的前景。1977年,美国宇航局”旅行者号”向太空发射了一枚能运行1亿年的金唱片,古琴曲《流水》代表中国音乐,载入此唱片中,去向宇宙寻找知音。2003年11月7日,中国古琴被正式列入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