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国学讲堂 >

端午文化:年轻人不懂不在乎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羊城晚报 佚名 参加讨论

    专家建议,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实现节日文化传承
    据新华社电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来临,大家打算怎么过节?面对这一疑问,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休闲、出游、聚餐、睡大觉,除了吃粽子外,人们似乎淡忘了端午节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更对这一节日的文化内涵知之甚少。
    民俗专家认为,年轻人淡忘传统文化内涵的现象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端午节是我国十分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它所承载的精神内涵十分丰富。专家建议,通过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实现文化传承,让节日的传统气息更深、更浓。
    多种端午活动,已成儿时记忆
    老家在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的聂先生回忆说,儿时的端午节特别有意思,每家都会用艾草做囊,制作各种形状的粽子香包,端午节前后几天,小孩子身上都挂满了香包,走在路上供小朋友们抢,要是没人抢,就说明你人品不行,或者香包做得不好。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带香包了。”聂先生说,人们多数时间都忙于工作、应酬、交际,而市场上卖的香包做工粗糙,渐渐地也就没人戴,这种传统民俗已经只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了。
    孙女士是个“80后”,她对老家安徽芜湖儿时的端午节也记忆深刻,“每年五月初一,妈妈都用砵子或脸盆装满土,种一盆艾草和菖蒲,还用红纸折成粽子状,挂在绿色的艾草上,放在大门口,一方面可以用于装饰,另一方面可以驱邪避凶。待到端午节当天的正午时刻,母亲就砍下艾草煮水熏脚,据说这样能防治百病。”
    孙女士还说,她记得每年端午节都要去外婆家,家乡有个传统,在端午节这一天,外嫁的女儿必须戴上绿豆糕等礼物给长辈们“送节”,小孩子要在身上抹雄黄,据说,这样夏天就不会长痱子,端午节中午要砍艾草、晒干,用于秋冬季节熏脚、洗澡之用。
    “我父母常埋怨我们远离老家,传统节日都不能在家度过,他们也就过得随意了,都‘不依古’了。”孙女士认为,“80后”、“90后”对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大多不熟悉,他们只能在父辈的回忆中,感受端午的传统文化。一些同龄的都市青年的端午意识就更加淡漠了。
    文化被淡忘,端午空壳化
    记者采访发现,青年人大多远离父母,独自一人在都市打拼,在他们心中,这个节日和其他很多节日一样,是一个休闲、娱乐、放松、出游、吃大餐、睡大觉的好时机。
    “这正说明了现代人传统文化节日知识的缺乏,意识的淡薄,很多人甚至曲解了它的内涵。”吉林大学历史系研究生张运然说,严格地说端午节是纪念先贤屈原的,从我国春秋以来至今已有2000多年了,端午既是民间防疫祛病、避瘟驱邪、祈求健康的节日,更是精神层面的节日,寄托了人们平安和顺的美好心愿。很多现代人却把这个传统节日过成一个吃喝玩乐的节日,说明现在的传统节日已经逐渐脱离其“神”。
    不少老一辈人认为,传承传统节庆文化,不能仅靠凭空想象,而应该认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传统节日饱含着人文精神,大多反映了天人和谐共处、尊重自然传统的内涵,积淀了中华文化的亲情、和善传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精神和情感,通过节日里的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中华文化得到传承、延续和发展。
    拯救传统文化,还需全民参与
    记者采访发现,年轻人大多不在乎或不懂得传统习惯的现象,已经引起了民俗学研究专家的关注,他们强烈地感觉到,抢救这些濒临消亡的节日文化或习俗如今已十分迫切。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教授赵全鹏建议,在旅游景区和旅游产品中融入端午元素,可以产生多种积极效果:向大量外国游客展示中华传统文化;让国内游客在外地也能浸染端午文化,而且由政府部门牵头,投入有保障,文化精髓不易被误解或歪曲,形成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也有学者认为,传统文化得不到传承与目前的社会环境有关。吉林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孙丽萍说,实现文化传承,社会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一些民间组织和媒体应更多地关注传统文化,精心举办一些活动,制作一些好的节目,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大家都来关注传统文化,参与传统文化。
    “全民参与是保护的最好办法。”赵全鹏说,看龙舟时,岸边孩子兴奋得大喊大叫;画彩蛋时,孩子们兴致勃勃。“他们长大后,会把这些教给下一代,因为他们曾经从中获得快乐。节日记录着我们祖先的生活痕迹,让老百姓参与到传统节日中,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最好办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