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文史遗痕:纂香书室探宋湘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国学网 林汉筠 参加讨论

        一个春日,我踏入东莞凤岗镇清丽的湖光山色,走进一座典型的客家小楼,不经意间与广东第一大才子宋湘打了个照面。
        宋湘,梅州人,清代中叶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政绩斐然的清官。他曾到凤岗游学,为书院题写了“纂香书室”的匾额。此后凤岗文风大盛,童子以进此书室学习为荣,才人辈出。时序更迭,书室几度衰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听不到琅琅书声。今日,经过修葺的书室外,一副“青钱世家,金监家声”的对联熠熠生辉,红纱灯笼摇曳门前,弥漫着前贤遗留的风雅气息。
        远观书室,飞檐翘角,东西两端,鳌尖高突,整幢书室是多种建筑形体的巧妙组合。近观书室,仿佛时空刹那凝滞,与我们相隔了两百多年的“纂香书室”四个大字,像满面沧桑的老人,讲述着书室悠长的历史:1782年,上村财主张应中在广州邂逅尚未进仕的宋湘,邀请他到凤岗游玩,后聘为书室教师。当时宋湘并没有多大的名气,相传到凤岗开馆之初出示广告“即日开张”,乡民见了无不笑张财主招回一个草包。宋湘见状,不慌不忙,提起笔继续写道:“即日开张摆出尼山杂货,他人托贱馆招天下英才”,20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洒脱古拙,夭矫不群,众人见了无不叹服。从此,纂香书室学童莘莘,成为佳话。宋湘在上村一边教书,一边勤奋学习,张应中不愿耽误他的前程,资助他到南澳深造,后来高中广东第一名举人和第十一名进士,从此走上坦荡仕途。可以说,没有纂香书室就没有日后的宋湘,没有宋湘当然更没有纂香书室的辉煌。
        步入书室,眼前豁然开朗。天井左右各有一个廓庑,靠近天井处设有水泥花格窗,可谓粉墙朱漆,长廊轩窗。厅里的正梁上有一巨大横幅,上书“思敬堂”三个大字,刚劲隽秀,后厅有一个长形神台,上面供奉祖宗神位,“天地君亲师”一并在这里敬奉。厅左右各有一间厢房,房前是一个小回廊。整个书室的檐楼、山墙等都有花鸟图案,室内古雅多变,肃穆庄严。据说,宋湘当年题写的字画多在“文革”时丢失,现存的多为他学生的手笔。但其书法仍保持着谨严温厚之风,令人一见之下,胸臆中生出浩浩绵绵的儒雅之气。
        可以想像,宋湘在此讲学之时,无数书生负箧而至,连门槛上都站满求学的人。如今的孩子可谓时逢盛世,不用再赶当年的挤学风潮,早就搬到宽敞明亮的现代学校中就读。今天,徘徊于这寂静的庭院,令人摒弃俗虑,颐养性情;更让我以静思点起一炷心香,向前贤膜拜。沉思中,似乎有人在吟唱:“老屋柴门树打头,青山屋后水自流。受书十日九逃学,恨不先生命牧牛。”
        这首名为《忆少年》的诗格调清新,文笔流畅,仿佛在跟我们讲述一个顽童求学时的趣事。我猜想,这首灵动之作也许就是在纂香书室口占而成。
        书室空寂得只听得到我的脚步声。走着走着,我仿佛看到一个手持诗书的才俊,望着书室外那葱葱郁郁的庄稼,那丰收的气象,在高声唱道:“鸡犬家家有,桑麻处处连。先畴耕共牧,旧泽诵兼弦。……”
        此时,春雨打过窗前的玉兰,阵阵幽香扑面而来,室顶有鸟儿盘桓。我情不自禁地吟起宋湘的另一首诗:“是岸排篁竹,逢桥有木棉。楼浓红杏雨,溪淡绿杨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