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国学讲堂 >

时评:教育应培养学生做君子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光明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最近有一篇谈校园“空心病”的文章被传得沸沸扬扬。年轻人为“意义”的缺乏而痛苦,越来越多的学生会问:“老师,学习为了什么?活着为了什么?”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这个问题,给出一个真诚的答案。你如何回答,也意味着,你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给出的答案是:做君子。“君子”曾经被列为孔子理想的教育培养目标。整部《论语》中,孔子提了一百多次“君子”。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在孔子看来,圣人是只能憧憬一下的,君子却是可以养成的,人人都可能做到。孔子的一生都在教导自己的弟子们,如何做一名君子。
    君子文化,两千五百多年来,始终给予读书人以自尊、自律和信仰。君子文化曾经是让国人接受、信服,渗透到骨子里的价值规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大量的俚语印证了这一点。“君子比德于玉”,中国人佩玉的爱好,也是这种文化的表现。
    一种文化,能跨越多长的时间,影响多少阶层和国情世风的变迁,便体现了这种文化的“信度”。自孔子到今天,君子文化的“信度”是无与伦比的。
    何为君子?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修身养性,顺应天道,渐臻完美,这才是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会陷入为别人的眼光而活的功利困境中去。
    “君子”的背后更有丰富的经典和深厚的传统作支撑。系统的、典雅优美的君子文化,从衣食住行,起居礼仪,到读书的方法和习惯,到与人相处的原则,事业发展的轨道,再到抽象的宇宙和天道。四通六辟,无所不包。更重要的是,传统君子的标准并不僵化,它不是单一而狭隘的,不将成功“单一化”,也不将失败“污名化”。
    诚然,君子并非不求功利,只不过有更高的追求在功利之上。而且那是可以确实地由自己努力而接近的。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做一个君子,就意味着继承了道统。道统不仅仅是道德规范,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你和不朽、伟大的存在联系在一起。
    读书明理,不仅是为了稻粱谋,更意味着承接了一种责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个有自尊、有使命感的君子是不会感到“空心”的。他的内心是强大的。不论处在什么境遇下,君子的人格不会因为外物,贬损分毫。这就是为什么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培养更多的君子,也是当代学校教育应当致力追求的。
    (黄玉峰,作者系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语文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